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方圓之道”,以“方”為骨,正氣世間;以“圓”為表,靈活處事,實為人生大智慧。古時候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有了天圓地方之說。而人立于天地之間,人道的玄機也就隱藏在這方圓之間。
清代乾隆年間的紀曉嵐認為,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用“智圓行方”來解釋 “內方外圓”之道。
方,做人之本。是規矩,是準則,是框架。它規定人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怎樣做更規范。沒有方,世界便沒有秩序,便失去約束。
圓,處世之道。是通融,是弧線,是潤滑。它要求人能適應,會變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為之。圓沒有角,圓不傷人,當然也不易自傷。沒有圓,世界的負荷太重,便不能自理。
老祖宗用一枚銅錢闡述了方圓的智慧,今人用玲瓏美玉來詮釋方圓之美。
圓的設計使得整個畫面都很中國風,而圓的形狀則會讓整個畫面有著非常強烈的透視感和窺視感。這樣的設計帶有一絲復古意味。早在明宋年間的院體小品畫,就有以團扇為載體的構圖,且多見于圓形。
內方的重疊設計形成了縱深的透視效果,構圖十分巧妙。在圓以內是一方天地,觀者立于圈外,品味的是方圓之間自己的心態和體味。
春出冬歸,如候鳥的軌跡,在故鄉和他鄉,年復一年!沒有人不眷戀故鄉,不僅僅因為有故鄉的親人;還因為,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裊裊炊煙,在心田、在夢縈無時無刻,揮之不去。簡單而淳樸,精致而詩意,一色一味,方圓之間,盡顯剪不斷的鄉愁和說不完的眷戀。
萬物復蘇,大地回春,它的樹蔭下歇過螞蟻,它的葉子上落過蜜蜂,它的孤獨漸漸淡去;
白雪皚皚的大地,銀裝素裹的群峰。肅殺清冷的冬季,萬物開始冬眠,但它卻在冬天獨有的姿態和寧靜氣魄中蘊含靈氣和力量,聆聽大自然的絕響。
四季輪回,時間流逝,這是必然。一棵樹,在日夜星辰、四季更替中,孤獨地尋找心靈的歸宿,看著四季輪回,感受自然變幻,體味著春華秋實,它不再孤單,守望也就變得坦然。
一江綠水,清澈見底。兩岸青山,裊娜迎人。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何其妙哉!
世間萬物無不存在方和圓,它們都有自然獨特、和諧之美。玉雕師在認識這種美的過程中,將圓與圓、方與方、方與圓進行理性的組合引入創作中,營造出別樣的方圓之美。如果您也喜愛這片天圓地方之境,別忘了明天玉界臻品·限時微拍哦!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取法自然 趣味天成——玉雕蟲趣
下一篇:案頭雅物 文房水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