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鴛鴦粉盒
戰國玉璧
古玉工藝精湛,過去的工匠會“畢生于一器”
保存完整的樹化石給人更多遐想
呈現玉石質感的樹化石
文博城內不缺高人,有的玩得貴,有的玩得小眾,未來將有兩家收藏館在這兒開業,到時候鎮館級的藏品不少,如何與這些跨越千年甚至億年的珍品結緣?每個藏家那兒都有不少的故事。
[古玉]——10年前花30萬收藏的一件唐代玉鴛鴦,現在已經漲到500多萬
行內有話說:散盡千金換古玉。這話一點沒錯,10年前,閆耀領在一件古玉上的花費就有幾十萬元,現在他手里的一個唐代玉鴛鴦粉盒,是10年前他花30萬元收來的。像這樣保存完好的一對很少見,這對鴛鴦一只長約15公分,尾部也有三四毫米的厚度,中間是空心,看上去精致極了。他說去年有人給他出500多萬元,他沒舍得賣。
到現在,只要看到一件玉器,閆耀領就能大體知道這件玉器是什么年代的。但他不太愿意講撿漏的故事,盡管這是古玩收藏圈里圈外最津津樂道的談資。
可能玩玉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玩古玉的人一定不多。閆耀領說,雖然古玉近10年來一直保持上漲之勢,但是國內古玉市場并不算十分火熱,離制高點還相差甚遠,收藏古玉不失為好的時機。但是,古玉對收藏知識要求很高,現在市面上夏商周時期的古玉已經不可能得到,唐宋時期的也非常罕見,能見到的古玉多數是明清時期的。
古代玉器能滿足人們愛好古文化的情感,但因為數量有限,真正懂得古代玉器的人鳳毛麟角。比如,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大器,卻不知道“高古無大器”。漢代之前的玉器多是掛飾件,民間沒有資格擁有,另一方面,宋代之前的人席地而坐,沒有空間放置大件的玉器擺件,自然也不可能有這些大器的傳世,“收藏者如果對歷史不了解,用現在的生活去想象古人,就一定沒辦法正確收藏,因此這個市場并不大?!?/p>
民間收藏家,將開小型博物館曬寶
閆耀領手里的好東西還真不少,戰國玉璧、漢代樂舞俑在他那兒都能一見。
他入行已經有20多年了,當初太喜歡這行,大學畢業分配的工作都沒要,就開始鉆研古玉,這么多年,手里留下不少好東西。
玉器收藏,除了成色、質地、水頭等先天材質條件之外,還有后天的年代、雕工、器形等影響它的附加價值。他喜歡古玉,更多是因為工藝上的美,還有材質的美。以前的工匠,“畢生于一器”,現在的技藝是已經達不到了。很多人認為古玉是“純手工”的,所以“出品”一定粗糙難看,事實上卻恰好相反,漢代以前的玉器是皇家用品,用來彰顯身份之用,所以料好、工細,精氣神是現代無法企及的。
正因如此,他對古玉的鑒別也頗有心得。比如,他介紹,現代的工藝多以高速運轉的電機帶動鍍有人造金剛石粉的合金工具鉆磨而為,雖然現代工具效能高,但磨削快,加工時間較短,玉器表面多會起熱干磨出毛道,線條邊緣會出現崩碴,玉器拋光不均且泛有“賊光”,大弧面上會出現“小坡面”等,問題不一而足。像古代的“游絲毛雕”這種工藝,他說,自己曾找工廠里最好的師傅花盡心思也都難以模仿。
不久,他在鄭州文博城的古玩鑒藏交流中心即將開業,據他介紹,里面古玉就有20多件,經濟價值在3000萬元左右,自己多年的珍藏都將集中亮相,讓人們過足眼癮。
[樹化石]——唐玄奘西域帶回三件寶,他帶回38噸樹化石
唐玄奘從西域帶回的三件寶,“佛經、佛祖舍利子和神木”。這里所說的神木就是“硅化木”,也俗稱之“樹化石”。
趙建華在自己建的網站上生動描述了“神木”的形成過程:在侏羅紀、白堊紀時代,地球運動頻繁,突然某一天的清晨,火山爆發,莽莽森林頃刻間埋入海底,而林中大樹,因瞬間的熾火還來不及焚燒即被炭化,在真空海底深埋上億年。大部分沉入地下的動物、植物演變成石油、天然氣和煤礦,只有極少部分的植物,像是古松、柏、柚、銀杏等,埋于富含硅元素的地層中,歷經上億年演變,終成樹化石。
15年前,趙建華第一次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樹化石,一棵直徑為5公分的樹化石價值在5萬元左右,他有意尋找,買下第一棵。2001年,他去了新疆,在當地市場上花了42萬元一次買了38噸?,F在,他在鄭州有自己的樹化石藏館,里面藏有各地收來的珍品,他成了樹化石鑒定的專家。
他把所有的心血和家底都傾注在這些樹化石上,一遍遍欣賞。在他的藏館內,那些樹化石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外部形態和紋理,顏色各異,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都有,頂級樹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石質感。
他更喜歡那些保存完整的,基本不會做更多加工,在他看來,這些樹化石身上都沉積著遠古文明信息,原狀能給人更多的遐想,只需要設置一個相應的底座就可以了。
開藏館,展示億萬年前的時光
在他的影響下,他身邊不少朋友也開始收藏。
“畢竟在傳統的文化中,樹象征著‘橫財’,寓意好?!壁w建華說,曾經有一個做企業的人一次在他這兒買過成噸的樹化石放在公司,希望吸走負能量,改變氣場。
“樹化石現在已經成為觀賞石主流石種?!壁w建華說,樹化石價格也是一路走高。他說,幾年前,樹化玉還是以公斤論價,一公斤還是幾十元,隨著玉石價格猛漲,除了部分低檔貨依舊以公斤論價,中高檔貨品一般都是按件估價,價格多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圈里人有說法,玩石的最高境界是生物化石和植物化石。”趙建華說,他曾經去過日本,感受到那兒收藏界對樹化石更高的熱情。這幾年,在國內,樹化石成了一種時尚投資,但是很多人似乎更看重的是投資價值,而不是背后本來的東西。
趙建華說自己不擅長介紹,他把幾十張圖片發給那些向他咨詢樹化石的人,一遍遍強調“樹化玉”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介紹這些樹木的外形、皮痕、樹結、年輪及蟲洞等生物特征。他熱情邀請大家來他即將在文博城開的展館,他覺得,正因為這些樹化石,普通人才得以悠然神往那億萬年前自己所未歷的時光。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古玉鑒藏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