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買還是不買?
自產與代工
寒冬期玉雕師如何平衡自我與生存
蘇州原料市場
原料,買還是不買?誰在買?
蘇州玉雕行業發達,玉雕工作室多不勝數,如此集中而龐大的玉石加工產業,吸引了許多新疆原石大戶來此長期發展。蘇州形成了國內較大的和田玉原料集散地。
近年來,玉雕成品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玉雕市場似乎顯得冷清。成品生意蕭條,那肯定會拉低原料市場銷量吧!
想必不少玉友都有和小編一樣的看法。然而,來到蘇州一看,各工作室的成品生意的確不如前幾年,可謂門可羅雀。但是蘇州的原料市場卻依然火爆。玉雕成品市場蕭條,漲幅較?。辉鲜袌鰠s依然火爆,玉料價格一路看漲。這不是很奇怪嗎?難道在生意不好的時候玉雕師們買更貴的回去都自己留著?這般只進不出,再厚的家底兒也撐不住啊!那么,現在的原料市場,活躍的買家都是哪些人呢?
蘇州原料市場
市場寒冬期,工作室業務調整引發來料熱
拿相王玉器城的原料市場舉例,原料鋪天蓋地,買家絡繹不絕。什么市場寒冬期,在這里根本看不出端倪。人多、料多、價格高是蘇州原料市場的現狀。從當前玉雕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原料市場的現狀顯然不適合各大工作室“囤貨”,很明顯,蘇州原料市場的買家結構也悄然進行了調整。
之前的十五年是玉雕行業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經濟、文化的大發展帶動了玉雕消費,市場需求大于供給,許多有想法的大師從玉雕廠走出來自立門戶,年輕玉雕師們更是努力發掘適合自己的風格,從頂級大師到懵懂新人,都在努力發揚個人風格,“個人工作室”成為中國當代玉雕的基本組成單位。個人風格,是玉雕工作室生存重要元素。許多工作室有一定名氣后,相比“來料”,都更愿意自己買料創作,更有靈感和創作激情,更容易凸顯個人風格,利潤也更高。從買料創作到出貨銷售,工作室幾乎做完了一條產業鏈。
諸多因素影響,玉雕的成品市場銷售如今不那么順暢,各個玉雕工作室都在轉型求生存,嘗試更多材質、風格,嘗試更多運營模式。甚至直接裁員節流。為了突破困境,工作室已經不再堅持買料創作,而是減少買料支出,開始接來料創作。
自產vs代工 自我vs生存
許多手握客源的珠寶商看到了商機,自己買料拿到工作室,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定制,可獲利豐厚!
有眼力的收藏愛好者們看到了實惠,自己買料拿到工作室個性定制,節省中間環節行業低迷期工費說不定還能砍砍!
困頓中的玉雕工作室們看到了生機,客戶買料拿到工作室,省去采購環節成本雖然不太自由,但是能活著就好!
在蘇州的原料商們看到了接盤俠,工作室買的少了,沒關系只,要你還做這生意就多少得買!
珠寶商、愛好者有的是,他們不比工作室那么門兒清,價格還能再漲!
如此,工作室業務調整,來料多了,勉強維持著。市場不好,自己的成品漲不上去,原料不愁賣卻一直飛漲。玉雕成品市場和原料市場的怪圈惡性循環。
工作室的來料生意,壓縮的不僅僅是玉雕師可獲得的利潤,更嚴重的是“命題作文”下壓抑玉雕師的創作熱情和個人風格。
來料代工,為工作室帶來了生意,節省了買料成本和銷售環節,保存了有生力量,鍛煉了弟子的手下功夫。
買料自銷,為工作室帶來了活力,買令自己有靈感的料,最大程度的自主發揮,個人風格明顯,但能否售出,何時售出,何價售出則是未知。
玉雕存在的意義是傳承美與時代印記,佩戴者見之心喜是從業者的使命,因此來料加工無可厚非。但玉雕師應謹記,中國玉雕傳承數千年,玉雕師不計其數,留下名字卻屈指可數,子岡牌叫“子岡”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蘇州原料市場
玉雕成品市場與原料市場的怪圈
雪壓竹枝低,低下欲沾泥。
明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明太祖·朱元璋
更要謹記,當年是你獨特的個人風格和治玉手段讓你在這一方土地聲名鵲起,市場蕭條期求生存做行貨雖是無奈卻也是造福玉友;但更應該有意識的保存個人風格,不要讓自己的工作室完全變成了代工廠,讓自己成為了別人獲利的工具。寒冬期要努力活著,更要在自產和代工之間找到平衡點,讓自己的工作室活得還有自己的模樣。中國玉文化數千年不曾斷過,蕭條期,總有熬過去的一天,保存風格,你的名字不會湮沒于歷史,你的工作室也始終是一塊金字招牌。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壺中日月長——玉壺雅韻
下一篇:亦詩亦畫論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