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秋季節的這場大自然的音樂盛宴里,蟬是絕對的主角。若沒有蟬,這季節就不再那么完美。
自古以來,蟬總是用輕快流暢的韻律,不知疲倦地為人類送來自然的贊歌,為大地增添濃厚的情意,無愧為 “大自然歌手”的美譽。人們對于清越悠揚的蟬聲,向來發自內心地贊賞,并且常常借物抒懷,寄托自己清高逸世的情結。
蟬,是玉雕中的常見題材之一。據考證,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了蟬的形象。商代殷墟“婦好”墓中,曾有玉蟬出土,同時出土的玉墜、玉琮也有一些飾以蟬紋??梢娤s的形象作為一種裝飾,已經問世好幾千年了。
蟬雖為秋蟲,卻一直以“脫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的高潔而為古人所推崇。人們因此雕琢玉蟬,作為帽飾,這就是“冠蟬”的來歷。
除此之外,早年的蟬還因其蛻殼變化的特殊性被人們賦予了脫胎換骨、復活再生的神秘寓意,“玉琀蟬”就源此而生。以“玉琀蟬”隨葬的風俗,在漢代最為流行。
▲ 商代玉蟬
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蟬較少,大量商代玉蟬出土在商代后期的殷墟各個墓葬中,雕工粗簡造型頗為夸張。該時期的玉蟬造型多為雙翼收攏、靜態匍匐狀,形態呆板。
▲ 漢代玉蟬
漢代的玉蟬刀法犀利簡潔、鋒棱畢露、線條挺拔,制作精美規矩、造型飽滿生動,是中國古代玉蟬制作的最輝煌階段。
▲ 明代玉蟬
明清兩朝的玉蟬更加趨于寫實。除仿古蟬皆為圓雕或半圓雕,造型寫實立體感很強。蟬眼是凸起的圓珠大目,主要有兩種紋飾出現在翅膀上:麻點紋和兩到三對的長陰刻線條。
對蟬,中國古代文人似乎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在他們眼中,蟬性情高潔,不食人間煙火,且有出土蛻變重生等特征,而這些,都與文人們所追求的潔身自好、尋找新生的樸素愿望相符。蟬的形象,由此也變得愈發神秘而富于人文色彩。
▲ 居高聲遠
對于蟬的品性,歷代文人雅士都各有側重,在他們的作品中也各有表現。初唐·虞世南就曾吟詩贊美蟬性:“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認為蟬聲遠傳的原因是因為蟬身居高樹之上,而并不是憑藉秋風。言外之意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憑借,自然的就能聲名遠揚。
▲ 一鳴驚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又漸次賦予了蟬更多吉祥如意的寓意。如在腰間佩掛玉蟬,諧音“腰纏(蟬)萬貫”;佩掛在脖子上的則名為“一鳴驚人”;伏臥在樹葉上的玉蟬,又寓意“金枝(諧‘知了’音)玉葉”或“守住大業(葉)”等等。但其潔身自好、志向高遠的寓意始終未變。
時至今日,蟬依然是和田玉玉雕題材中的寵兒,小小的蟬,寄托著人們越來越多的期愿與祝福。
▲ 守住大業
▲ 糖白玉掛件—蟬韻 | 編號:132960
▲ 碧玉紋飾蟬 | 編號:146581
▲ 糖白玉掛件-俏色紋飾蟬 | 編號:157443
▲ 墨玉子料掛件-紋飾蟬 | 編號:146582
▲ 糖白玉-紋飾蟬形佩 | 編號:123674
▲ 碧玉巧雕掛件-蟬語 | 編號:141909
▲ 糖白玉牌-居高聲遠 | 編號:149988
▲ 墨玉子料牌-居高聲遠 | 編號:148267
▲ 墨玉子料把牌-居高聲遠 | 編號:156435
▲ 墨玉牌-居高聲遠 | 編號:155891
▲ 白玉子料掛件-守住大業 | 編號:116855
▲ 和田玉-蟬形手鏈 | 編號:147610
▲ 碧玉掛件-連升 | 編號:135230
▲ 黃玉小把件-聽蟬 | 編號:150294
▲ 墨玉子料-(聽蟬)瓦當壺 | 編號:153922
▲ 糖白玉巧雕香插-蟬語 | 編號:153887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2017年中國當代玉雕市場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