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王”字偏旁,標準的稱謂是“斜玉”旁,中國先民曾造出從玉的字超過500個,而用玉組詞的也有不少,漢字中多數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后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契合,這是以“玉”被私有之后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鴻門宴》、《弄玉吹簫》、《一捧雪》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如瑾、瑜、琮、珣、琳、寶玉、黛玉等等,還有多少年來百讀不厭的一部《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這塊頑石美玉里了,對玉的愛在中國人的心靈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边@一注解從物質上(石)、藝術上(美)及精神內涵(德)三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還有“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線繩貫穿起來,是豐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萬物,“三玉之連”代表天地人的三通,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純樸世界觀的體現。
形容玉的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可謂之“千樣瑪瑙萬種玉”。
說明玉的天然美之難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謂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
表示玉的經濟價值為它物所不及,可謂之“黃金有價玉無價,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國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國特殊而深奧的一種文化,它充溢了中國整個的歷史時期,有關她的趣聞,更是豐富多彩,光怪陸離,足見中華民族愛玉至深至誠、至迷、至癡。因此而形成了中國人傳統的用玉觀念,這就是尊玉、愛玉、佩玉、賞玉、玩玉。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