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明歷史的進程中,各種文化派別層出不窮,百家爭鳴,同時,文化間相互融合又相互滲透。其中,玉與佛的結合,可謂是相得益彰。從傳統玉器中的觀音、佛擺件、小而精的佛掛件和手把件,都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和佛教題材在時間的洪流中已經成為玉器作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主題。
▲黑青玉子料牌-佛引福來 | 玉器編號:161888
佛造像,屬宗教范圍,玉雕造像作為造像中的一類,因宗教而生,隨著宗教、人們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為信仰的具現,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景。當一塊璞玉被玉雕師雕琢成佛像以后,便有了脫胎換骨的魅力,除了擁有佛的外觀,更具有佛性,讓人觀之能夠體悟到佛的智慧與了悟,這便是玉與佛最美妙的結合。
▲黃玉掛件-觀音 | 玉器編號:151929
佛教玉雕中,最常見的莫如觀音。觀音心性柔和,儀態端莊,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災解難,遠離禍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救苦救難的化身。在玉雕中,佛像的面部雕刻絕非易事。就開臉來說,極其注重眼觀鼻、鼻觀心、低眉、慈悲目、圓滿的會意雕刻,以此表現佛像悲憫眾生、普濟天下的神韻。
▲碧玉掛件-彌勒佛 | 玉器編號:162563
彌勒也是玉雕佛教題材的重要類別之一。其造像一般都體態飽滿,笑容可掬。在這有人也許會問:”我們所看到的佛教題材雕刻作品,為什么多數都是胖的?“這不得不提唐朝國力繁盛時期大興佛教,加上那個時代也以胖為美,佛像整體特點,體態飽滿,衣著華麗,神態莊重,氣勢宏偉。所以,時代特色賦予了佛教題材作品,也比較雍容華貴。
▲碧玉牌-參佛悟道 | 玉器編號:153175
久而久之,人們便形成了一個固有的形象,佛像以胖為美。因此現代佛像多以笑臉示人,體態豐滿,大耳垂肩,衣著紋飾多樣,工藝手法多樣,做工細致,用料講究,多追求佛像與空間場景的搭配,給人以陽光、富有、華貴的態勢。
▲白玉子料掛件-彌勒佛 | 玉器編號:155053
近幾年,在遵循佛教經典思想的基礎上,玉雕師大膽嘗試,以概念化的處理手法,創造出為氣韻、為形神表達的佛造像藝術玉雕。無論是造型,還是線條的處理,都遵循傳統繪畫中白描的方法,講究節奏和筆意,具有非常的繪畫性。另外在寫意情懷之上重視形神關系塑造了不少新概念佛造像。
▲碧玉掛件-普賢菩薩 | 玉器編號:166967
玉佛造像讓人們在觀賞造像的同時,從中感受到佛法的魅力,從而正確的了解以及觀賞佛像。這種藝術美感,能夠讓觀賞者被其高雅、安祥以及慈悲之美所熏陶凈化,能夠從中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它不光是玉雕技藝的一種呈現,更反映出佛教在人們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情結。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玉雕佛造像不僅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還代表著中國人一種崇高的信仰。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香云氤氳,玉有雅趣
下一篇:秀麗素雅,韻律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