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經過前幾年的熱炒,這幾年,似乎冷下來了。主要表現在東西不像以前那么好賣了,加工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很多人生意也是做不下去了,有人甚至關門歇業了。有從業幾十年的人告訴我,就像今年這種行情,我們從沒有遇到過。正是因為出現這些新情況,不少人對于行業前景看得不是很樂觀。
我的觀點,玉,仍將面臨一個趨勢性機會。
要看清楚這個機會,就應該重新認識一下玉。
玉器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即使在今年市場一片清淡的情況下,你走進市場詢問價格,幾乎每一件產品的價格都是不菲的。動輒一兩萬、兩三萬,實在是毛毛雨。而你再看看從業人員的素質,大部分沒念過什么書,跟國外那些奢侈品商店的從業者的素質也是不好比的。我遇到過很多人,從事玉雕行業的主要原因是念書不行,學門手藝混飯吃。這應該是玉雕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的底色。
就是這個底子,卻能做動輒幾十萬的生意,顧客都還算得上社會成功人士。為什么?玉文化的群眾基礎太好了。大家都知道玉是好東西,貴的東西,大家都想擁有一塊玉。
如果將玉器看做一件商品,玉文化為玉器提供了最為完備的營銷資源。首先,最廣泛的消費者群體,第二,歷史悠久,如果找一件實物來表示中國歷史文化悠久,那么一定是中國的古玉。第三,詳盡的產品使用說明。中國古代的用玉制度、文化就是玉器的產品使用說明書,如“君子比德與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等。第四,有大量的產品故事可以信手拈來,比如“和氏璧”的故事。第五,名人效應??鬃蛹艺Z大談玉有十一德,比如魏晉時期那些名士們故事等。第六,材料的稀缺性。
玉器這些自帶的素質,讓玉器成為最成功的商品了,再假人之手販賣之,自然價格喊得高,也容易銷售。
然而玉,并不單是商品,它更是文化,是一種評價標準。
我們經常喜歡金玉并稱,比如金玉滿堂、金玉良緣。在這里,金玉指得是兩件東西,兩個標準。金,就是錢,是財富,那么玉是什么呢?這里面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來區分。金玉,指的是人類社會中最美好的事物,其中金,指財富,金錢,那么玉就代表除去財富金錢之外的那一部分最美好的東西。比如幸福、健康、受人尊重、內心的安寧等等。
正因為玉包含了這么多美好的寓意。玉,也是一種標準?!洞航ㄔ乱埂防镉小坝駪艉熤芯聿蝗ァ薄=裉煳覀兛梢宰『勒?,但那是不是玉做的房子呢?你是成功人士,但你是不是玉人呢?這里的玉,變成了一個形容詞,類似的詞還有玉體,玉人,玉顏,玉書。在這里,玉是一個最高等級的形容詞。我們中國人用玉表示一種最美好的狀態。
這是玉文化給我們提供的一種日常語境,它可以為我們描述幸福的樣子,理想的生活,奮斗的目標。
玉,是中國人的一種精英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名士們特別喜歡用玉來形容人的風貌。比如嵇康就被稱作玉山。那么為什么魏晉名士那么看重玉,或者玉的品質是什么?
純潔和高貴。
實際上這就是魏晉風度的追求。因為這種風度的創造者是士族。士族要實現彼此之間身份的認同,以及與其他階層和族群的區別,除了靠族譜,還得靠外在風度和內在精神。那么什么樣的精神和風度能夠代表士族呢?高貴和清純。高貴是為了和卑賤者相區別,清純是為了與混濁劃清界限。兩者缺一不可。
易中天先生說,士族的優越感極強,這種優越感是血緣的,更是文化的,他們更看重的不是貴賤,而是清濁。這是東漢末年就開始產生的觀念。正直為清,邪惡為濁,高雅為清,鄙俗為濁,讀書人為清,暴發戶為濁。
清純而高貴,就叫清高。就必須超凡脫俗。所以,魏晉名士酷愛的對象,就或者是清純的,明亮的,晶瑩剔透的。
魏晉名士們看重玉,這是當時的社會精英階層的選擇。我們這個時代,企業家,新的社會精英階層也一定會選擇清純與高貴,以區別卑賤與混濁。代表清純與高貴的玉,將被中國精英階層重新選擇。這是玉雕這個行業所面對的趨勢性機會。
玉雕還面臨另一個更大的趨勢性機會,那就是中國在世界的崛起。相信大家對這方面都有感受,就不展開說了。
中國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歷史的延續性。
相信現場很多人都會背誦劉禹錫的陋室銘。在一個房子里,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今天很多人都在學。相信絕大多數人對劉禹錫這樣的生活也是向往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你仍然很想往。而中國的崛起,就是中國文化的崛起。只要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又有誰會拒絕玉呢?
至于玉雕可能遇到的挑戰,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因為對什么是玉認識不夠,在做東西的時候就會缺乏足夠的敬畏,不清楚自身發展的目標,更不會有長遠的打算。提高文化素質,也是應對當前形式的最根本方法。
還有就是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夠,其實在傳統文中也可以找到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普世價值,消費理念,發展方向,發展動力。
科技的發展,也會對傳統玉雕構成挑戰。比如機器雕刻,計算機輔助設計,其他門類對玉雕的競爭等。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