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蒼涼、連綿不絕。昆侖山就像一個魯莽的漢子,裹著褶皺的棉衣,仰天而臥、酣然入眠。任憑蕭瑟的寒風卷起蔽日塵沙,全然不顧懸崖下雪水奔涌發出陣陣轟鳴。
玉石文化八千年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亞洲中部,由新疆西藏地界入青海、四川。全長二千五百多公里,平均海拔五千六百米。昆侖山自古有“萬山之祖”、“第一神山”之稱。是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撞擊、擠壓的產物,距今兩億兩千年。昆侖山也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以“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流傳于世。這里盛產一種美麗的石頭,古人稱它為昆侖玉。據《史記·大宛傳》記載,昆侖山“其山多玉石?!薄赌绿熳觽鳌酚涊d,周穆王西征,至昆侖山“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只?!北M管大多神話故事、民間傳說,讀來讓人思緒飄蕩。然而,從興隆洼遺存發現,人類第一次打磨出玉斧、玉飾,卻是在一個夕暉飄蕩的午后,距今八千二百余年。
“昆侖玉最美在于闐。”而古時的于闐便是今日的和田,世稱和闐。
和田玉結構致密,滋潤感強、品質上乘,尤以羊脂玉為最。其透閃石成份在99%以上,屬“軟玉之王”,也是和田地區的特產。
遠古以來,玉被奉為神物,可以趨祥避禍,可以逢兇化吉,可以食之成仙,可以裹尸不腐,也許與昆侖玉的神秘色彩和美麗傳說有關。
從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以來,歷代首領、權貴、帝王,均愛好玉器。自商代以來的帝王所用、禮儀所使,達官顯貴所玩,多為和田玉。玉在當時的社會,既是人神溝通的媒介,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從春秋戰國起,古人以佩玉來規范自身的言行和彰顯仁人君子的德性。尤其當和田玉流入中原后,儒生們更是用玉來體現禮學思想?!抖Y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云:“玉,石之美者,兼五德。”實際上是把玉的色澤、紋理、質地、硬度和韌性五個特性人格化了。多少年來,儒家學說始終以玉為尊,以玉為榮。玉從此走出權威的藩籬,走下神癨\的靈壇,成為我國古代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成為中國傳統道德的象征物。
懷著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意,懷著對蒼莽大氣、雄渾深邈的玉石昆侖的敬畏之情,我們《盛世說玉》一行不遠數千公里,心無旁鶩地踏上了和田探玉之旅。
傷痕累累的河床
汽車沿著昆侖山北麓向玉龍喀什河上游飛馳而去,車尾卷起陣陣黃土,把漸漸遠去的山巒抹得一片混沌。而此時的昆侖山并不高大偉岸。片麻巖、板巖和片麻狀花崗巖組成的太古代地貌,在高原強烈的光照下顯得灰黃而蒼白。褶皺、隆起的山體寸草不生,遠遠望去,活像兩條碩大的、生息全無的沙皮狗橫亙在道路兩旁。好在玉龍喀什河湍急的河水發出隆隆的撞擊聲,才使詭幻、荒蕪的昆侖山顯出些許生命的跡象。偶爾遇見一兩群山羊,在牧民的鞭撻聲中齊刷刷地一溜小跑。據說,只有在昆侖山的雪線下才長有肥美的青草。因此,羊兒想飽餐一頓,來回得走上七天。
開車的是和田地區的礦主,名叫巴拉迪·艾沙,維族人,四十多歲,個子不高,敦實淳樸,說起話來語速很快;只有用漢語交流時才顯得有些笨拙。巴拉迪擁有十五臺重型機械,其中十二臺挖掘機,一臺油罐車和二臺裝載機。每臺挖掘機的售價約在一百萬元左右。由此推算,巴拉迪在相對貧窮的和田地區也是一個不小的富翁。今天,他載著我們趕往玉龍喀什河上游的古河床。這里是他自己經營的籽玉礦,經政府批準,屬合法。
和田玉主要出自昆侖山的“兩河流域”,一條是玉龍喀什河,盛產白玉,也稱白玉河;另一條叫喀拉喀什河,出產墨玉、青玉、古稱墨玉河。
近幾年,由于和田玉供需矛盾突出,市場價格瘋漲,使得幾十萬人匯聚兩河流域。尤其是玉龍喀什河的河床及兩岸,一度出現五千多臺重型挖掘機齊抓共挖,把好端端的白玉河挖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9月1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以“玉石交易在中國人心靈上造成缺口”為題,對這一觸目驚心的現象作了抨擊。盡管文章引用的數據不太確切,但也足以說明耗盡資源般的挖掘給當地生態帶來的災難。
現在似乎好多了,玉龍喀什河兩岸只有幾百臺挖掘機在慢條斯理地工作。然而,坍塌的河岸以及一望無垠的“墳丘”,卻依然向人們訴說著掠奪式開采帶來的無法治愈的傷痛。記者站在一堆廢棄的鵝卵石上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河床被翻得坑坑洼洼、體無完膚。最深的坑被下挖了十余米。如今,有些坑已被地表水覆蓋,上面漂浮著一層厚薄不勻的浮塵和機油,一只塑料瓶在風的作用下圍著水塘打轉轉,臟兮兮的。尤其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下,整條河床更顯枯槁、破敗和荒涼。即便如此,依然可以看見三三兩兩的農民拿著高壓水槍,對著河床邊緣沖刷。希望沖走沙子,留下籽玉。這里是玉龍喀什河中游偏下的河床。
約摸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玉龍喀什河和田段的上游,這里也是巴拉迪的玉石采礦區。由于采礦區在河的對岸,我們無法過去。惟一溝通兩岸的是一根鋼索和兩只滑輪,人蹲在特制鐵框中靠牽引過河。陡峭的懸崖下是湍急的河流。遙望對岸,但見黃色的挖掘機耷拉著腦袋,簡易工棚懶洋洋地躺在昆侖腳下。
巴拉迪敞開嗓子一陣猛喊,維語,聽不懂。須臾,一個工頭模樣的人從對岸帶來了一袋璞玉。這是一堆沉睡了億萬年、剛從眾多礦石中分離出來的小石子,睡眼惺忪、質樸無華,表皮呈磨砂狀。然而,誰會相信,幾十萬人蜂擁玉龍喀什河兩岸,瘋狂挖掘的正是這些毫不起眼的小石子。
離開上游,我們驅車七十公里來到玉龍喀什河的下游,這里未見大型挖掘設備。巴拉迪說,“這里出產的玉品質最好,很多羊脂白玉均出在此段河床。前兩年這里曾被翻過一遍,現在政府不讓挖了。但允許人們下河踩玉、揀玉?!蹦壳拔粗赁r閑,所以下河淘玉的人不多。在這里,人們采用傳統的方式挖玉,一把特殊的鐵鏟、一把十字鎬頭和一桿小耙子。三兩成群,或合伙,或單干。因此,對河床不會造成破壞。記者索性褪去盛滿泥沙的鞋襪,捧起一泓清泉,甘冽、柔美、沁人心脾。這才是真實的瓜果之鄉、美玉之邦的和田。
羊脂白玉論克賣
第二天,為了趕和田的巴扎,我們起了個大早。當地時間要比北京時間早兩個小時,因此,每個人臉上依然殘留著昨晚的倦意。巴扎是維語中集市的意思。據說,和田的巴扎以交易玉石居多,因此,亦稱“玉石巴扎”。
和田人喜歡湊熱鬧,也喜歡趕集。當我們趕到集市,已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水果、家禽、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也有烤羊肉串的,更多的則是賣玉石的。無論男女老少,每人手上都握著一把小石子搗來搗去。嘩啦嘩啦的石子撞擊聲和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空氣中彌漫著辛辣的“孜然”味,觸目便是維族姑娘華彩樂章般的服飾,幾頭小毛驢各自拉著板車,旁若無人地來回穿梭,西域風情袒露無遺。
陪同我們的向導是在烏魯木齊做玉器生意的老板,名叫柯長林,人稱柯大俠。叫他大俠,不是他長得像金庸筆下的人物。而是他做過十多年昆侖采玉人,耐得住寂寞、經受過磨礪,曾經墜下過百米深淵,受困于天寒地凍,命運多舛、九死一生。今天的大俠早已養成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放性格。據說,稱其大俠,還有另一層意思,老柯畢業于地質專業,又長年工作在于田縣的阿拉瑪斯古玉礦。見多識廣,練就了一副好眼力。只要一塊玉石放在他的手上,立馬能報出它的出處。因為神,所以人稱“柯大俠”。
老柯長得酷似蒙古人,敦厚粗圓,中式裝扮,走路一搖三擺。所到之處多有寒暄聲,說明大俠在此已經混得十分臉熟了。
集市的生意并不好做,湊熱鬧、摸行情的人多,而真正成交生意的卻十分有限。原因也很簡單,這里的和田玉質次價高、贗品觸目皆是。據說,和田人有個約定俗成的做法,一般趕集市湊熱鬧的多為大路貨,也稱燙手貨,屬于換手的一撥;真正的好玉是不會放在地攤上賣的。用當地人的話說,是要捂起來的。
我們跟著大俠走進一家商號,老板叫艾力,滿臉花白的腮絡胡子和一雙生意人特有的狡黠而又世故的眼睛。他順手提起一箱和田籽玉,大多是帶皮的那種,屬上品。城隍珠寶老總趙德華順手捏起一顆重約五克,形如小指尖般大小的羊脂白玉,自報價格五千元。艾力充耳不聞,要價一萬二千元……
其實,在烏魯木齊時,就聽說原產地的玉要比其他地方的售價高。原因是和田集中了太多來自各地的玉商,相互競爭,從而抬高了和田玉的交易價格。
據說,2003年前,和田玉的價格并沒這么高,短短三四年間玉價狂漲幾十倍。有些精品更是猛升百倍。如今,上等籽玉要賣到幾十萬元一公斤,而羊脂白玉的售價更是突破一百萬元一公斤。這里有市場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人為炒作的成份。在巴拉迪家里,我們碰巧看到一團上等羊脂白玉,重五點五公斤,棗紅皮色、凝如膏脂,要價一千多萬元……
老柯說:“幾年前,人們對和田玉還不甚了解。自從2003年央視播出《昆侖采玉人》,和隨后接踵熱播的《玉石之路》《鑒寶》《故宮》《新絲綢之路》等,無一不把和田玉當作玉中之王來加以宣傳,從而激起了人們的興趣,帶動了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北京奧運會玉璽采用和田玉篆刻,以及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陵的黃帝像也采用和田玉雕琢,進一步提升了和田玉的文化含量和自然屬性。使得和田玉在全國范圍內‘漲聲’響起來?!?BR> 地區政府很無奈
和田玉價格一路瘋漲,導致玉龍喀什河自然生態嚴重惡化。付出那么慘重的代價,和田玉究竟給地區財政帶來多少貢獻?專家學者普遍擔憂,耗盡資源式的掠奪性開采將把和田玉資源掏盡!以及媒體紛紛指責和田地區政府不作為!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和田地區行政公署副秘書長兼旅游局長張明強、中共和田縣委書記侯建新——“和田玉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是間接的。至少它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它對農民增加收入和相關產業拉動的能力不能低估。”張明強認為,“和田玉應該是新疆的一張名片,這張名片不可能馬上發揮效用。但是,在這張名片的背后潛在著許多商機?!?BR> 張明強,四十開外,研究生學歷,睿智、健談,邏輯縝密。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在賓館套房的一隅,我們促膝而坐,侃侃而談——“境內外媒體紛紛指責當地政府面對這種耗盡資源式的掠奪性開采坐視不管?”
面對記者尖銳的提問,張明強抬手推了推眼鏡,一臉無辜地說:“和田地區政府不是沒采取措施,而是措施軟弱無力,其中包括太多的無奈,現在要制止非常困難。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我國采煤業,國家采取了多少措施,你說有辦法嗎?”張明強顯然有些憤懣,一邊不停地接著電話一邊反問記者。
采訪侯建新是在一個載歌載舞的招待晚宴上進行的。維族姑娘曼妙的舞姿和著無花果散發出的絲絲清甜;飄逸、纏綿、醇厚的酒香夾雜著烤全羊特有的孜然味。維吾爾族最高禮遇讓所有來賓觥籌交錯、如夢如幻……
侯建新一邊嚼著玉米棒子一邊對記者坦陳:“以前政府對采礦沒有要求,導致部分河床坍塌。現在有了明確規定,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BR> 侯建新說:“現在和田地區采礦所需土地都必須經過拍賣。2002年,每畝土地的拍賣價約為七百元,現在每畝已突破三千元。而租一臺挖掘機和支付人工工資以及油耗等,大約每天需要支出一千元左右。如果一天沒有挖到東西,那就虧進去了,但也有一夜暴富的現象……”
和田玉不會枯竭
也許是上古的神話應驗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最早記載于《淮南子》《覽冥訓》中關于女媧補天的神話這樣論述:在遠古時期,“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BR> 相傳當人類繁衍起來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共工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而不周山就是現在的昆侖山。女媧目睹天崩地裂、萬劫不復,感到無比痛心。于是從東山采來砂石,從西山擷取白玉石,將五色石子熔化成漿,用以補天。經過整治,人們又重新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其實,古往今來,關于女媧補天神話的研究也不斷涌現,雖然研究結果各有差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該神話的起源應是遠古時期一次影響深遠的天文和地質災害。有史前彗星撞擊地球的假說,也有造山運動慘烈的推斷。
然而,據史料記載,昆侖山確實在幾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時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河流改道。其中一條穿過于田縣,而于田縣距和田縣一百七十多公里。另外兩條古河道的改道距離則更遠。專家認為,古河道上的玉肯定要比新生代河道多。
張明強說:“現在挖掘的僅限于玉龍喀什河的中間和沿河兩岸,區域比較狹小。沿玉龍喀什河河岸最寬的地方有十幾公里,這里曾經是河床,現在已是綠洲,在這片農田之下隱藏著大量的和田玉?!?BR> “和田地區只有一個玉礦,車輛可以勉強到達,其它玉礦都是靠人步行幾天才能進去。這些礦里究竟有多少白玉,沒人能搞清楚。況且,和田地區的所有籽玉都是從山上沖下來的,原來這些和田玉都是山料,經過幾千萬年的水流沖刷和碰撞,才形成現在的鵝卵狀?!睆埫鲝娬J為:“有籽玉的地方一定有原生礦,沒有原生礦就沒有籽玉的來源。但是,原生礦究竟在哪里,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擔心和田玉資源會枯竭是沒有根據的?!?BR> 濫挖亂掘被制止
記者行將結束采訪時獲悉,和田地區政府已采取切實措施,對濫挖亂掘現象進行了有效制止。如今玉龍喀什河中游已基本限制開采,下游嚴禁再度開發,只有上游容許有計劃地開采。和田地區政府試圖通過制度設計和提高開采成本,從根本上解決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使和田玉這一稀缺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
幾天來,記者深入山區、走進集市,行程近千公里,一路上感傷與欣喜共存,悲憫與憤怒同行。和田玉原本是石頭,它并沒有生命,它從蠻荒走向昌明,歷經八千余年。是人類賦予它太多的文化內涵,因而,才使它在古往今來的政治、禮儀、宗教、審美、風俗和信仰等方面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今天當人類毫無節制地向它索取時,它依然顯示出質厚、內斂、溫潤的本質,這難道不正是中華民族博大包容、溫良平和的品格嗎?和田玉既是中華文明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玉文化史;和田玉又是我國玉器中的品牌,品牌和田玉的背后,不正是品牌的中華文化么?
汽車出和田,一頭扎進茫茫戈壁。我們結束了短暫的探玉之旅,告別了南疆、告別了和田。遠處,巍巍昆侖白雪皚皚,橫亙在天地之間,行走在荒漠之上。看著漸行漸遠的昆侖山脈,聽著三弦琴如泣如訴的樂曲,不由想起毛主席的昆侖詞句“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如懸河瀉水,氣勢恢弘、浩浩蕩蕩。
再見,萬山之祖!再見,美玉之鄉!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中國和田玉網入圍最受消費者喜愛網站TOP100評選
下一篇:走進詭幻的昆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