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戰漢、唐宋、明清,一個個玉器高峰積淀著深厚的傳統玉文化。而今,全民的玉文化意識再次覺醒,在這個時刻,我們驚喜地發現——
中國玉器在歷史上到底有幾次高峰,學術界不同的專家會提出一些不同的說法,而在歷經久遠與滄桑的積淀之后,中國玉器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賦予了中國玉器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隨著社會的繁榮,中國玉文化展開了一次廣闊而全面的復興,中國玉器正在迎來歷史最高峰。
產業:群星閃耀
11月,又到了中國玉雕、石雕天工獎頒獎的日子。五年過去,如今的天工獎每年會有上千件作品送審。天工獎已經成為中國玉雕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作為天工獎的組織者,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巖對中國玉器行業的高速發展有深刻的感受。
奧巖說:“從生產的規???,可以肯定地講,我們達到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時期。由于中國玉器的歷史已經由人力采掘過渡到機械開掘的年代,大量的原料供應為市場與玉雕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過去中國軟玉的總產量也不過幾千斤,但現在每年的產量都超過千噸。過去我們講玉,基本就是白玉的概念,但是現在,玉的概念已經涵蓋白玉、翡翠、瑪瑙、獨玉、岫玉等等一系列玉石品種,并且在市場上受到喜愛和追捧?!?
如今新疆和田玉產區近乎瘋狂的采掘已不是新聞。有業內人士稱,那些河床上分布著的挖掘機可以達到8000臺之多。與和田玉類似,目前僅僅產于緬甸的寶石級翡翠同樣達到了采掘的歷史最高峰。據有關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翡翠原料的年產量不過百噸,但是現在卻達到1500噸左右。
周漠是有著多年經驗的北京玉商,對于和田玉的情況了如指掌。他說:“從商代晚期開始,和田玉就開啟了采掘的序幕。時至今日,隨著和田玉越來越少,人們想方設法尋找最后的采玉機會與替代品。首先就是不惜成本在河床內進行挖掘翻找,其次是尋找河流歷次改道所遺留的古河道進行挖掘,然后是加大力度尋找新的山料礦床。由于出產和田玉的昆侖山脈綿延2500公里,因此人們循著昆侖山脈先后找到了俄羅斯玉和青海玉。從物理性能來講,俄羅斯玉、青海玉與和田玉是一樣的。俄羅斯玉與青海玉的出現等于為和田玉找到了替代品?,F在市場上大部分白玉就是俄羅斯玉,而俄羅斯玉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河南省南陽縣以出產獨山玉聞名,但是真正讓南陽發生巨變的卻還是在2000年。在此前后,當地建成了三個大型的以玉雕為主的工藝品集散地。其中最大的玉雕灣市場占地達到了幾十畝。南陽玉雕95%集中在鎮平鎮,他們依靠獨山玉的帶動,將玉雕擴展至全國各玉種。一個小小的鎮平,玉雕從業人數有15萬之多。
獨山玉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劉曉強告訴記者:“獨山玉就是獨此一山,它位于平原之上,占地面積不過5平方公里。由于產量有限,國家已經限量開采。原料的供不應求,再加上這兩年愛玉、藏玉的人數激增,獨山玉的價格在這幾年幾乎就是一年翻一番的概念。2003年,鎮平鎮還建立起中國第一座玉文化博物館,匯集了世界各地玉石標本與南陽玉雕大師的作品,建立了集文化、研究、收藏、傳播為一體的文化平臺?!?
位于遼東的岫巖滿族自治縣盛產岫巖玉。他們目前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國家礦業聯合會申報“中國玉都”的城市命名。在報告書中,岫巖縣宣稱,目前該縣從事玉石開采、玉器加工和玉器銷售的人員達10萬人,年創產值25億元。1995年,岫巖已建成玉器交易市場7處,并投資興建了“中國玉都”和中國玉雕精品工藝園。目前,岫巖還正在建設世界玉雕博物館,開發巨型玉體旅游區。此外,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玉雕會展中心占地10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
從中國各個產玉地區的情況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玉器并非是哪一個玉種的時尚流行,而是整體玉石產業的全面復蘇。換言之,中國玉器正在徐徐打開寶庫大門,在這扇大門已經展開的空間里,我們看到了歷史上從未同時綻放光彩的無數寶藏。
珍貴玉石的價格:扶搖直上
對于玉石來說,市場價格是反映其社會認知與身份地位的重要依據。周漠對于玉器一路飆升的市場行情印象深刻。他認為,無論是從原材料價格還是加工制作費用,中國玉器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其漲幅都已經十分驚人:“在80年代,加工生產玉器的還主要是國營玉器廠,那時進貨都是按噸來計算;到了90年代,玉石交易是用8到10公斤左右的箱子交易,單位就是箱子;到了90年代末就過渡到了用公斤作為交易的單位;2003年之后,所有的和田玉料都用克來交易,一直到現在。就加工費來說,加工一個玉熏爐,在80年代是國營廠工藝師的工資;90年代時不算工時,雕一件要2000元;到了90年代末漲到1萬元;現在加工費用在3至5萬元,要是大師另當別論。一塊標準玉牌的加工費,在90年代初也就200元至300元;90年代末就漲到1000多元;2003年上半年是5000元至6000元;現在你找到一個最一般加工水平的,他的收費也會達到這個價位。
一位在新疆有著10多年經營和田玉的歷史的商戶告訴記者:“和田玉的價格這幾年是年年在漲。10年前我買進和田玉的一個手鏈是8塊錢一顆小珠,10顆就是80元,然后售價賣到200元。類似的東西,現在的進價是1.5萬元,賣價2萬元。在新疆當地,以前人們買黃金,然后是白金,但是現在是買和田玉。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店一年賣20多萬元已經很不錯了,但是現在每個月的平均銷售就是20多萬元。從原料的價格看,1公斤普通和田料,80年代的價格是1000元,現在是10萬元。這種漲勢在最近尤為明顯,8個月來,15克一顆的白光籽就從500元漲到了2000多元,漲幅接近5倍。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很多人都在探討和田玉未來的漲幅,有人認為未來三到五年的漲幅會在5到10倍,而我個人認為將可能達到30倍,甚至有可能50倍。可以說,和田玉目前的市場價格遠遠沒有達到頂峰。”
前幾年,一個和田玉的把件也就五六千元的樣子,這樣就注定收藏者的群體比較廣泛,但也很難真正引起有錢人對當代玉器的特別興趣。但是現在,一個同樣檔次的把件已經動輒五六萬元,好一點的十幾萬元,在一些收藏者退出高端的同時,一些更有實力的收藏者則加入了進來,成為了中堅力量。
正是由于玉石的身價暴漲,一些名貴的玉石已經變成了像名車、名表一樣的身份象征,社會的認知度越來越高。
工藝:日新月異
新疆當地的和田玉市場是全國玉器市場中變化最為劇烈的一個中心。由于和田玉價格的上漲速度太快,剛剛拿到北京、上海等地市場的玉,在貨源地新疆的漲幅就超過了這些目標市場。于是,進入北京、上海的玉又很快回流新疆,而與這種快速變化的市場相適應,玉雕的品種以及工藝變化都在市場要求與風吹草動中變得極為敏感。
據介紹,作為玉石原產地,和田玉雕刻主要依靠外地加工,而這些加工地在河南、蘇州、揚州、上海等地不斷變換,原因就是為了適應市場對于玉雕工藝的需求。玉雕工藝水平與市場的高度結合是當今時代賦予行業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而新技術的應用則是實現這一變化的基礎條件。
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玉石制作的工藝條件越來越優越。以前切割一塊10厘米厚、2平方米左右的大板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現在用帶鋸加工即可完成。傳統手工加工玉器的砣也被電動加工設備所取代,而一些新的雕刻手段,比如激光雕刻,完全是以往時代所無法比擬的。隨著現代工藝技術的提高,電腦等新的科技手段融入,玉雕工藝的新突破已經具備了必要的保障和條件。
周漠則認為:“現代玉器制作分工更為精細,加之工具的改進以及玉雕創作者本身理解力的提升,現在的玉器高手仿古則可以亂真,創新則令前輩無法企及?!?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玉雕行業新人輩出,高手不斷涌現。目前,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初期培育的一批玉雕名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已逐漸退出創作一線,但人們曾經擔心過的玉雕技藝后繼無人的局面并沒有出現,相反,一大批中青年雕刻家正在迅猛崛起。他們具有嶄新的視野、相當的文化水平和極強的創新意識,結合當代科技,創造出了大量廣受歡迎的作品。這些人中,有的已獲得了市場的充分認可,有的已成為新一代工藝美術家的代表性人物。
收藏:全民愛玉
產量在增加,工藝在進步,價格在上漲,這一切都源于需求的旺盛——玉器收藏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的各大收藏品市場中,玉器商戶都是隨處可見;在全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古玩博覽會等一系列文化博覽會上,各式各樣的玉器作品都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幾年以前,玉器收藏還是一種“專業”,換句話說,只有玉器收藏者在買玉。如今,不論是哪個門類的收藏者,談起玉、說到玉,保不齊他就從頸上、腰間摘下一件玉飾和你共同鑒賞。說起玉料、工藝、年代,他同樣可能津津有味。
玉器收藏也不再僅僅是收藏者的獨享。天意批發市場是北京人氣最旺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年之前,這里的一層還是各種禮品百花齊放,但是現在,滿眼望去已經變成玉石與翡翠的世界。北京菜市口百貨商場是以經營黃金而聞名的,玉器柜臺與黃金擠在大樓一層,不過是其中的點綴,但是如今菜百二層的絕大部分都被玉器占據。
像天意批發市場、菜市口百貨商場類似的情形,也正在全國玉石市場上演。全國各地商場、批發市場等購物場所蜂擁出現的一個個擺滿玉石的玻璃柜臺以及醒目的“翡翠A貨”宣傳板成了正在高速升溫市場的最好說明。人們頸上與腕上的顯眼玉飾也在昭示著,玉器正在以超乎尋常的速度來到每一個人的身邊。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民追玉的時代。
周漠回憶說:“在我以往的感覺中,買玉藏玉的一定是有文化、有學問的,對玉有著相當的認識,但是現在卻是什么樣的人都在買玉。有一天我見到一些服務行業里的服務員到我這里挑玉,那時我忽然感覺到,現在和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了?!?
新疆歷代和田玉博物館館長池寶嘉認為,如果把現在的玉器發展和中國歷史上的幾大玉器高峰進行比較的話,仍然存在兩個缺欠,一是頂級原料的匱乏,二是作品的文化內涵尚待突破。但是縱觀歷史,頂級原料加工的作品歷來只是被帝王顯貴所獨有,是極少數人的追求,原料稀缺的客觀存在不會影響當代玉器發展走向新的高峰,真正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作品的文化精神。目前,絕大多數作品仍然沿襲著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題材,這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也是時代精神在玉雕作品上的缺失。這一問題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它需要工藝美術界、收藏界的共同推動。
現在,從農民到教授,從工人到富豪,全民性的藏玉熱情已經被喚醒,并越來越高。大量走入玉器收藏圈的人清楚地看到,原料的稀有性、工藝大師的藝術創作、材質本身的歷史屬性與人文屬性都可以成為投資乃至于實現保值、增值的理由。這為中國玉器發展步入歷史新高峰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世所公認的概念中,集中國傳統玉器于大成的時代為清乾隆時期,但是在清乾隆時期,頂尖玉器作品只能服務于宮墻之內,或者為少數達官顯貴所擁有。換言之,乾隆時代只是玉器雕刻的黃金時代,與當今玉器介入現代生活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人們有理由相信,對全社會而言,一個前所未有的產玉、雕玉、愛玉的歷史巔峰正在來臨。
來源:收藏拍賣導報(韓澗明)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