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直覺選款式
珠寶玉石作為個人的裝飾品,給人的感官印象是第一位的。在這里直覺永遠是最重要的。喜歡的東西,幾秒鐘就會令人怦然心動。那件首飾的璀璨光華,那件玉佩的溫潤華美,會令您毅然決定:“好的,就是這一款?!?/P>
第二眼:理性認標簽
標簽就像一個人的簡歷,一眼看過去,應該就知道了大概,因為一件首飾的直接信息,都在那個小小的產品標簽上。通常標簽上提示的首飾信息除了價格外,還包括:
1、飾品名稱
2、飾品價格
3、飾品重量(按重量銷售的還應標明重量)
4、主石與配石質量(國家標準規定需要標明的),例如鉆石戒指應標明鉆石的克拉質量。
5、貨碼(各銷售企業編寫的飾品識別碼)
6、生產者或經營者名稱和地址或企業機構編碼
7、等級、數量、凈含量及其他技術要求等。
8、檢驗報告或鑒定證書編號
標簽內容較多,有許多正反兩面標注的。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標簽都很誠實,消費者要小心標簽上的陷阱。少數珠寶玉石飾品標簽內容與實物不相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常見的標簽上的貓膩有以下幾種:
1、標識不全:按國家規定,在飾品標簽上必須明確標出珠寶玉石名稱、貴金屬材料名稱及純度(含量)或經過某種特殊處理。例如,如PT900應指含量為90%的鉑金飾品;18K金表示含量為75%的金飾品;而18KGP則只表示鍍層含量為75%黃金的鍍金首飾;18KRG則為包裹層為18K黃金的包金首飾。但是有少數珠寶首飾標簽上卻不完全明示商品的信息,如含金量為75%的金飾品,有的標簽上就只注明“18K”或“750”,卻不標注其貴金屬種類。而依據國家標準應標為G18K或AU750。
2、商品名稱含混不清:將一些人工處理品、合成品命名為“如意掛件”、“工藝品”、“戒指”、“玉掛件”、“玉鐲”等,沒有標出規范的具體寶玉石品種。而在國家標準中,這類含糊不清的商品定名是明今禁止。
3、誤標、錯標:例如:白色的“18K金”標成“18K白金”來誤導消費者。所謂“白金”傳統上是指鉑金(Pt),與白色的18K金(AU)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金屬,價格相差很大。
4、無標識:有一些珠寶玉石飾品有標簽卻沒有任何標識、標注,任憑銷售人員向消費者隨意解說。當消費者來問時,介紹是白玉,監督檢查時就是石英巖、玻璃??梢哉f沒有標簽標識的珠寶玉石暗藏殺機,消費者不得不防。
5、虛高標價:標以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虛高價格,然后任意打折,讓消費者摸不清實際價格。這種情況在玉器等不易比較價格的飾品中比較常見。
第三眼 放心看證書
選好了款式,看懂了標簽,這個時候,對心儀的寶貝有了大致的了解,感情也逐漸升溫。但是在出手之前,最好還是看看身份證。所以千萬不要錯過保證珠寶玉石真偽的最重要的憑證――“鑒定證書”。
1、鑒定機構提供鑒定服務,目前一般有四種方式:
(1)A4頁面的書面鑒定證書,一般用于為司法機關提供證書,便于文件歸檔,有時還附有鑒定報告;不過塑,有照片時蓋騎縫章〔鋼印〕;
(2)商業鑒定證書,相當于五寸照片大小,附有彩色照片,蓋紅色印章,過塑;
(3)鑒定卡,比名片稍大一些,有幾項鑒定內容,蓋紅色印章,過塑,無照片;
(4)鑒定標簽,產品經過鑒定的標志,只有產品重量和鑒定編號。
2、不同珠寶,不同證書:檢測機構根據珠寶首飾的不同品種,出具不同格式的鑒定證書。以出具的寶玉石鑒定證書為例,鑒定證書主要有:珠寶玉石鑒定證書,鑲嵌鉆石分級證書,貴金屬飾品純度檢驗證書,鉆石4C分級證書等。
3、證書上的內容:不同珠寶檢測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內容大體相同。一般均會標注檢測編號、檢驗結論、飾品照片、檢驗者姓名、檢驗日期及對不同品種飾品特性的一些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在證書上標明鑒定機構名稱、獲準認證的標志以及珠寶玉石判別鑒定依據的標準。鑲嵌鉆石分級證書上則會體現出鉆石的凈度級別、顏色級別、切工比例等信息。
第四眼 安心留發票
購買前仔細挑選,檢查商品標簽是否齊備,成交后要索取發票或其他可靠的銷售憑證。為有效保證權益,請注意核對標簽和發票是否包含基本的信息:產品名稱、價格和經銷商的名址。信譽好的商家除了為顧客開局內容完備的發票,還會附帶信譽保證書及售后服務卡。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金鑲玉的鑒賞與購買
下一篇:爐瓶器皿工藝的評鑒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