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學家康德、黑格爾認為,只有視覺、聽覺是審美感官,至于嗅覺、味覺和觸覺則完全與藝術欣賞無關。而于中國氤氳千年的傳統香學,恰是文人追求嗅覺審美的極致體現。黃庭堅曾這樣形容品聞『韓魏公濃梅香』的感受: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一縷縹緲香靄,竟也幻化出一片幽遠清寂的圖景,足可令心馳神游,何等之藝術!香飄一瞬,而真賞無限,此所謂『鼻觀』。
▲糖白玉-松鼠香插 | 玉器編號:165548
古人高妙,只輕輕拈出『鼻觀』二字,便將『聞』這個動作,有力提升到了鑒賞、品味的高度。不知是香的美妙吸引了中國的文人,還是因為有了文人的才思與智慧,香才變得如此美妙。總之,古代文人大都愛香,香與中國的文人似乎有種不解之緣。
▲青玉香插-竹葉蛙趣 | 玉器編號:163194
香文化是文人雅士的重要組成部分,香器同樣也隨玉文化融入生活、融入情感。香器,不僅襯托出香之美與婀娜曼妙,還如同一種濃情的呵護與相伴。如今,隨著中國生活美學的復興,香、茶、畫、花的風雅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其中。以香器而論,許多當代的玉雕香器既有古風意韻,又兼備時尚審美。
▲碧玉-荷葉香囊 | 玉器編號:145456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于隨身攜帶或掛佩,多為刺繡絲袋,也常把繡袋再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里。系有絲線,能掛在頸下的也稱為“佩香”。香囊的風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香囊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
▲糖白玉-螭龍香插 | 玉器編號:165546
談到香器的造型,最豐富的莫過于香插?!昂喫夭⒉缓唵?,閑逸卻也精巧”。相比于香爐的隆重華美,香插質樸靈動、于一勾一勒間古風悠長、自帶風雅。對于香插古有云:"我來問道無馀說,云在青霄水在瓶"。燃一柱水沉于香插上,盈盈一方置于案前,婉轉縹緲香霧間瀲滟清歡,流年凝香……
香筒起源何時有待研究。唐代有名為薰籠的香氣,白居易詩句:“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彼寝挂碌南銡?,宮女能夠依靠而坐,可見此籠較大。宋代范成大還有“熨斗薰籠分夏衣,翁身獨此去年衰。”之句。在古代,香筒內會放特制的香料或花朵,香氣隨著香筒內散發出來,使室內香氣四溢,是大戶人家必不可少的實用藝術品?,F在的香筒除做此用,更多是用來盛放香品。
▲墨玉子料-荷韻香筒 | 玉器編號:165740
香筒大多鏤刻圖紋,明末書畫家文正亨《長物志》記有:“香筒舊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鳥,竹石,略以古筒為貴,若太涉脂粉便稱俗品,亦不必置懷袖中?!睆闹锌芍娜怂孟阃诧L尚,追崇簡明、清雅。
香筒的外壁巧雕雙魚戲荷,立置于桌臺之上,作為飾品,賞心悅目。筒內的煙香通過壁孔裊裊而出,冉冉升起,營造出馨香深遠入心脾、氤氳朦朧似仙境的氛圍。
除了香筒,香爐在文人生活中也有著諸多妙用?!都t樓夢》第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描寫說:"賈母歪在榻上。榻下……只一張高幾,設著高架纓絡、花瓶、香爐等物。"最早的香爐叫"博山香爐",傳說是西王母送給漢武帝的。那形制是仿照傳說中海上仙山博山的形象,下面有盤,貯存熱水,使潤氣蒸香,象征海的回環,上面的爐蓋如山,香煙從蓋里出來,宛如山騰嵐氣,呈現出一種山海之象,這種香爐,后來又被叫做"寶鼎"。
▲黃玉-手握香薰爐 | 玉器編號:143036
香爐造型豐富,且富禪意,有的香爐帶蓋,香氣先在爐內蒸騰,沿爐壁縹緲而上,不斷地廻轉婉轉,出爐之后幻化出無比美妙的姿態。
敏感于天地,方可醉心于陶情。文人的嗅覺審美精雅脫俗,深院焚香是古人日常里的優雅。何妨以古人之心,行今人之事。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燃香棲心,以簡素為歡。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荷之美,說不盡的玉骨與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