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玉德
春秋時期,人們對玉的認識從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給玉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管仲認為玉具九德,孔子認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觀點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為一種時尚。玉德作為道德和行為規范深深地植根于人們心中,驅動人們崇玉、愛玉、佩玉,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它提醒每一個佩玉的人:不要忘了玉德。
管子論玉九德
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揚徹遠,純而不殽,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之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管子·水地》
孔子論玉十一德
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寡而珉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絀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禮記·聘義》
許慎論玉五德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說文解字》
愛玉,是中華民族一貫的傳統。自古以來,玉深受歷代統治者和各階層民眾的鐘愛。這種執著甚至癡迷的愛歷經八千年風雨變遷而始終不改。但經歷了歷史和時代的變遷以后,中國人愛玉的側重點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人的眼光集中在玉的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上,古人則對玉的文化內涵給予更多的關注。
在古代,“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所謂君子,是指有道德,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大人”。古代的君子之所以一定要佩玉,是因為玉不僅是大自然的精華,還具備君子一般的品德,所以古語有說:“君子比德于玉焉?!蹦敲矗竦降子心男┢返履??
管仲第一個總結玉德
在春秋時期以前,人們對玉的認識基本上只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從春秋時期開始,古人對玉的認識就從感性走向理性,玉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上第一個對玉德進行系統論述的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管仲是治國奇才,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著有《管子》一書。在《管子》中,他首次對玉德進行贊美,指出玉有九德。
管仲說,玉所以貴重,是因為它表現出九種品德,溫潤而有光澤,是它的“仁”;清澈而有紋理,是它的“知”;堅硬不屈,是它的“義”;棱角分明而不傷人,是它的“行”;鮮明而不污垢,是它的“潔”;可折而不可屈,是它的“勇”;缺點和優點都表現出來,是它的“精”,華美的光澤相互滲透而不互相侵犯,是它的“容”;敲擊起來,其聲音清揚遠聞,純而不亂,是它的“辭”。所以君主把玉看得很貴重,把玉收藏起來作為寶貝,把玉剖開,制作成信物、吉祥物,以充分體現玉的九種品德。
玉與儒家思想結緣
孔子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在管仲去世一百多年后,對玉德進行了更加深入的闡述,并在美玉上刻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抖Y記·聘義》記載,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問孔子:“請問君子,世人為什么把玉看得很貴重而不把珉(似玉的美石)看在眼里呢?是不是因為玉很少而珉很多呢?”孔子回答說:“非也,并不是因為珉多才看輕它,也不是因為玉少才看重它。從前,就有人把玉德比作君子品德。玉溫潤而有光澤,就是仁;玉質致密堅硬,就是智;玉有棱角而不傷人,就是義;玉沉重欲墜,就是禮;敲擊玉器,其聲音清越悠長,曲終時戛然而止,就是樂;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就是忠;作為信物號令四方,就是信;玉的氣質如虹,就是天;玉能體現山川的精神,就是地;玉制的圭璋用于禮儀,就是德;天下人都把玉看得很貴重,就是道?!对娊洝分姓f:‘想念那位君子,是想念他的品德,他溫潤如玉’。所以君子一向重視玉?!?/p>
可以說,孔子已把玉的文化含義發揮到極致,由于管仲、孔子的大力推崇,有力地推動了玉文化的發展,使玉在藝術品的地位幾乎無與倫比。
可能是擔心管仲和孔子總結的玉德太多太復雜,一般人難以理解,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德作了簡化。按他的解釋,玉有五德:溫潤是仁;通過表面的紋理可以知道里面的結構是義;聲音悠揚遠聞是智;可折不可屈是勇;銳利而不傷人是潔。
“真玉”專指新疆和田玉
眾所周知,玉有不同的產地,種類繁多。雖然許慎說玉是“石之美者”,但古人心目中的玉是有所特指的。考古表明,大約從商代開始,玉的概念已開始集中到新疆和田玉上。在殷墟婦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中,絕大多數都是和田玉。到西周時,人們心目中的玉已經專指和田玉,其他所有似玉的美石均被稱為“珉”,珉與玉有明確的區別,這從子貢和孔子的對話中就可以了解到。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云南將建中國翡翠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