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喜歡鉆石寶石,中國人喜歡和田玉,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應該也是很多藏友心中的疑問。小編對此也頗為好奇,因此搜羅、借鑒了一些網上的觀點,以搏大家一笑。
首先,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在于審美差異。比如:國外的彩寶,后期人工優化的比較多,很多彩寶都進行過一些優化手段,比如:用熱處理技術進行的“改色”和“注油”等。這些優化的手段,國外的消費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在國內,卻很少有人能接受這樣的優化處理。只看大家對和田玉的一些水線、綹裂都這么糾結,就知道國人對材質的天然性有多看重了。
此外,國外喜歡標準清晰的東西。比如:鉆石。和田玉至今還是沒有絕對嚴格的標準,所以國外的消費者很難弄的明白,也就沒辦法喜歡起來了。
總結來說:“東方人不接受優化,西方人不接受沒標準?!边@個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了。
其次,在于文化差異。這里就以鉆石和籽料玉石來比較一下,西方人雖然對鉆石也有4C 的說法,但首先仍要看切工,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鉆石的品質。而且無論鉆石原料有多么大,西方人也絕不會弄個花件出來,并賦予其意義。永遠是按照圓形、公主方、梨形和馬眼形狀進行打磨,哪怕那個成品出來快趕上巴掌大了,鑲嵌在手杖上,也沒做花件,擺件或手把件的。
而中國人則不同,毋庸置疑的,中華民族骨子里是個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節,因此有關竹子就產生出了虛懷若谷、節節高等既吉祥,更兼有士大夫精神的寓意來。中國人欣賞玉器,更愿意結合石頭本身的優缺點,加上精美的做工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最后,還與東西方的地理差距有關。西方多是海洋文明,開放外向,所以只喜歡金銀那種閃閃發光的東西。而東方人的大河文明則對玉這種內斂的東西有種天然的好感。事實上,老外也并不是不喜歡玉,只是不像國人那么喜歡而已。而他們對玉不感冒的最重要原因還在于他們不知道玉在中國意義。
中國人愛玉的傳統是遺傳自龍山和河姆渡文化,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給玉增加了神性和權威性,玉是王字加一點,天子帶的東西,能不尊貴么?
中國人喜歡玉,而西方人喜歡鉆石,玉溫潤而內斂,鉆石則張揚外放,民族與地域的差異形成了認知上的差距,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喜歡和田玉而外國人卻喜歡鉆石寶石的最終原因。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到底還留下多少家底給我們
下一篇:腕上花開,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