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玉德春秋時期,人們對玉的認識從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給玉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管仲認為玉具九德,孔子認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觀點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為一種時尚。玉德作為道德和行為規范...
戰國玉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半圭為璋?!边@說明玉璋的形狀和玉圭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玉璋呈扁平長方體狀,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通常分為體和柄兩部分,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禮器之一。種類及用途...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諸侯相爭,戰事不斷,故稱這個多事之秋為戰國時期。這一時期學術思想百家爭鳴,藝術上一派繁榮。冶鐵業的發達和鐵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碾玉技術得到改進,進而使玉雕業飛...
中國人對玉,一向有著特殊的尊愛之情,從而延伸發展出一種優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中國最早為“玉”定義的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
貴族男女盛行佩玉習俗,將玉的材質之美與社會道德規范相聯系,以不同造型的禮玉作為區分貴族等級身份的標志之物,貴重玉器被廣泛用于社會交際場合、禮儀活動和國際交往,珍貴玉器價值連城。
判斷一塊和田玉的好壞,只要它的顏色,質地,雕工都好,那它就是一個好東西,沒有必要追究它的產地。其實這些東西是沒有本質差別的,塔門的礦物成分都是透閃石,密度,折射率等都是一樣的。但由于它的產地有細微的...
和田玉仔料,原礦藏在“萬山之祖”的昆侖山深處,經歷天地滄桑的變遷、風霜雨雪的侵蝕,一些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間,后經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玉塊崩落到山澗中,滾動在河道里,從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
眼下再談到95于田山料,藏家們都會唏噓,那已是很多藏家夢寐以求的藏品!95于田山料在現在的市場上已經非常難覓,這是和田玉歷史中的一個亮點。 95于田山料主要產在昆侖山中段的于田地區境內,于1995年...
乾隆太上皇帝圓璽道光玉璽2011年12月6日,北京保利2011秋拍夜場《中國古董珍玩夜場:忘情乎太上——清乾隆、嘉慶璽印藝術》在亞洲大酒店開拍。此件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6800萬起拍,喊價很...
清乾隆,白玉饕餮紋雙龍活環耳三足蓋爐,1410 萬港元,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 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盤龍紋雙獸耳活環蓋瓶,2530萬港元,香港佳士得,2008年12月3日幾千年來,玉...
古代玉器收藏家均把玉質的優劣放在第一位。那么何為“優質玉”?何為“劣質玉”?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古代收藏家之間也并非完全一致。在漢晉時期曾經有過關于重玉質還是重玉色的討論。 “玉質”,儒家提出玉有“溫...
近年,高古玉因其歷史研究價值高、文化內涵豐富、工藝獨特等特點成為國內外實力收藏家紛紛追逐的目標。于是也出現了高古玉在 藝術收藏中的頂級奢侈品的說法。不久前,一件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在倫敦佳士得的秋拍...
所謂讀玉就是對玉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玉方法,同樣對于白玉的玉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對于開料師傅來說,料的硬度高,切得時間久,料對鋸片有粘力,切邊整齊不出毛口等等就是玉質好的表現。對于雕刻師傅...
玉龍 來自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約公元前3500年。 玉璧 來自中國,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 玉琮 來自中國南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玉龍簡介:長久以來人們...
伯納德桑利18世紀青白玉雕鴛鴦母子嬉戲英國人伯納德桑利(Bernard Sunley)收藏了一對玉鴛鴦,其中一只身上刻有各種花卉,鴛鴦回頭銜有一只如意,底部腳蹼雕刻得細致入微...
作為當代玉雕人,我們要全面繼承歷史上玉雕的優秀技藝,銳意創新,在技藝實踐中,運用“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琢磨工藝規律,不斷提高相玉能力,并且充分吸收中國畫的營養,來豐富玉器的品種和藝術魅力。
玉不琢,不成器。 玉的美,只有經過巧奪天工的琢刻,方能顯出它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因開采技術的進步和工藝的完善,現代玉雕開始受到藏家的熱捧,當代名家的玉雕也變成投資者手中坐等升值的潛力股。 當代玉雕藝術...
以下的十件玉器,從兵荒馬亂的年代被無聲無息轉移到外國。流失多年之后,還一直躺在異國他鄉的博物館中。曾經有一批研究敦煌的老學者要求中國追回百多年來被盜竊的敦煌經卷壁畫,聲淚俱下,令人心酸。中國人要研究...
收藏家周毛弟和戴正安都是愛玉之人,尤其喜愛古玉,經常和三五個好友一起賞玉、斗玉,也會為一件藏品的真假優劣爭執不下。周毛弟說,他們都是古玉的終極收藏者,不會去買賣就無所謂價格,樂趣就在于“把玩之中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