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衛民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
貴族男女盛行佩玉習俗,將玉的材質之美與社會道德規范相聯系,以不同造型的禮玉作為區分貴族等級身份的標志之物,貴重玉器被廣泛用于社會交際場合、禮儀活動和國際交往,珍貴玉器價值連城。
玉器又稱玉雕,我國著名的特種工藝之一,系采用貴重而堅硬的玉石材料琢磨而成,屬高檔欣賞品和裝飾品。目前已知歐洲、亞洲、美洲以及新西蘭等地均出產玉材。在北歐、西歐、貝加爾湖周圍,原始社會時期便生產各式玉工具,但其玉器生產在奴隸社會逐步停頓失傳。在印第安人古文化遺址,也出土了工具、人物、動物等精美的玉器。新西蘭的毛利族人亦喜以碧玉磨制各種工具或人物形象。莫臥兒王朝于15世紀接受中國碾玉的經驗,也開始生產具有阿拉伯格調的各式玉器。
中國最早的玉器出現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均出土有精美的玉器。我國玉料種類繁多,有南陽玉、岫巖玉、瑪瑙、翡翠等,尤以產于冰雪皚皚的新疆昆侖山的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為主。這種玉石以其堅韌縝密的質地、純凈溫潤的色澤,很早就贏得了我們祖先的喜愛。它的這種特性尤其符合漢代以來儒家知識分子所崇尚的“仁、義、智、勇”、外柔內堅的人格追求,所謂“君子比德于玉”,因此,這種玉石不僅因材料珍惜而貴重,并且有了高尚的精神內涵,用它雕琢成的玉器,在我國歷代都倍受喜愛,盛行不衰。流傳至今的我國歷代玉器,不但數量巨大,而且每一件都洋溢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它與青銅器、書畫、瓷器、絲綢、漆器等一樣,是我們祖先偉大的藝術創造,是我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代表。它不但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古玉多屬禮儀之器
玉器一經制成即被珍藏,但說到玉器的鑒賞研究,在過去則只附屬于金石之學,加上科學考古發掘工作開展以前識物難以準確,所以,過去的鑒賞家僅能依據形制文飾的風格大致將玉器分為周玉、漢玉、宋玉和新玉,并且尤其重視周玉和漢玉。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古人高度的工藝技藝確實達到了令近代世之人驚奇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古玉文飾怪誕,造型奇異,多屬禮儀之器,有關“先王典章制度”,所以,有敬天法祖傳統的中國人自然視發現的古玉為珍寶,甚至祥瑞?,F代考古發現使得許多時代更為準確的古玉展現在我們面前,雖然披在古玉身上的封建神秘外衣已經剝去,但從先秦直至兩漢的我國玉雕藝術的光輝成就仍足以使世人贊嘆,不愧為我國古代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的代表。那些大量雕琢精美、形式怪誕的古玉器,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如何制作出來的?有什么意義和用途呢?后人費盡猜想。但總之,我們今人難以體會的上古先民對于天神和祖先的無上崇敬之情,也許就是造就出這些神秘之物的精神動力吧。
玉器隨時代發展而變
春秋戰國以來,隨著人們理性的增強、迷信的減弱,所謂的“玉禮器”逐漸減少;作為貴族階級財富和地位象征的玉飾物和玉陳設成為玉雕藝術的主要品類。戰國至兩漢的玉器是玉器史上的一個高峰。此時由于鐵器的普遍運用,使玉器的雕琢技藝空前提高。貴族男女盛行佩玉習俗,將玉的材質之美與社會道德規范相聯系,以不同造型的禮玉作為區分貴族等級身份的標志之物,貴重玉器被廣泛用于社會交際場合、禮儀活動和國際交往,珍貴玉器價值連城。玉石雕刻藝術追求繁縟、精巧的雕琢,大量應用鏤空的技藝,玲瓏剔透。流行的紋飾主要有蟠螭紋、龍鳳紋、蒲紋、谷紋、乳釘紋和各種變形的云雷紋等。玉石雕刻還常與金銀細工結合,制成立體雕刻、容器、帶鉤等物,以不同質材、色澤構成豪華、富麗的審美效果。
晉唐以后的我國社會與兩漢時期相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到意識形態領域,因此美術品呈現迥異的風格??偟膩碚f,形式上由變形的圖案轉為寫實的形象;內容由神怪及狩獵宴樂為主題材變為以山水花鳥的自然風景及世俗生活為主;社會的主導思想由追求功業榮華變為追求清幽安逸。玉雕藝術品的風格自然也發生這樣的變化,連乾隆皇帝也曾認識到“刻玉為圖斯鼻祖”。宋玉如同宋畫,是寫生作品,因此構圖疏朗,形象生動,加之技法高超,刀工繁簡得當,因而既簡練又傳神。比如葉芯只挖一刀則葉態舒卷;鋸齒狀幾下則鳥翅飛張;小坑作眼動物就活靈活現,只用四刀人物就秀目通鼻……看那威嚴的力士、可愛的飛天、雙鶴起舞、丹楓呦鹿、魚躍水、龍探珠……一件件如同打開了宋人紈扇冊,美不勝收。
明清以后玉器逐步成為商品
明嘉靖萬歷以后,隨著手工業匠人的身份自由,商品經濟逐漸發展起來,過去許多專為帝王貴族生產的工藝品成為市場上的商品。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同時難免出現粗制濫造的情況。當然也不能一概否定,其中也不乏精品和能工巧匠,要么陸子岡憑什么聞名?況且后來乾隆皇帝力圖振興玉雕工藝,他憑借其帝王的實力,招名匠,用好料,不計工本,精益求精,制造了大量玉雕巨制,但從藝術水平上來比較,終究不及漢玉和宋玉,連乾隆皇帝自己也感嘆:“后人端是讓前人。”
到了清代乾隆中晚期,由于新疆的平定,新疆年貢質地精良的玉材4000余斤,加之國力的強盛和乾隆皇帝對工藝的酷愛,使玉雕藝術到歷史的空前水平。乾隆時期的宮廷玉器,簡稱乾隆玉,是我國玉雕史的又一個高峰。宮廷玉器數量巨大,從成噸重的玉山子,到仿古的尊彝、燒香用的爐瓶三事、文房里的玉鎮、玉硯、筆床、印盒以及插屏、如意、煙壺等,滲透到宮廷生活的各個角落,應有盡有。大部分玉質精良、工藝精湛、造型規整,是清宮造辦處玉作的作品,還有一些是蘇州織造、杭州織造、江寧織造、揚淮和長蘆鹽運使等官員進貢的當地的最好制品。還有的是宮中出樣交蘇州、揚州制造的。比如揚州以制作大型玉器見長,一直陳設在北京故宮(微博)樂壽堂的著名的《大禹治水圖》《丹臺春曉》《玉福?!啡扌陀衿骶褪菗P州制造的。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書畫玉器和瓷器將成龍年收藏三寶
下一篇:玉:國人的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