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崔磊已經敏感地感覺到,“大家的日子都不那么好過了,因為市場總歸要回歸理性的”。臺灣地區的和田玉市場相對理性,已經由早年的幾百家變成了高端和低端界限分明的市場。
一半的子玉料可能都藏在保險柜里
崔磊連春節都沒有好好在家過。從上?;氐教旖?,離開了和田玉的交易中心城市,他本以為不會那么忙碌,可還是一點不得閑。1993年進入玉雕行業的崔磊已經是行業中的知名人物,回天津后,他不斷幫天津的朋友們去判斷各種和田玉料的真偽和價格,電話中處理的也是這些東西。有幾個朋友,利用春節假期去新疆和田購買材料,電話中詢問他,“20克的一塊石頭,賣60萬元,你說我收還是不收?”聽得出電話那頭的焦慮和欲望。
從2002年開始,和田玉,尤其是子玉的價格不斷上揚,2008年初,子料的價格已經是2002年的數十倍。一塊拇指大小成色不錯的子玉材料,價格幾萬元不稀奇。在上海玉雕大師洪新華的印象中,2002年前,賣材料的新疆玉商還是一麻袋一麻袋拿著原料來他的工作室,盡他挑選?!艾F在不同了,玉石商人們來上海,全部住在天山賓館里,聽到消息的人們蜂擁而至,根本輪不到細挑慢選。最常見的是一人拿著百萬、千萬元的現金,搶先把一小箱材料買斷?!倍I材料的人早已經不限于同道中人,變成了“全民皆兵”,最常見是幾個江浙老板合伙,拿著一箱箱的現金,在天山賓館的樓道里焦灼地敲開一扇扇的門。
自從喀什玉龍河2007年被限制開采以來,子玉料的價格瘋狂上揚,市場上彌漫著子玉將斷絕的消息,可另一方面,大量被收購的子玉料都囤積在若干巨商手中。上海博韞堂的董事長李杰租用的銀行保險箱里就堆積著大量好的和田玉料,“一個不夠,租用了幾個”。他每年投資于玉料的資金是1000萬元上下,“新疆商人全部主動給我送料上門”。而像他這樣囤料的江浙商人,全國大約有數十個,每人都有近億元的資金在里面。他們是金字塔的頂端,下面是各種等級的玉商,最底層是在各個城市蓬勃發展的玉商小店——說小也不算小,因為購買和田玉的資金占用量大,最小的店面也要鋪一兩百萬元的貨。
中國和田玉網的總經理田力說,“中國一半的子玉料,可能都藏在各個保險柜里,等待升值”。洪新華覺得這個估計并不過分,這也導致了他們這些玉雕大師捧到好材料也不急于下手,也把一些收到的好料放在家里,“過個年,恨不得就漲了幾倍”。而“這種占有的方式,進一步使子玉料的價格更加膨脹”。
不少人用“瘋狂的石頭”來形容和田玉、和田子玉的價格攀升,攀升原因除了收藏人群的擴大和資源有限的矛盾外,根本原因是資金大量進入和田玉市場,“每年流進來幾十億元的資金,怎么會不節節攀升”。這其實是一個極其簡單明顯的背景,可是,大多數行業中人還是不肯承認,總是宣傳“資源緊缺論”。
與此同時,一部分人開始在財富游戲中采用了新規則、新方式,不再是“全民皆兵”式的材料搶購,而是開始利用各種方法突圍,或者用大量資本投入的方式改變以往傳統經營方式,或者采用全新的雕刻技術來增加材料的附加值?!霸诨靵y的財富游戲中,不被淹沒的唯一辦法,就是你不隨波逐流?!贝蘩谡f。他的青藤玉舍開始大規模雇傭美術專業的大學生,準備徹底改變雕刻人員的構成。
在這場和田玉的漲價過程中,重要的不再是財富游戲,而是財富規則的制定。
港臺地區商人退出后的和田玉買賣
近幾年來,上海成為中國的和田玉交易中心,最高檔的雕刻作品和原料都集中在這個城市里?!爸饕蚴鞘畮讉€能批量出活的玉雕大師全集中在上海?!倍系奶峁┱吆唾徺I者都圍繞著這些大師轉。
洪新華的工作室在上海漕寶路附近的工廠區中,周圍十分破落,門上也就是普通的鎖,可是攤在桌上的一塊準備雕刻“臥虎藏龍羅漢”的大塊和田白玉的價格就是100多萬元,還不算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別的石料?!皠e的工作室狀況也一樣,這里面有原因在?!?BR>
果然,雕刻大師顏桂明的工作室也在城隍廟附近的破敗工廠里,走進窄而簡陋的樓道,推門進去,就能看見各處散放著各種翡翠雕刻和和田玉雕刻。一個小小的純綠翡翠掛件,原料買回來就是60萬元,加工后的價格更要到100多萬元。柜子里展示的各種和田玉雕刻,也并不采用嚴密的保安手段,只用一把簡單的銅鎖。這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就是全國最高檔的和田玉買賣中心,各種收藏者陸續前來,“買貨一律攜帶現金”。
現金加上玉石,都是引人注目的目標,為什么保安如此松散?“這還是傳統行業的規則特征決定的,一是外人根本沒機會走進這里,都是朋友帶朋友才能進來;二是我雕刻的東西流通渠道就那么多,就算是被小偷偷去,他也根本沒機會把東西出手。上海還從沒發生過工作室被偷竊的狀況。”狹窄、頂層的流通渠道使這些大師根本不用費盡心機來添置保安措施。
這種渠道的形成,基本上要歸功于港臺地區玉商,甚至整個和田玉市場的早期運作,也完全是港臺地區玉商制造的。1992年,港臺地區玉商來到大陸,當時的和田玉原料價格是現在的1‰。在田力的印象中,當時和田玉在整個玉料市場的價格并不突出,與昆侖玉、俄羅斯玉石的價格相當,“市場還非常粗糙”。
顏桂明、洪新華他們從前都是在上海玉雕廠工作的,因為國營單位不景氣,顏桂明當時去了深圳做翡翠加工。90年代中期后,港臺地區商人來大陸收集和田玉的新雕刻之作,這批有技術、有想法的師傅逐漸轉向雕刻和田玉?!氨M管中國有悠久的琢玉傳統,可是解放后基本斷絕了,剛接觸玉雕的時候,也不知道怎么弄?!?0年代還流行過給白玉拋光,和翡翠的制作工藝一樣。
是臺灣商人提出的種種要求改變了玉石的加工狀態?!鞍子褚獪貪?,不要那么刺目,要含蓄的光?!庇谑巧虾5墓そ硞兺瞥隽诵鹿に?。他們又提出對質地的要求,和田玉因為質地細膩,適合作為有大量需求的把玩件出售,結果很快就勝過了青海玉料和俄羅斯玉料,成為玉市場上最昂貴的材料。
鼎盛時代,港臺地區商人用他們的方式,又刺激了雕刻工藝。上海的玉雕大師易紹勇應臺灣地區玉商林子權的要求,給他雕刻108塊玉牌,每塊都有獨到風格,大大刺激了當時的玉雕界?!吧虾5挠竦翊髱熅褪沁@么斗出來的,你出色的話,我要做得更出色,才能吸引到生意。”而價格也在這種爭斗中攀升。當時易少勇每塊的雕工是幾千元,幾年后迅速轉變為上萬元,而現在,“出10萬元的價格,他也不一定給你雕刻”。
當時臺北街頭,大大小小有幾百家和田玉鋪位,因為需求量大而推動了上海和田玉市場對原料和工藝的要求,但是這種主宰地位隨著大陸的經濟實力強大而迅速喪失。2002年開始,大批大陸的商人開始進入和田玉市場,無數的漲價神話開始誕生,這些故事到現在還在市場上廣泛流傳。
最初也是最著名的故事,是關于一個浙商旅游團的故事:他們去新疆旅游,花500萬元買了一卡車料,結果回來粗粗一分,就發現了價值1500萬元的玉料。“大批的浙江商人于是開始進入原料收購市場,囤貨的傳統也是那時候留下的?!睅缀趺總€與和田玉有關的人都經歷了這種震撼。2002年春節前,崔磊買下一塊5萬元的料,所有朋友都說他傻,可是過了春節,就那么幾天,無數的人稱贊他,那塊料有很多人出價15萬元。和田玉正式成為財富流通市場上的工具。
“原來的港臺地區買家和后起的大陸買家根本不能競爭。”從前,港臺地區買家來大陸可以細細挑選,可是北京的買家很快用一種嶄新的風格改變了這種規則,“北京買家來上海,說法都是‘有多少,我全要了’”。和田玉作為高端禮品,在北京供不應求,總結性的話是:“在北京,買得好,賣得更好。”
而江浙的房地產商、金融界人士成為購買的另一種力量,他們的購買方式更為豪放,買成品,也酷愛買原料,“買回去要是找不到好的雕刻大師,就把它放在保險箱里,反正每天都在漲價”。他們的現金交易模式,也使一般人退避三舍,“出來都是拿著幾箱現金”。這時候,港臺地區商人完全沒有競爭力了,無論是購買方式還是購買力,都讓位于大陸買家,“一個玉雕大師要是聽見一個北京買家要上門,肯定會放棄開始和港臺地區商人定好的約會”。
近年來,更有大量的港臺地區商人從事“回流”生意,就是把以前買走的東西再拿回大陸售賣,“這邊的買價遠遠高于他們當時在大陸的購買價格”。這充分證明了大陸的購買力。
由膨脹轉向滯漲
崔磊覺得,港臺地區商人的退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理性的標志,“他們市場發育早,所以現在比較成熟,不會一味來搶購”。
港臺地區的小玉商普遍退出,但是像林子權這樣的大玉商還是往來于兩地,他們不斷提出收買精品的要求,這種要求中往往攙雜著很多文化因素,“這種購買者,還是在刺激著大陸市場前進”。
事實上,大陸買家也在變化中,“最高端的買家經過幾年的把玩,已經開始放棄了早期見好東西就收的傳統,開始收藏一些精品了”。崔磊有個買家是東莞商人,“前些年玩紅木,現在玩玉,去他們家一看,打開第一格抽屜,全是某大師的作品,第二格,是另外一位大師的作品”。好的藏家已經開始追求作品的系列性和獨特風格,“肯定不是簡單的收藏原料了”。
而從2002年開始膨脹了幾十倍的市場終于在今年初進入滯漲。2008年春節前,崔磊觀察北京市場,北京的買家不再像前些年那樣來上海就買貨。前些年的市場要求旺盛,經常出現一做幾百個壽星、幾百個如意的情況,“剛開始這些貨比較好賣,可是隨著藏家的成熟,他們開始需要有特色的物品,這些行貨就不太能賣動了”。藏家的挑剔,使早幾年的瘋狂開始有所收斂。
而藏原料的人也不同程度受到打擊,盡管原料價格并沒有下降,“但是一塊原料就是一塊原料,你必須要將之變成作品才真正值得收藏。好的雕刻大師只有十幾個,你送上門他們不一定有時間雕刻,可給他們的學徒們雕刻,又怕糟蹋了好原料”。于是,這些原料繼續在保險箱中沉睡。顏桂明也承認,自己每年雕刻的多件東西中,“絕大部分是商品,能稱為作品的只有一兩件”。
盡管收藏漲價的故事還在廣泛流傳,可是今年春節,崔磊已經敏感地感覺到,“大家的日子都不那么好過了,市場總要回歸理性的”。臺灣地區的和田玉市場相對理性,已經由早年的幾百家變成了高端和低端界限分明的市場,“幾萬元的中等貨越來越少”。要不就是普通人的小玩意,要不就是不屬于尋常百姓玩物的高檔商品。
上海至少有幾百家經營和田玉的商店,北京、天津也有大量的玉商,他們可能是滯漲時代的最終結果承擔者?!八麄兠總€人手中都有幾百萬的貨,可是因為資源的局限,他們無法獲得精品,手中的不少東西又是高峰階段入手的,便宜了不能出手,貴了又賣不掉?!倍@些找不到顧客的小商店主,最后就成為銷售的終端,“不理性的市場,總歸會有受害者”。
資本介入后的規則改變
多年的商業訓練,也使李杰敏銳地看出了市場的變化,他是溫州德力西集團地產項目的負責人,年收入千萬元左右,“剛開始玩青銅器受了不少騙,后來轉向玉雕擺件”。收藏了20多件獨山玉、俄羅斯玉的擺件后,他在收藏界小有名氣,可是中國寶玉石協會的會長奧巖看見后對他說:“你該剎車了,這樣的藏品材質不行,做工不行,級別也相應不高?!崩罱苷f,感覺自己像被兜頭澆了盆冷水。
奧巖帶他去當時的揚州玉雕廠,指著大師顧永駿的一件和田子玉的作品說:“大師年歲已高,作品也越來越少,建議你買下來。 ”指點一番后又說,“作為朋友,我也對得起你了。”回上海后李杰才明白這句話,十幾萬元的東西,很多人要出幾十萬元收購,他都舍不得出售。在奧巖的指點下,他開始大規模購買子玉料,然后請大師加工。
在子玉料購買市場上,李杰以他的現金結算方式而出名?!皠e人是先付一部分再付一部分,我是一次性付清,而且說一個價格,可接受我就全包了?!?004年開始,他又雇傭了幾個有眼力的玉工在產地玉龍河沿線工作,發現好料,“當場就購買,拋棄一切中間環節”,而這些工人買了好料后還有提成。
因為名氣在外,不少新疆玉商會主動把料送上門來?!八麄兘o我開的價格很合理,有很多人以料被我收藏了為榮?!彼€到處參加拍賣,“反正看見好料就想占為己有?!崩罱芎退膸讉€溫州朋友就這樣改變了原料供應的規則,使原料供應逐漸控制在自己手中。
“我現在沒放棄自己的地產商工作,也沒放棄一些商鋪的投資,但是把大部分時間轉到和田玉上來了?!币驗榭匆娚悼臻g巨大,自己又擁有龐大的富人資源,李杰動起了腦筋,開始開設自己的博韞堂,專門銷售高檔玉器。作為資本的擁有者,他一開始運做,就打破了很多傳統規則,“不再像那些大師一樣,放在隱藏的工作室出售,我的商店一個在上海的恒隆廣場對面,一個在城隍廟的珠寶銷售中心里,全部是明碼標價,連展覽臺都是我設計的”。而在國外呆了多年的他和英國留學回來的兒子一商量,把和田玉奢侈品化的心思更明確。別的不說,“我所有的商品全部是紫檀木盒,外面的包裝軟布袋和路易威登所用的材料一樣,光包裝就需要300多元”。
這種嶄新的經營規則,給李杰帶來了不少新客源,來上海購物的江浙商人必然到恒隆,而李杰的店也成為他們常來之地。一個浙江的地產商纏住了李杰,非要購買他的非賣品“三寸金蓮”,“來了3次了,買了很多東西回去,但是還嫌不夠”。之所以將一些作品定為非賣品,“是因為我想攢100件大師作品,到年紀大了,在自己的博韞堂里開設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非賣品越多,“越能挑起胃口。我經常告訴客人們,這件作品材料多少,工費多少,你看著給”。他覺得這種表面誠懇的說法,使自己更具備“欺騙性”。除了來店的客人之外,他廣闊的朋友關系資源也給店里帶來了大量生意,“全都是現在活躍在生意場上的,對高檔禮品有大量需求,光這項銷售的收入,就能撐起一年幾百萬元的房租”。
得力西的老總開始還覺得他藏玉藏得不對,現在看見他的生意,也承認他的聰明,“常常和我說,你辦集團不如我,做奢侈品我不如你”。
李杰在作品制造上也開始尋找控制空間,好的原料,“我只找大師雕刻”。2005年初,他在新疆搜羅來一塊開價104萬元的子玉料,找上海以“雕刻觀音”著稱的大師于涇雕刻,整整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才完工,這件作品參加了當年的“天工獎”并獲得金獎——對于很多舍不得購買昂貴原料的大師而言,幫李杰雕刻成為他們的一種選擇?!拔以诳戳仙显絹碓絽柡Α!彼靡獾卣f,甚至在以往不流行賭石的和田玉市場上他也開始賭博,“和玉商賭3刀,3刀下去不見玉,他賠償給我3萬元”。
種種新規則的制定,使李杰在上海的玉界成為爭議人物,但是他滿不在乎,“我是靠資本和眼光來改變以往經營規則的,沒什么不對的地方”。
用藝術改變規則
崔磊覺得,和田玉市場不能光靠資金的進入來解決問題,“我寧愿在藝術感覺上下功夫”。
他同樣打破了若干市場規則,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安于給商人們加工,一年賺幾百萬元過日子。性格特征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他在手機上掛的假子玉料,“買了假料還敢于掛出來的,我是頭一個,就是用來和后面的原料提供商說,你們的假料能假過我這塊嗎?”
崔磊是天津人,1992年去上海學習玉雕,現在是年輕一代中最出眾的一個,許多作品得過“天工獎”。
“我最希望的是,不要按照商人的定貨要求來雕刻,而是反過來給他們提供一些新的想法?!比ゴ蘩诘那嗵儆裆豳I玉的基本上是大商人,“我不會先讓他們看作品,而是問他們玩了幾年,對作品有什么要求”。甚至在購買前,崔磊會動員他們先去上海的各家商店轉一圈,讓他們先明白什么是一般的貨色,什么是精品?!拔铱偸菍λ麄冋f,有錢是基礎,有眼界才能玩玉。我把我們的玉舍工作全部透明化,就是告訴他們,我們這里的東西都是獨此一件的?!辈粌H把加工透明,也把原料價格透明,這點上他和李杰相同,不同的是,他是想讓買家看見“工”的費勁,增加加工的價值?!拔覀円患?萬多元的原料加工成的作品,現在有人出30多萬元我還不肯出售,就是因為加工工藝非常獨特?!?BR>
琢玉行當的十幾個大師基本都是上海人,但是后繼乏人,像崔磊他們這代沒有上海人,“多數從業人員是外來農民工”。前些年流行什么,他們就雕刻什么,“所以加工費永遠是那么點,也因此才使囤積子玉料的風氣流行”。崔磊最想改變的就是這點,他的工作室招收了一批美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基礎很好,懂設計,半年下來的活頂得上那些玉工兩三年的活”。而崔磊的青藤玉舍也不再奉行“自己為大”的政策,“誰的作品好,就署上誰的名”。他告訴他的大學生們,他們的方向是自己的合伙人,而不是自己的伙計。
那件3萬多元的原料加工成的作品叫“神曲”,不是一塊整料,“一般的加工工藝都會掩飾這點,可是我們還突出了這點,所有的地方都加以直線和三角,也和那些圓潤造型不同”。一般的佛像會突出蓮花寶座,“我們恰恰取消,讓佛像有種騰空的感覺”。這件作品一出臺,就圍繞它形成兩種極其對立的意見,最后得了上?!吧窆お劇钡奶貏e金獎?!坝竦裥袠I太奉行傳統至上,又太強調師徒傳承了,如果這樣下去,我們只能生產一些沒有創造力的作品?!?BR>
崔磊最討厭的是玉雕界的抱怨,雕刻者總喜歡說自己的作品創造更復雜,難度要超越美術界,可是畫家們一張畫的價格就超過了他們花費幾個月時間的雕刻費。崔磊說:“這種抱怨是沒價值的,你要讓玉雕的工藝升值,必須拿出新的東西,必須有自己的創造力,真到了美術大師的修養再來抱怨吧。”他認為只有有價值的東西,市場上才會支付更多的報酬,“別以為現在10多萬元雕刻一件作品就很多了,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不止于此”。
在他看來,手藝的升值才是真正的升值,“囤積無數石頭的人,永遠是末流的藏家”。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新疆玉企出疆熱賣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