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都不懂玉。一位愛玉的朋友說帶我去看看。他說,用心去欣賞,相信不久我就會愛上它們。哪怕不買,看著都是一種享受。踏進玉器市場的瞬間,我并沒耳目一新的感受,至少視覺上沒有眼前一亮,聽覺上也沒有使精神大震。
藏在隱蔽處的音箱里回蕩的是一首經典老歌《昔日重來》。使整個大廳顯得悠遠靜雅。一個個玻璃柜臺里,絕對不能用五彩繽紛琳瑯滿目來形容,只是一色的暗暗的灰,深深的黑,淡淡的白,淺淺的紫。沒有雕琢的是說不出的奇形怪狀,那也是最俱價值的,朋友說玉無重樣。
雕琢了的是各種形狀的掛件,中國人傳統都是愛玉的,佩戴玉器既可以裝飾也可以健身,且有一定的品位。更多的人把玉視為一種吉祥物。依我看來,這掛件也不是種類繁多的,充其量是一些觀音如來啊十二生肖之類的。而看見朋友望玉那如癡如醉的眼神,我只好解嘲地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依我看,外行看玉是熱鬧都看不見的。
因為玉原本就不屬于喧嘩和熱鬧。它是靜靜的,不起眼的,就如我初進來看見的模樣。在不懂玉的人眼中,任其多昂貴,都不會在眼中多做停留。墻角那個呆呆的黑家伙,被店家豎在一個花盆中,花盆里還長著一棵什么植物。就像一塊大石頭從高處降落無意間扎在一棵草的背后。朋友說這塊玉價值十幾萬。
我想起那些佩戴金的銀的鉆的人群,是那樣的招搖,從你身邊走過,那些懸掛物左右搖晃,射出耀眼的光芒,無不像你顯示著主人的尊貴。可是在那些琳瑯滿目中,看見的往往是一種暴發戶的銅臭氣息。賣那些金銀的人,幾乎都是百無聊賴地坐著或者站著,用滿是欲望的眼神掃視進來的顧客,神態都是依據不同的穿著來定,或者不屑,或者諂媚。而那些賣玉者,是我從沒有見過的賣家的從容,沒有人欣賞,自己欣賞,那癡迷的眼神,望初戀情人一般。也有幾個人湊在一起細細把玩,拿著一塊玉,嘴里不住地嘖嘖贊嘆。也慢慢修飾一些底座,一塊合適的玉架在一個底座上,就增添了一些生氣。那些底座全是上好的木制品,雕刻出各種花紋,幾乎都是本色。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精致。
若我這樣的外行,就覺得看玉不如看這些底座,頗有點買櫝還珠的諷刺意味。來者或觀或賞或詢,都靜靜地,卻用一種熾熱地眼光逡巡。沒有人用鄙視的眼光瞧那穿著普通的人,也許那是個賞玉行家。也不會過分熱情地向那衣著華麗的人獻媚,也許他只是來購買臉面,這對識玉者來說,是一種恥辱。玉就靜靜的,隨著暫時的主人,一起守候,守候一個識它惜它的人,帶它回家,產生新的價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懂玉的人,是懂得欣賞人的人。因為玉是那樣的靜,也許它原本躺在某一條河中,也許臥在某一個山凹里,也許暴曬在荒野戈壁中,同許許多多相似的石頭混為一體,幾乎沒有什么區別。甚至會被一些本身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石頭所湮沒。卻被懂玉者在別人用各種方式斂財聚富時,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如獲珍寶般捧回,從此鳳凰有了涅磐,石頭產生了價值,興趣也變得高雅。能在那樣的環境中,尋得美玉歸的,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水準,沒有入禪般的心境,沒有虔誠的心態,如何能夠這樣執著地眾里尋他千百度呢?古時卞和為玉,嘔心瀝血。他執著的,其實是一種品格,一種精神。
前些時候流行一個詞,郁悶。忽然間周圍所有的人都郁悶起來,家事國事天下事仿佛沒有一件順心的?,F在流行“浮躁”,再去看周圍的人,為了奔前程,為了向上爬,為了掙票子,為了發展種種戀情,都呈現坐立不安的模樣,除了浮躁,還真沒有更恰當的詞匯去形容。但也有那么一些人,耐得住寂寞,固守著心靈的一份家園,靜候一隅,獨握一卷,品一壺清茶,聽一曲老歌。默默地奉獻,靜靜地生活,一意走自己的路。走出去,是那樣的恬淡和安詳,純真而質樸,恰如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在浮躁者眼中,這便是老土,是不識時務者。而在識玉者眼中,這便是真正的美玉,天然去雕飾般珍貴。
玉經識玉者賦予了靈魂,賦予了生命,便產生了無盡的價值。賞玉者與被賦予生命和靈魂的美玉相攜,那才是人間真正的相得益彰。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玉鐲說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