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區公安分局,破獲了新疆第一例涉嫌在黃金中以攙雜銥、鋨等金屬造假蒙人的系列詐騙案件,涉嫌造假的翁氏叔侄已經被抓獲。
記者在紅山一家大型珠寶店的貴金屬加工維修部見到了該店負責人王小姐,她是系列詐騙案件中的受害人之一。王小姐介紹,涉嫌詐騙者是一對翁姓叔侄,福建莆田人,是自己的老鄉。
警方查明,今年2月5日,這對叔侄中的侄子翁青立帶了391克“黃金原料”來找王小姐換加工好的黃金飾品,兌換項鏈、耳環等合計488余克,補差價16231元。但她將原料寄到深圳廠家加工時,廠家竟煉出70余克雜質。
王小姐受騙后便立刻找翁青立討說法,可他不承認在兌換的黃金中攙了假。2月14日,翁青立的嬸嬸和弟弟再次拿了近500克攙假的黃金來王小姐處兌換,經仔細檢驗后王小姐發現破綻,她拒絕兌換。
見王小姐那邊加緊設防,2月17日,翁青立和叔叔翁榮來到另外一個黃金加工店的程小姐處,以每克135元的價格,將王小姐沒有收購的469.4克攙假的黃金原料賣給了程小姐。這批黃金后經檢驗機構檢測含有約30%左右的鋨、銥、釕等稀有金屬,其密度為19.2,與足金很接近。
當翁氏叔侄再次到程小姐的加工店賣“黃金原料”之后,程小姐當即報案。翁氏叔侄先后被警方抓獲。兩嫌疑人供述,他們不但去過上述珠寶店出售過黃金,還在東方花園一樓黃金加工店出售過,并且先后4次在程小姐的黃金加工店出售過黃金,其中2次未能得逞。
據新疆巖礦寶玉石產品質檢站負責人岳蘊輝介紹,黃金的這種攙假手段在新疆是首次發現,其制作手法隱秘,檢測有一定難度,一般使用X-熒光貴金屬檢測儀和密度方法均不能準確檢測。第一次檢測時,檢測中心也費了很大功夫,最后對攙假黃金進行切片,使用電子探針檢測才解決了難題。
鋨、銥、釕這幾種金屬也屬于貴金屬,可用在很多工業領域,由于其密度高,硬度也很高,熔點比黃金的熔點高,很難加工成首飾,其價格比黃金的低很多,大概不到黃金的三分之一。
天山網訊(記者紀小龍 李凌報道)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 質監局突查阿勒泰地區黃金珠寶玉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