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盒,是用于盛裝焚香用的香料的小容器,有香筥、香合、香函、香箱之稱。古代文人多好雅趣,在書房讀書寫字、彈琴撫箏、品茗弈棋時,常會焚一爐香,既可以增添風雅意趣,又可以凈化室內空氣。
▲青白玉-三角香盒 | 玉器編號:167813
根據不同季節和環境,人們焚燒不同的香,如夏秋時節,多焚天然木香;冬春之際,則燒用香料粉末加上其他材料制成的煉香。為了不使香的精油揮發,香氣走散,于是就有了專門用于盛香的小型容器,稱之為香盒。
唐代用香蔚然成風,唐詩中對香盒自然多有提及。李賀在他的《春懷引》中就有“鈿合碧寒龍腦凍”,此詩中用來裝龍腦的“鈿合”就是香盒。到了宋代,用香更加儀式化,于是有了“爐瓶三事”之說。所謂的“爐”指的是焚香之爐,香瓶則是放置香筷和灰押,而香盒作為放置香料的容器,被認為是諸物之冠。
▲青玉-如意文房香盒 | 玉器編號:167591
香盒的構造簡單,分為盒身、盒蓋兩部分。由于香品體量通常很小,多為手掌可握,有扁平的圓形、方形、長方形、骨形以及其他瓜果等形狀。在眾多種類的香盒當中,玉香盒匯聚了雕刻、鑲嵌、描金、書畫等諸多工藝,精美別致,充滿雅趣,小器物能見大手藝。
明屠隆《考槃馀事》載:“(香盒)有宋剔梅花蔗段盒,金銀為素,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之類,奪目可觀。有定窯、饒窯者,有倭盒三子、五子者。有倭撞可攜游,必須子口緊密,不泄香氣方妙?!笨梢娤愫械纳w身口緣一般采用子母口緣,蓋之嚴絲合縫,不露香氣為佳。因此對于玉質香盒的制作,需要玉雕師做好精密的計算和精準的工藝手法。
▲墨玉-(豹)報喜香盒 | 玉器編號:167815
《紅樓夢》里,探春央求寶玉到外面閑逛的時候,看到有“整竹子根摳的香盒兒”,務必給她買回來。不難看出,造型別致精巧的香盒,是置于書齋案頭,用以顯示情趣品位的最佳器物。為此,有研究學者表明,在古代文人文房器物中,香盒所獲得的關注,絲毫不遜色于其他的文房用品。
玉香盒因其既有實用價值,且造型精美,加上香料的淡雅氣息,令人身心都能感受到寧靜平和,既可遠觀亦可賞玩,凝聚著歷代文人追求清新素雅、恬淡人生的志向。執于手中把玩,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文人案頭愛不釋手之物。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貔貅在手,萬事無憂
下一篇:年年有魚,歲歲有余——玉雕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