新疆歷史悠久,盛產寶玉石,素有“寶玉石之鄉”的稱謂。被古人稱為“昆山之玉”的和田玉更是古今聞名,享譽中外,在寶玉石市場上深受歡迎。然而在新疆北疆瑪納斯縣一帶的天山深處,還盛產碧玉,也被稱為“天山碧玉”或“瑪納斯碧玉”。
碧玉也是一種透閃石玉,是由超基性巖漿巖蝕變后形成的軟玉。世界范圍內的碧玉除昆侖山出產外,其它如俄羅斯、北美洲、大洋州等地都有出產,顏色呈現不同程度的綠色。新疆天山出產的碧玉又稱瑪納斯碧玉,呈灰綠、碧綠、深綠、墨綠色,色調不均勻且帶灰色和黑色斑點,以顏色純正的碧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量稍差。不過大片的綠色與黑色星點的搭配,也形成一種自然狀態的美。碧玉含透閃石90%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此外,碧玉還含有多種雜質礦物,主要為鉻尖晶石、磁鐵礦、鈦鐵礦、蛇紋石、碳酸鹽以及一些金屬硫化物。由于繼承了超基性圍巖的礦物質,碧玉富含鐵、銅、鉻、鎳、鈦、釩、鈷等金屬元素,是軟玉中微量元素最為豐富的品種。 碧玉顏色濃重,色相莊嚴,適合雕刻大件山水擺件或厚重古樸的器皿,故宮的玉石收藏中有不少優秀的碧玉精品。
新疆瑪納斯出產的碧玉顏色鮮艷,玉質細膩,光澤良好,能和昆侖山的和田玉相媲美。它與世界著名的俄羅斯、加拿大出產的碧玉為同一類型,均與超基性巖的變質作用有關。歷史上瑪納斯以出產大塊的碧玉子料而聞名。近年來,隨著全國范圍的玉石熱,玉石價格不斷飚升,近年來又有不少巨大的碧玉原料面世,著實為玉石行業增添了光彩。
新疆瑪納斯碧玉礦在古代就已經開采,歷史悠久,清代即已著名。據史料記載早在200余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清政府已在瑪納斯設官辦“綠玉廠”。清嘉慶年間成書的《三州輯略》稱:“瑪納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又西百余里,名后溝。又西百余里,名大溝,皆產綠玉?!?nbsp;
中華民族使用透閃石玉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從古至今,我國人民對“玉”就有自己相應的分類和命名方法。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說明在二千多年以前,當時的官方對玉已經有了明確的分類。在2010年修訂的國家標準GB/T16552-2010《珠寶玉石·名稱》的有關內容中對透閃石玉的分類及命名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擴展,碧玉被納入“天然玉石基本名稱”,此項修訂奠定了碧玉作為透閃石玉的一個主要品種的重要地位。這對于碧玉繼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玉文化有重大意義,也有利于碧玉在商業貿易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著名玉石品種。
隨著新疆寶玉石行業的不斷發展,行業內部、檢測機構,尤其是瑪納斯縣迫切地需要一套能夠為行業廣泛采用,內容統一和簡便易行、符合行業實際情況、較為詳細的碧玉鑒定和等級劃分標準,為規范和繁榮寶玉石市場,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發揮作用。
本次標準的起草,吸收了以前工作的成果,同時依據GB/T16552-2010《珠寶玉石·名稱》和GB/T16553-2010《珠寶玉石·鑒定》兩項國家標準,參考了DB65/T035-2010《和田玉》的相關內容。
本標準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定義
提出了瑪納斯碧玉(manasi green nephrite)的定義。系指產于新疆天山山脈,以微晶-隱晶透閃石及陽起石系列礦物組成的礦物集合體,因含鉻致色,呈現淺綠、青綠、深綠和墨綠等不同的綠色。
2.塊度等級的劃分
提出了塊度等級劃分的原則:塊度等級僅僅是玉石塊度大小的劃分,與玉質和品質評價無關。將瑪納斯碧玉的塊度劃分為特大、大、普通三個等級。
3.質地評價
首次提出了玉石質地評價的方法和細則。主要參考顏色、結構、凈度、綹、裂等特征,將瑪納斯碧玉質量評價劃分為為特級、優級、普通級、等外級四個等級。
4.制定了命名規則
5.規定了鑒定證書內容
6.規定了標簽標識內容
本標準由瑪納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瑪納斯縣玉石奇石行業商會提出。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巖礦寶玉石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瑪納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起草。標準起草工作吸收了業內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各檢驗機構和專家充分交換了意見。相信新標準的出臺,對于統一瑪納斯碧玉鑒定檢測依據,規范商業行為發揮積極的作用。
瑪納斯碧玉標準,請點擊下載閱讀:瑪納斯碧玉標準《DB65T 3420 —2012》12.06.16.pdf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烏魯木齊晚報專訪新疆著名玉雕大師 ——樊軍民:好時代與理想國
下一篇:婉約江南,幽韻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