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馮龍軍教徒弟畫玉技巧
“天下玉揚州工,源灣頭”揚州工的手藝可謂名揚天下,揚州玉以婉約細膩獨樹一幟,得到喜愛,也因為不斷的創新得到市場的認可。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和田玉的亮相讓國際看到了中國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晶瑩剔透的美玉登上了國際舞臺。近日,新浪揚州編輯來到了以玉聞名的灣頭鎮,探訪翠佛堂的琢玉美容師的日常工作。
編輯驅車一個多小時從揚州市區來到灣頭鎮,剛進入小鎮就看到了非常多的玉器加工廠和玉器零售店,整個灣頭鎮都仿佛被一塊大玉庇佑著,閃動著靈性。據灣頭鎮的當地居民介紹,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玉器愛好者很多,有的前來淘寶有的則是批發玉器售賣。據揚州翠佛堂掌門人馮龍軍師傅介紹,今年很多家庭小玉器加工店由于市場不景氣的原因陸續倒閉關門了,“玉器市場的行情不好,但是只要有希望,我決不會放棄這門手藝,會繼續潛心修煉。”
潛心二十年 手泡水里不覺苦
馮龍軍十幾歲開始學習玉雕,現在已經二十多年。問到當初為何從事雕玉工作,馮師傅表示是因為家庭貧寒,學習雕玉門檻低,“沒有其他選擇只好學習雕玉了,之前的老師傅經常教育我們‘只要努力學習、能吃苦就能有收獲。’”
馮師傅說,在過去學雕玉的學徒基本都是窮苦出生,學習的過程中也非常艱辛,每天手都泡在水里,每個線條、深淺都要反復練習?!爸挥谢竟Υ虻美慰?,以后才能在臨摹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馮師傅強調基本功是玉雕的關鍵。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穩扎穩打的功夫以及耐得住寂寞的決心讓馮師傅的技術和手藝爐火純青,現在馮師傅也帶了不少徒弟,希望將雕玉的手藝代代傳承下去。馮師傅說現在能夠堅持下來的學徒很少,“因為現在大家謀生的出路多了,學徒收入很低,而且短時間內都不會有回報,長時間手泡在水里不少家庭都舍不得讓小孩學。”但是馮師傅也說,付出多了回報肯定也會有的,畢竟這門手藝學成了還是很吃香的。
每天8小時 90后大學生孜孜不倦
90后女孩夏妍,是一個學習了六年美術的大學生,今年畢業后在家人的鼓勵下從平面美術開始了在實物上繪畫的嘗試。夏妍坦言,在玉上畫畫和在紙上畫差別太大了,力道、筆鋒、線條都和在學校里學的不一樣,“現在一切從零,要用感覺和反復練習去掌握在玉上作畫的精髓。”
夏妍表示,現在每天師傅都會拿來很多玉讓她練習,差不多一天要練八個小時,先從簡單的線條和圖案開始。“在過去揚州玉是以大件聞名,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提高,小件的玉佩掛件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毕腻榻B道,師傅都是給她小塊的玉練習繪畫。
玉有祈福保佑之意,相比于黃金珠寶又非常淡雅純凈,因此在玉上繪上花卉和動物的圖形是一門必修課。剛開始時夏妍也坐不住,畫了幾天就不想畫了,覺得太單調太無聊了,相比于同齡人豐富多彩的工作生活,夏研非常羨慕,但是在師傅一次次的鼓勵和鞭策下,她漸漸也沉下了心,在日復一日地繪畫當中,夏妍也愛上了這門藝術?!拔視^續努力、潛心研究,爭取創造出大家喜愛的藝術品?!?/p>
一個簡單的玉器掛件在一個成熟的師傅手上差不多要三到五天,要經過選購玉——根據料型設計草圖——出坯——磨細——細畫——初加工——細加工——打磨拋光——鑒定——掛繩——包裝銷售等環節,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都需要銜接配合。培養一個成熟的師傅需要差不多5年,堅持下來才能像成品玉一樣具備價值。
知識百科:揚州玉雕是江蘇揚州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是中國玉雕工藝的一大流派。揚州是中國三大玉雕重地之一,揚州琢玉工藝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玉器先輩藝師嘔心瀝血,勤奮實踐,繼承發展中國玉器優良傳統,創制了數量眾多,形式各異,工精藝巧的玉器珍寶。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揚州工的傳承與創新
下一篇:你知道這些關于和田玉的冷知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