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金牌式樣
肖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第七工作室導師,北京奧運會獎牌主創設計師。1991年~1995年間,先后留學于芬蘭、德國、丹麥, 獲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平面設計藝術碩士學位?!?
肖勇曾于2001年擔任2008北京申奧主題招貼展藝術總監評委,并擔任2003烏克蘭環保國際招貼展國際評委。曾為國家旅游局、文化部、央視等做過平面設計,為中外公司和機構設計標志200余枚。曾獲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金蜂”獎等獎項。其作品被中外藝術博物館收藏,其中包括歐美亞的主要招貼設計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
2007年3月27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這天,第29屆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揭曉。也是從這天開始,奧運會獎牌歷史上有了個好聽的名字——“金鑲玉”。
“金鑲玉”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背面則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正中央的金屬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這一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設計將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既蘊含著“以玉比德”的理念,也切合了“金玉良緣”的好兆頭。這一設計出自中央美術學院第七工作室導師肖勇等人之手。
作為“金鑲玉”的主創設計師,肖勇和其設計團隊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不過,辛苦的付出畢竟有了收獲,他們的設計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評,國際奧委會在設計函中稱贊道:“北京奧運會獎牌將被證明是一件藝術品。它們高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我們對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表示祝賀!”
關于設計
獎牌成本不宜超往屆
記者:您是什么時候正式參與獎牌設計的?
肖勇:2006年1月,奧組委邀請我們參加公開招標。一開始我們以為既然是奧組委特邀,那中標的可能性會大一點,后來才知道是公開招標,只要有意愿都可以來。第一輪評審的時候,奧組委收到了來自世界19個國家的279個方案。
記者:奧組委有什么要求?
肖勇:當時奧組委提了兩個要求,一是要有中國文化特色;二是要與往屆奧運獎牌有鮮明區別。但這只是原則性的要求。另外,還有成本規定,不宜超過往屆奧運會。
記者:這些要求難嗎?
肖勇:關鍵還是工藝的問題,在技術上有限制。因為它不能像工藝品那樣過于復雜,那樣會失去嚴肅性。另外,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獎牌正面有統一的形象要求。因此,能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僅僅是奧運獎牌的背面圖案設計。
記者:你們提交了幾個方案?
肖勇:2006年3月26日,我們第一次提交了四套方案。一是銅鏡方案,靈感來自漢唐盛行的銅鏡,圖紋是祥云,很華麗。二是長命鎖,方形的。三是京劇臉譜,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北京地區文化的一個象征。還有就是“玉”方案。
關于設計師
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記者:在此類設計方面,中國設計師跟國外有差距嗎?
肖勇:差距還是有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北京奧運會的很多項目不是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一方面,中國的設計師并沒有真正奧運設計的經驗。另一方面,中國設計行業發展非常晚,對國際大型賽事的把握能力還不足。
記者:這是全球招標的原因嗎?
肖勇:不是。中國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上失了分,這不假。但另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的開放和心胸。
記者:但畢竟是在中國舉辦奧運會,中國的設計師應該有優勢?
肖勇:中國設計師的優勢在于知己知彼,對中國文化深入骨子里的認識是他們最大的優勢。
記者: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肖勇:挑選方案。我們弄出了很多方案,但每個想法都值得去推敲。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弄出來后公眾會有什么反應,只能在上百套作品里挑選。問題是每一個你都不想舍棄,每一個似乎都不能舍棄。
記者:那你們是怎么挑選的?
肖勇: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喻合并法、淘汰法、否決法,篩選法,很殘酷。一旦某一方案在說法上、形態上有缺陷就會被淘汰。
記者:你們想在上面表達什么?
肖勇: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尋求做獎牌的支點,是設計團隊一開始就定下的基調。我們的原則是簡單,越簡單越好。傳統的東西有些時候很復雜,必須抽象化提煉,賦予其現代美感。
記者:為何會放棄京劇臉譜?
肖勇:臉譜很難找出其和運動的關系,而且臉譜只有和特定的人、特定戲劇服裝結合才具有美感,不然會失去它本身的意義。
關于玉璧
奧運史上第一次用玉做獎牌
記者:當時為什么選擇玉呢?
肖勇:“玉”方案設計靈感來自古代玉璧。中國人認為玉集天地之精華,幾千年燦爛輝煌的玉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蒼璧禮天,黃琮禮地,以中國古代圣典用器的玉,在現代奧林匹克頒獎的盛典上,用來獎勵、禮贊運動員再合適不過。
記者:你們一開始就是這么設計的嗎?
肖勇:開始的想法是將金屬制的獎牌做成玉佩形狀。后來大家靈光一閃:能不能在獎牌上嵌一塊玉石呢?就這樣,我們嘗試在獎牌中間加了一個玉心。領導感到很有中國味道,讓我們繼續修改。我們學院的徐平副院長建議說:“既然這個設計源自漢代玉璧,你們為什么不干脆把鑲嵌的玉做成玉璧形狀呢?”從這里開始,設計思路徹底轉變。第二輪評選時,盡管獎牌還做得很粗糙,但所有的人都已認定:就是它了!
記者:玉能代表中國特色嗎?
肖勇:當然能。在設計方案中,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闡釋玉的涵義:一,玉是圣典用器。我們把玉鑲嵌進獎牌里,其實就是把中國最高的圣典用器的材料用在奧林匹克頒獎的盛典上。二,玉外表溫和圓潤,本質卻至堅至剛,象征君子品格。奧運會獎勵運動員,并不僅僅為了獎勵更快、更高、更強,更是為了獎勵現代奧林匹克精神——頑強拼搏、和平友誼等。我們用玉來獎勵、禮贊獲勝運動員,表達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玉”比“德”的價值觀。
記者:用玉的風險在哪?
肖勇:以往歷屆夏季奧運會的獎牌都沒有在材質上進行突破,都是金銀銅。所以,對于材質上的突破,國際奧委會是否會批準,我們一點把握也沒有。但冬季奧運會有先例,比如日本冬奧會加進了漆器??傮w感覺夏季奧運會獎牌設計相對傳統一些,冬季奧運會更加活躍一些。
記者:還有其他的獨特創意嗎?
肖勇:我們在造型上也有大膽的突破,我們有個“長命鎖”式樣的設計,獎牌是方形的,這在奧運歷史上也是第一次,但我們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這個方案。方形是中國哲學里天圓地方理念的具體體現,但大家早已習慣于獎牌是圓形這一貫思維,我們只得放棄。
關于困難
曾想給獎牌掛個降落傘
記者:國際奧委會怎么說?
肖勇:國際奧委會只是給了一份回復說:很像一個高貴的藝術品,但是,玉會不會特別容易碎?他沒有讓我們保證一定不會碎,但是至少要保證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易碎。事實上,根據往屆奧運會的經驗,的確出現過運動員獲得獎牌后很激動,就把獎牌往空中拋隨后落地的情況,獎牌跌落地上是不可避免的。
記者: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肖勇:古代金鑲玉是金包玉,而這個獎牌的玉是沖壓上去的,直上直下的。工業設計出身的王沂蓬充分利用這個特點,找到合適的緩沖材料添加進去,成功地解決了金屬對玉石的沖擊問題?,F在,只要高度不超過2米,絕對沒問題。
記者:如果超過兩米怎么辦?
肖勇:沒有誰的脖子會超過2米吧?姚明的脖子也只有1.9米左右。況且,正常情況下頒獎的地方還鋪有地毯和彈性地板。其實,我們曾經設想過給獎牌掛個降落傘,但這不是一個獎牌設計該有的,獎牌必須保持完整性。
記者: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肖勇:這也是公共媒體的說法,這個設計方案最初的名字叫“佩玉”。但后來公眾反應好,大家都叫它金鑲玉,很真實,有形象感,這也體現了中國公眾的創造性。
記者:玉面上為什么沒有任何裝飾呢?
肖勇:玉是非常純粹的,純粹的玉具有很強的美感。我們嘗試過加一些圖形包括云紋等等,后來發現雕刻上圖案后,玉的純粹美失去了,讓人覺得不透氣,缺乏靈性。
記者:獎牌上的玉怎么區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漫談中國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