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象,小編就忍不住想到宋朝的“三小娘子”。聽聽,三小娘子,多溫柔乖巧的名字啊,一聽這個名字,大家可能立馬就會聯想起一個小鳥依人的江南女子吧!
錯!三小娘子其實乃是南宋時期人們為一頭母象取的名字。
對于南北宋,很多人至今都仍存有誤解,覺得宋代積弱無能,除卻宋詞幾乎無一可取之處。其實不然,兩宋時期,中國古代娛樂業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斗雞、斗蛐蛐兒之類的且不去說它,單說宋代的高俅只因為擅長蹴鞠就能做到宰相這事,也真可以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咳!扯遠了,我們仍然說回到“三小娘子”。
兩宋時期,官府配備有專門飼養大象的基地,甚至還有專人照顧這些被進貢而來的大型動物。有人可能要問了,這飼養大象是要做什么呀?其實是用做儀仗和表演的。據記載,北宋時,凡有重大活動,一般是先以馬車開道,馬車之后,旌旗招展,配以鼓樂,七頭大象則緊隨其后,前往宣德樓,并在宣德樓前進行表演。
據說表演的程序是先往返幾圈,接著齊刷刷地排成一行,面北參拜,同時用鼻子發出參拜的響亮的聲音,可謂精彩紛呈。而每到這時,御街上都會擠滿了前來觀看的人。
可能有人會說,為什么不去訓練其他動物,單單就來訓練這些大象來做儀仗隊呢?
小編想想,覺得這可能跟大象的來源有關。眾所周知,中國的中原地區是不產大象的,因此兩宋時期的大象,幾乎都來源于國外的進貢。別的且不去說它,只說這個萬國來朝的噱頭,任何一個好面子的皇帝只怕都無法拒絕?! ?/p>
到了南宋,人們也還是非常喜歡大象。南宋人還給大象“儀仗隊”中的一頭母象取了一個名字,這就是“三小娘子”了。
竊以為,兩宋時期的人們所以那么喜歡大象,一方面是因為它們親善憨厚的外表和精彩的表演,另一方面,可能也與它們所代表的吉祥寓意有關。
大象諧音為“祥”,一貫都有吉祥如意的寓意,而大象馱瓶,更寓有吉祥太平之意,這么好的寓意,不要說希望江山永固的皇帝喜歡,就是普通百姓也不能不喜歡吧!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