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闐玉相關文化背景和歷史沿革
和闐玉,古稱"昆山之玉"、"塞山之玉"或"鐘山之玉",清稱"回部玉",維吾爾族稱"哈什",均是指產于塔什庫爾干 - 莎車 - 和田 - 于闐 - 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以和闐為中心的昆侖山脈北坡,地處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共有九個產地。和田玉的分類按和田玉的產出分,自古以來就分為山產和水產兩種。水產的稱為籽玉, 山產的叫山玉。當地采玉者則根據和田玉產出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籽玉三種。山料又名山玉,指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狀,質量常不如籽玉。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并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籽玉一般質量較好?,F已發現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后,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才,均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萬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特等的羊脂白玉籽玉就是,僅出產在玉龍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以前每年可產羊脂玉毛料數百公斤,近年雖引入大型機械采挖,但僅年產數百公斤,已瀕臨絕產。因為羊脂白玉首先是經過風化、搬運再歷經千百年的水流沖刷,糟粕雜質被蕩滌,內核精華被凝聚,實際上保留下來的是非常精華的東西所以它在顏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澤上就像月亮一樣皎潔,而且結構成分都非常的純凈。
現在我國并無白玉的質量分級標準(因為玉的成分、白度和結構細膩程度可以測量,而油潤度和溫潤度都沒有量化指標可以界定),所以造成市場的混亂,有些人就乘機混水摸魚。
‘羊脂玉’只是舊時對新疆和闐優質白玉的一種稱呼(晶瑩油潤,質若凝脂)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和闐軟白玉中的較高等級!無論什么料種只要夠白就稱為羊脂白玉,這是不負責任的。按現今的等級區分(以透閃石為主要生成物質的和闐籽料)其密度,色度,油潤度,純凈度均達到一級的才可以稱為‘羊脂’白玉。此外,羊脂級白玉可不是特別特別白的,而是略微有一點隱隱發黃!羊脂白玉子玉屬玉中極品,時價20幾萬元一公斤,遠勝黃金,佩帶價值也遠勝鉆石!
中國古籍中稱和闐玉的出產地昆侖山為"群玉之山"、"萬山之祖"?!肚ё治摹分幸灿?金生麗水,玉石昆侖之"之說。新疆和闐玉有7000余年的開發利用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之前,昆侖山的先民就發現了和闐玉,制成生產用具及裝飾物品。自殷商時代起,和闐玉大舉東進,成為宮庭權貴用玉主體,統治者視其為寶物,商代已形成規模開發,秦代以后成為中國玉雕業的主要玉材,并逐漸成為伴隨中國歷史進程的皇室玉。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們均以和闐玉為尊、為正宗。
1、和闐玉——玉材中的精英。
2、加工性能良好。
和闐玉的加工主要根據玉質和玉色等進行精心設計,一般分為選料、設計、琢磨、拋光四個階段。由于和闐玉所獨有的質地特性,尤其是其韌性大的特點,使其在制作產品過程中,可以盡可能地施以細工工藝,使其形準,規矩、利落、流暢。因而,和闐玉加工性能良好,和闐玉的細部精加工是精美玉器的一個重要標志,用和闐玉制作薄胎,更能反映出玉器的天地造化之美。
3、聲名遠播,享譽海內外。
在寶玉石界,和闐玉被公認為世界軟玉之首,從古至今,幾千年來涌現了大量優秀的、數量眾多的藝術珍品。殷商的玉飾,周朝的禮器、秦朝的玉璽、漢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蓮花、宋朝的玉觀音、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岡牌、清代大禹治水圖山子……這些稀世珍寶,無一不是大量采用和闐玉雕琢的藝術珍品,閃耀著動人的光芒。用和闐玉琢制的中國玉器被譽為"東方藝術",因具有濃厚的中國氣魄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被視為最為耀眼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和闐玉的輸出,早在6000多年前便形成一條"玉石之路",而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僅有1600多年歷史,作為這兩條文化通衢上的重要驛站--玉門關,究其命名本源應是因和闐玉的緣故而命名的。"玉石之路"的文化、政治、經濟和歷史意義遠遠勝于所謂的"絲綢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載體和闐玉比所謂"絲綢之路"上的載體絲綢更為重要,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商品和文化媒介物,跨越著時空及地域的局限,聯結著西域與中原、東方古國與西方世界,為中國內部自身、中國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無法估量的歷史和人文貢獻。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石文化的內涵(一)
下一篇:玉石文化的內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