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更講究樂趣,藏更講究意境。玩與藏之間,有聯系也有區別。收藏,簡單理解就是“玩”。“玩”字由“玉”和“元”組成。玉是大地之精華、有靈性的石頭;元者,萬物之本,元就是開始、本源。從“玩”中可使人領悟到生命的本質?!秶Z·楚語下》:“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這是關于玩玉的最早記載。
玩玉的歷史比之其他“骨董”(古玩)更久遠。如何玩玉?難下準確定義,應根據各人喜好不同,以學習態度由淺入深地探求,當是正確途徑。玩玉實際就是“玩”玉文化,其內涵廣博,不單是品鑒一塊美玉而已。俗話說: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問題關鍵是“道”。玩玉玩的久了,便愛上了玉的文化和精神。
玩玉先學玉
玩玉首先要學玉。學玉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要經歷學習、吃藥、長知識、再吃藥等一系列階段,然后從中慢慢體會和田玉的本質。而且學玉也有一定的方法,方法不對,猶如逆水行舟。
很多玉友,看到一塊玉,不問材料不問品質不問做工,先問“值多少錢?”而結果往往是被坑。因為并不了解和田玉的價格及其定價原則。學習是一個看價和看懂的過程,這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了解從原料到加工再到市場的各個環節,具備足夠的行業經驗。
其實玉友都有一顆愛玉之心,看見漂亮東西都有購買沖動,但是如果想在玩玉的路上走的穩,還是要冷靜淡定,多看多學多比較,才能少吃藥,慢慢走向和田玉的正軌。
玩玉玩的是玉質
玉首先重質地,質地是一切和田玉性質的根本,也是評價玉石價值的主要依據,因此于玩玉者來說,了解和田玉的質地特點,對選購鑒別乃至收藏至關重要。
了解和田玉的質地有很多方面,包括和田玉的色、形、皮、性等等,要求質地非常細膩,即“縝密而栗”,溫潤滋澤,有油脂光澤,給人以滋潤柔和之感,要“溫潤而澤”。要了解子料、山流水、山料、戈壁料的存在,知曉白玉、碧玉、墨玉、黃玉、青玉、糖玉的區別等等等等。
了解和田玉的玉質,評價和田玉的好壞,是一個很深的知識,最后,當你吃過很多藥,看了很多玉,學過很多知識,能判斷一個和田玉的真假及玉質的好壞的時候,還沒有完,要知道,一件玉器的價值不能片面求之,而要綜合各方面的要素統一判斷。不僅要掌握玉石的基本知識,還要了解玉器的稀有程度、實用性、觀賞性、工藝性、流通性和社會需求等,注重提高自身的美學素養和藝術修養也很重要,這樣才能在魚目混珠的市場中作出準確的判斷。
這就需要我們從玩玉晉升到藏玉。
藏玉講究意境
如果說欣賞寶石、欣賞首飾主要在于欣賞其造型的話,那么和田玉給人帶來的卻主要是意境之美。和田玉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文化、美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下面就來長篇大論一下意境:
意境是我國美學思想中一個重要范疇,它體現了藝術的內在美。由于我國古代的藝術以詩、書、畫為上,故討論意境的材料多半由詩、書、畫而生發。意境指的是詩詞、書畫、戲曲、園林等幾類藝術中,借助于匠心獨運的藝術手法熔鑄所成的情景交融、虛實統一,能深刻表現宇宙生機或人生真諦,從而使審美主體之身心超越感性具體,而進入無比廣闊的空間的藝術意境。意境這一美學思想的形成是中國哲學在藝術領域的體現。
玉雕藝術盡管也屬于藝術的范疇,但由于它的創作方式的獨特性,即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創作方式,使我國古代的文人美學家們所不為。因為不曾有藝術創作實踐過程,也就對藝術大師們如何進行美的創造很少言及或避而不談了。所謂玉雕藝術就是利用玉這種特殊的雕刻材料,通過琢、磨等藝術手段,使其呈現為具有特定形態、動作的人或物的形象,借以表達創作者對世界、對人生的感悟的藝術。玉雕作品的制作過程大致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審玉—設形—治形—傳神。也就是一個將景與情逐漸融合在一起創造意境的過程。
審玉是一個觸境的過程,每一塊玉都是它自己,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定性,有自己的大小、形狀、顏色、透明度、綹裂特征,這些特征就是一幅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景物。當我們的眼睛接觸到這一自然風景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發現其中的美點,通過心靈的加工,即聯想和想象等心理過程,對景物進行取舍而組織成一幅新的圖畫。明代畫家董其昌論作畫時說:“每朝起看云氣變幻,絕近畫中山。山行時見奇樹,須四面取之,樹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后亦爾””審玉也是如此,須從不同角度方向反復進行審視才能發現美點。治形是玉雕制作的實質性階段,即通過鍘、鏨、標、扣、劃、沖、軋、鉆等技術手段使玉料逐步變成一幅理想的立體雕塑形態。
要欣賞一件和田玉作品,看其是否有意境,就要從雕作品的玉質、色彩、題材、造型以及它所表現的精神風貌上來把握。
都知道和田玉的美,但對意境的表達欠缺火候,以上意境也是拿別人所用,但知道有句話也許更能表達和田玉這種意境,那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焙吞镉竦囊饩骋苍S能用這種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來形容吧。
藏玉要知文化
講完意境我們再來說文化,和田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玩玉,感受的是不僅自然的神奇,更是文化的魅力。只關注和田玉的價格真假,而忽視了文化本身,也是不明智的。
可能很多藏友并沒有注意到,在中國文化中帶玉的文字很多,“玨、琳、瑯、環……”約五百個,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描述,也喜歡加個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貌、玉照……哪怕是為正義作出犧牲,亦以“玉碎”來形容。此外,道德賦予玉文化從產生之時,就用玉賦予了道德觀,所謂"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對玉進行人格化。
玉的道德和人格化,廣泛被民眾所接受,是玉器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今天市場流行什么,不代表明天它還會被認可,中國文化市場往往以井噴式爆發,又非常凄惶地落幕,沒有極深厚的文化淵源的事物,都是走不長的,和田玉八千多年,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情結,中國人就不會對他們買單。
正如一位藏友所說,文而不化何以玩,雞鳴狗吠一笑談!
藏玉品人生
有人說,我玩玉玩的不是產地,也不是單純的文化,僅僅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喜歡,這也是對的。
喜歡一件東西,定會有所感悟,從玩玉中悟道是陶冶情操、品味人生、感悟世情,以最終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升華,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喜歡玩玉的人偶爾會說“此人玉品不好”,什么是玉品?我認為,玉品等于人品,難分伯仲,人與玉相得益彰,相互輝映,所以一旦擁有或佩戴美玉,一定要有更穩重的涵養、有更文雅大方的舉止談吐,人也就隨之玩出自己的玉品。一個擁有好的玉品的人,定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在這里還想提醒玩家的是,其實玩玉是怡情養性的事情,需要好的心態,不能走火入魔,一心想撿漏得寶的人,反倒會被漏給撿了,玩玉也要戒貪,不要太鉆牛角尖,為了收藏不惜傾家蕩產,著實沒有必要。
結語
玩玉可以看作把玉當做股票,期貨投資,追求高回報,高利潤,高點拋售,類似西方經濟華爾街模式。這無可厚非。
我們要把和田玉當做藝術品投資,欣賞和喜歡主導,追求意境,是中華玉文化的傳承。這需要發揚。
也應了那句話,從功利的角度玩玉,玉無完玉;從精神的層面,玉無止境。玩玉就是展現個人的氣質。從喜歡和田玉到玩玉再到,是學習的過程也是體味人生的過程。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三種常見的玉雕技法,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