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和田玉分類比較完善的如宋代的張世南所寫的《游宦紀聞》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現今中國所存的寶玉多出于西北部落:西夏、五臺山、于田國。五分五色:白如截肪,黃如蒸栗,黑如點漆,紅如雞冠,或稍暗,如胭脂色。另外還有青碧一色的,高下地區最多見的就是這種玉。傅恒等纂的《西域圖志》說: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紺(紫紅)、黃、青、碧、白數色。
由此可見古代對和田玉認識很深刻,分類也很仔細,大致和今天的和田玉分類相同,只是因為過去的技術條件所限,分類沒有今天這樣全面而已。
因為市場形勢的迫切需求,和田玉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標準,新疆寶玉石協會專門組織了多次和田玉分類座談會,并作為協會的一個科研課題列入了工作計劃。既要制訂出和田玉文字分類標準,也要配合實物標本的對照,以便于對和田玉在分類統一認識時作參照。
查閱了大量的古今和田玉分類方法資料,經過我們多次的討論研究,及我們對和田玉工作多年的實踐認識,初步提出了和田玉的分類依據應以顏色、質地、光澤、透明度、綹、裂、雜質為基礎。根據上述條件和要求,將目前收集到的和田玉分為六類十九級。六類是: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而這六類中,白玉分為四級,即:特級白玉一羊脂玉、一級白玉、二級白玉、三級白玉。其余各類每類分三級。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和田玉的“類”和“級”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多數是逐漸過渡的。分類的詳情如下:
(一)白玉類
和田白玉中雖然都屬于白玉類,但因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結構、構造的異常,綹、裂、雜質的不等,因此會出現不同的顏色、質地、光澤等。其中有糙米白、魚肚白、石蠟白、梨花白、月白、蔥白等等。理論上講:白玉是越白越好,但是太白了會變成“死白”,白而不潤并不是好白玉,白玉一定要潤,溫潤脂白才是上等白玉。
特級白玉一羊脂玉
顏色是羊脂白,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油脂一蠟狀光澤,滋潤光潔,半透明狀(成品、工藝品狀如凝脂,無綹、裂、雜質及其他缺陷),是和田玉之最上品。
一級白玉
顏色呈潔白色,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堅韌,滋潤光潔,油脂一蠟狀光澤,半透明狀(成品、工藝品基本上無綹、裂、雜質及其他缺陷者),是和田玉中之上品。
二級白玉
顏色呈白色,較柔和均勻,偶見泛灰、泛黃、泛青、泛綠,油脂一蠟狀光澤,質地較致密、細膩、滋潤,半透明狀,偶見細微的綹、裂、雜質及其他缺陷。
三級白玉
顏色白中泛灰、泛黃、泛青、泛綠,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具有石花、綹、裂、雜質等。
(二)青白玉類
青白玉是白玉和青玉的過渡品種,其上限與白玉靠近,下限與青玉相似,是和田玉中數量較多的品種。
一級青白玉
顏色以白色為基礎色,白中閃青、閃黃、閃綠等,柔和均勻,油脂一蠟狀光澤,質地細膩堅韌,基本無綹、裂、雜質,半透明狀。
二級青白玉
顏色以白、青為基礎色,白中泛青,青中泛白,非青非白非灰之色,較柔和均勻,油脂—蠟狀光澤,質地致密細膩,半透明狀,偶見綹、裂、雜質,石花等其他缺陷。
三級青白玉
顏色以青、綠為基礎色,泛白、泛黃,不均勻,較致密細膩,較滋潤,蠟狀一油脂光澤,半透明狀,常見有綹、裂、雜質、石花及其他缺陷。
(三)青玉類
顏色由淡青—深青,顏色種類較多,有蝦青、竹葉青、楊柳青、碧青、灰青、青黃等等,一般以深青、竹葉青為基礎色者最為普遍,青玉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種。
一級青玉
色青,柔和均勻,質地細苷,堅韌,滋潤光潔,油脂一蠟狀光澤,基本無綹、裂、雜質其他缺陷,半透明狀,為青玉中佼佼者。
二級青玉
色青,閃綠、閃黃等,質地細膩,滋潤光潔,堅韌,半透明狀,油脂—蠟狀光澤,偶見綹、裂、雜質等。
三級青玉
色青泛灰、泛綠、泛黃等,色不均勻,質地較致密細膩,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常見綹、裂、雜質等。
(四)碧玉類
碧玉又稱綠玉,有暗綠、淡綠、鸚哥綠、松花綠、白果綠、蔥綠等等。其色潤菠菜綠者為上品而綠中帶灰者為下品。
一級碧玉
顏色以菠菜綠色為基礎色,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滋潤光潔,堅韌。油脂—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基本無綹、裂、雜質等。
二級碧玉
顏色以綠色為基本色,有閃灰、閃黃、閃青,較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油脂—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偶見綹、裂、雜質等。
三級碧玉
以綠色為基本色,泛灰、泛黃、泛青,不均勻,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常見有綹、裂、雜質等。
(五)墨玉類
墨玉由全墨到聚墨再到點墨,“黑如純漆”者乃為上品,點墨和聚墨俏雕者價值極高。
一級全墨玉
顏色通體呈“黑如純漆”,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堅韌,滋潤光潔,油脂—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基本無綹、裂、雜質等。
二級墨玉(聚墨)
顏色黑色呈葉片狀、條帶狀、云朵狀分布在白玉或青白玉或青玉體中,均勻者可做俏雕利用,其價值更高。聚墨玉質地致密細膩,堅韌,油脂一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偶見綹、裂、雜質等。
三級墨玉(點墨)
黑色呈星點狀分布,影響玉質,當俏色利用者尚可。質地致密,蠟狀光澤,半透明狀,常見綹、裂、雜質。
(六)黃玉
黃玉有栗黃、秋葵黃、雞蛋黃、蜜蠟黃、桂花黃、雞油黃、虎皮黃等色。由淡黃到深黃,以“黃侔蒸梨”色者為最佳。
一級黃玉
顏色呈深黃色,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堅韌,滋潤光潔,半透明狀,油脂一蠟狀光澤,基本無綹、裂、雜質等。
二級黃玉
顏色由淡黃到深黃,較柔和均勻,質地致密細膩,油脂一蠟狀光澤,偶見綹、裂、雜質等。
三級黃玉
顏色淡黃,柔和不均勻,質地較致密細膩,蠟狀光澤,常見綹、裂、雜質等。
備注:在和田玉中往往有“糖色”(似紅糖的顏色)分布。糖玉多屬于從屬地位,故不單獨劃分為玉種,因糖色在玉雕中多成為俏色,很有利用價值,所以備受青睞。如果“糖色”在玉石中占有30%以上的比例,可參加命名,如:“糖白玉”、“糖青白玉”等等。如果全為“糖色”可命名為“和田糖玉”。
根據和田玉的產出地(段)的不同情況又可分為:
一、山料:山料又名山玉、寶蓋玉,是產出在山上的原生礦石,特點是呈尖棱尖角狀,大小不一,良莠不齊,質量不如“山流水”。
二、山流水: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并由冰川或水流搬運至河床的上、中游的玉石。特點是距離原生礦床近,塊度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光滑,質量不如子玉。
三、子玉:原生礦床被剝蝕搬運到河床中的玉石,因長期的搬運、磨蝕、沖刷,多呈卵形,塊度較小,表面光滑,質量好,這種子玉多分布在河床兩側的階地或現代河床的中下游處。
有些子玉經氧化表面帶有一定的顏色,如秋梨色則稱“秋梨子”,虎皮色則稱“虎皮子”,棗色則稱“棗皮子”等。如果白子玉帶上鮮艷的顏色則身價更高,但應注意現在子玉上做假色者很多.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雕工藝的特點
下一篇:精美絕倫的痕都斯坦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