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玉、玩玉、賞玉,和儒家哲學思想息息相關??孜幕藭恐谐宋姆克膶?,古玩擺件,靈石和玉器,具有東方審美雅趣,與燦爛的東方美學理念,密切相關。美玉、奇石符合文化人的情趣:“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
玉文化中的玉山子,無論形態、理念和奇石應有淵源,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相得益彰。在材質上,玉石山子似乎更勝一籌,同樣要求具有“瘦、漏、皴、透”的審美意趣,猶具更高的格調。
近代藏玉、賞玉而成大家的,當推清末古玉大收藏家吳大澄(1835-1902)。他廣而精的收藏,而且悉心研究許多曠世古玉,編著《古玉圖考》。盡管當時學術水平的局限,此1889年出版的著作,影響深遠,為近代古玉考訂、研究開了先河。
他將其珍藏(也有友人部分藏品)的古玉,一一考訂其器名與用途。他費盡心力請人用線描畫出圖像。當時攝影術尚未盛行,通過線描圖像,精確詳實地將古玉的形制、用途,圖文并茂地加以考訂和正名。其最大的貢獻是將“圭”和“琮”的考析和定名。
吳大澄廣為收藏玉器珍玩中,最為珍愛的是一座白玉山子“路路通”。據說為揚州名匠精心雕琢的佚名杰作。成座玉山子以太湖石為構思范本,孔洞相通,用心碾磨,溫潤剔透。取“路路通”之寓意。他著意在木座上題款識:“吉金樂石從吾好,典冊高文與世新。”以篆書精刻,署以“大澄藏”名款。此件白玉山子,老人臨終時親手交給十歲的孫子吳湖帆。文人賞玉其珍愛和鄭重可見一斑。
近年,在偶然機緣中,敝齋先后得藏兩座白玉山子。惟與大澄先生藏品不同。同是白玉,一為傳世品,一為出土器;吳藏為揚州名匠精雕碾磨的佚名杰作,吾藏的是不假人手的“天然去雕飾”的白玉山子。一座直聳而立,類似蘇州太湖名石“玉玲瓏”的造型24×14公分。經過初步考察,玉質的硬度和質感、玉痕應屬昆侖山系的軟白玉。
和田玉,分山料和籽料。籽玉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山脈地質變動,造山運動時期,在大崩裂的過程中,玉石流狂瀉入于闐的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經過昆侖山溶化的冰川雪水億千萬年的流動、沖擊,玉粒、玉材盡去雜質、棱角和軟肌,留下精靈的“玉心”。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籽玉”。純凈、晶瑩、溫潤,玉之極品也!(造物自然界奧妙難解:玉龍喀什河全產白玉、青白玉??κ埠尤瞿瘛芪挤置?,謎團千古?!) 兩座白玉山子,完全依靠自然的能量而成型。玉質天成,玲瓏剔透,巧奪天工,鬼斧神工。這是天然的藝術神品。沒有奪目的燦爛,平和、恬淡,安然更為可貴,“玉不能言最可人”!
后天出土的白玉山子呈灰白色。雖然鈣化程度未滲透為雞骨白。金黃色的沁痕自然散布。奇妙的是留有幾處白玉晶質,俗稱“玉窗”??晒┡袛嗥浒子褓|地。晶螢、醇凈、潔白、溫潤。天然的圓雕白玉山子,一高一低,一直一橫,各具形態。意境風韻,各領風騷。
奇玉的美學意念和藝術特征,令人神往。這沒有生命的物體,給予人們的思想啟示,大大超出了想象力。這是獨特的東方情趣。只有具備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深邃的東方哲理啟悟,才能對其美學意境,更深刻地領悟,陶冶情操,潔凈心靈!
(摘自香港《大公報》)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現代物語
下一篇:心詩情兩相宜的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