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雕工藝歷史悠久,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玉雕工藝只有南工和北工之分,南工講究作工細膩及靈巧,而北工則風格豪放粗獷;南工精致復雜,北工則講究簡單大氣。發展到當代,玉雕工藝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地域、經濟、風俗、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個流派。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柳朝國作品《簋》
“北派”從地域上來說,是指指京、津、遼寧一帶玉雕工藝大師以雕琢人物群像,立體圓雕花卉、神佛、仕女和薄胎工藝著稱,形成莊重大方、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
北派的玉雕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彼時的“山頂洞人”就用玉器作為婦女的裝飾品。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歷代繁衍,逐漸形成工藝精湛、造型優美的玉雕藝術。
北派玉雕是原宮廷玉雕工藝的繼承和發揚,玉雕作品雄渾霸氣,皇家遺風特點明顯。北京是明清兩朝古都,歷代帝王用玉均由當地專設制作作坊制造,就是有名的“內造上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袁廣如作品《白玉子料番作爐》
皇帝使用的物件一是端莊大方,二是氣度非凡,三是精益求精。因此只有極有能耐的工匠,才有資格擔此重任,久而久之,便培養和造就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他們按照宮廷所需和所要求的構圖模式、琢工要求,創造出了留存至今仍然能看到的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許多物件,其選料之精、設計之巧、雕琢之細,一件件作品無不彰顯大國風范、帝王氣度,簡約中透著穩重,雄厚中體現皇家風范,演化成了北派玉雕的式樣和典范。
品德軒作品《奩》
北派以北京“四怪一魔”最為杰出: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藝著稱的潘秉衡,以立體圓雕花卉稱奇的劉德瀛,以圓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榮,以“花片”類玉件清雅秀氣而為人推崇的王樹森和“鳥兒張”——張云和。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清明祭祖有學問,以玉奉靈寄深情
下一篇:佩玉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