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錄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文學作品中,從《詩經》、楚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近現代文學、戲曲等,以玉比人、以玉喻事的題材數不勝數,燦若星河。其中有一首詩,是近代文學家郭沫若老先生的著作,詩是這樣寫的:
《西王母獻玉》
國玉出昆山,西巡竹紀年。
中原王母跡,獻玉賀平安。
從女媧的“靈瑞之石”開始,玉一直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作為美石,玉的美不是單純的外在美,而是融合了人類的精神寄托。玉體現了物質美和精神美的高度統一。和田玉的產地就在傳說中西王母瑤池的附近。所以,民間傳說和田玉還有著避邪、消災免禍的超自然力的非凡功效。辟邪的本意是懲罰、避免和驅除邪惡。由于大自然中許多有害人類的現象難以解釋,同時又面臨人類自相的殘害,由此期望獲得神秘的保佑力量。而具有靈瑞之石、救難之石、幸運之石美譽的和田玉,成了辟邪的重要靈器。是因著玉之堅貞,以玉之溫潤,柔可克剛的玉的品質,符合正定勝邪人心向善的理念,而形成的。
《涼州詞(七絕)》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此詞中提到的月光杯,據漢東方朔撰的《海內十洲記》所載:“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月光常滿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月照”。根據現代的認識,“白玉之精”即今新疆和田最好的白玉——“羊脂玉”,用它雕琢成杯壁極薄的酒杯,可透過月光,斟酒時可見月影而得名。這又是體現了中國人對和田玉的情有獨鐘,將璞玉雕琢成精美的玉器,使得玉質的美感充分顯現,讓人們感覺到玉的美好,感受到玉有著崇高的品德。
中國文學巨著《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引用神話女媧補天,用石三萬六千五百塊,獨獨留下一塊未用,留在青埂峰下,此石經女媧之鍛煉靈性漸通,而進入紅塵,云游一遭,又將所經之事篆刻在奇石之上,故曰《石頭記》。男主人公口銜“通靈寶玉”而生,那塊寶玉被稱為“有命無運”的蠢物,得之則人壽安寧,失之則喪魂失魄,詠之則消災減病,棄之則升仙成佛。文中講到:此玉正面除篆“通靈寶玉”四字外,還篆八字為“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反面亦有十二字,為“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從這些吉語看,此玉千能萬能矣。不過有一次,這玉失了靈,害的寶玉與鳳姐一起發瘋。還請了和尚道士來看,才知道“寶玉原是靈的,只因為聲色利貨所迷,故此不靈”。
“假”亦真來“真”亦假,賈寶玉其實是曹雪芹心目中真真正正的一塊無暇的寶玉,玉是他的一切,是他的生命所在,是他的生命所系。曹雪芹《自題畫石詩》中曰:“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墜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BR>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老工新工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