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北京走進新疆大沙漠的詩人,可能會被新疆的許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所震撼;當然也會被浩瀚的沙漠,遼闊的草原,高大的山脈,湍急的河流和多姿多彩的民風所陶醉。
可詩人祁人從北京走入新疆的和田沙漠,卻被和田玉牢牢地牽引和內化,從而從內心流溢出一種晶瑩剔透的詩情,這讓我有了更多的回想和揣測。
祁人是一個夢想在新疆的大沙漠里,手牽駱駝,身伴新娘的詩人。新疆的浩瀚、遼闊和奇偉,一直激蕩著詩人祁人的情懷。每當我想起當年他在向我表述這種美意的情景時,我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是這次我被他感動和吸引的卻是他發表在2006年7月12日《人民日報》上的這首短詩——《和田玉》!我突然感受到了詩人深深的心脈和情絲:
當我穿越帕米爾高原
看見一只普通的和田玉
是那么地像母親的眼睛
她的純粹、內蘊和溫潤
令我懷想起遙遠的故鄉
想起故鄉的天空下
那一絲母親的牽掛
——祁人《和田玉》
一個游走在異鄉十多年的詩人,母親眼睛的視線,一直都是那牽連游子的心線,無論你走到哪里,它都會在你的眼前閃現。詩人祁人是在走進浩瀚的和田大沙漠,爬上帕米爾高原,站在昆侖山下,被那母親眼睛一樣溫潤、圣潔、和合祥瑞的和田玉所震驚,從而打開了多年苦苦尋覓的詩情心路:圣潔——母親——新娘。詩人在新疆的和田玉中找到了這一詩眼!詩人從那“普通的和田玉”中,看到了“母親的眼睛”,看到了“故鄉的天空下,那一絲母親的牽掛”。詩人祁人外溫內熱的性情,讓玉龍喀什河的白玉都淚涌眼簾:
今生,我無法變成一棵樹/在故鄉永遠站立在母親身旁/當我走出南疆的戈壁與沙漠/為母親獻上這一只玉鐲/樸素的玉石,如無言的詩句/就綻開在母親的手心母親牽掛的眼睛,從四川蜀道的山巔一路尋來,而游子眷戀母親的詩情,終于在
詩人走出新疆戈壁沙漠的和田,換化成一只玉鐲,戴在了母親的手上,像無言的詩句,綻放在母親的手心。詩人對母親的這種情感,是人人都有的情感,不同的是詩人在此找到了準確表達的對應物:詩人從浩瀚的和田沙漠,從遙遠的帕米爾高原,從高聳巍峨的昆侖山上帶回的一只玉鐲,戴在母親的手上,“如無言的詩句/就綻開在母親的手心”。詩人的動情處,像無言溢出的心淚:內斂,豐富,激蕩和摯烈。
玉為云之根,地之骨;生于自然,成于玉工。和田玉又是真玉之翹楚,君子之德首,溫潤致密,晶瑩剔透。它生于昆侖山巔,磨于白玉河和墨玉河中,凝山川之靈氣,聚天地之精華。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玉喻君子:古之君子,常以心參玉,識玉之道,通玉之心,悟玉之魂,以撫君子之心。詩人祁人在用玉參心,在用玉悟道,情之真切,意之珍貴,詩之動人,如潺潺的玉龍河水。
詩人以玉養身,以玉修德,以玉喻心;從而又以詩頌玉,以玉表情。和田玉的一只玉鐲,從母親的手上轉到妻子的手上,也把詩人滿含的深情,蘊涵在了一個男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母親和妻子的心里。詩人在詩的前半部分,由和田玉的溫潤、祥和、圣潔,看到了母親祥瑞的眼睛?!敖裆覠o法變成一棵樹/在故鄉永遠站立在母親身旁”,那么,我就變做一只玉鐲,戴在您的手上。那純粹、內蘊和溫潤的玉呵,就是母親質樸慈祥的眼睛,在詩人的心靈閃爍。而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筆鋒一轉,把玉之真情,玉之情緣轉向了妻子,轉向伴他一生的新娘:
如今,母親將玉鐲/戴在一個女孩的手腕/溫潤的玉鐲輝映著母親的笑顏/一圈圈地開放在我的眼前/戴玉鐲的女孩/成了我的新娘//為什么叫作新娘?/新娘啊,是母親將全部的愛/變做妻子的模樣/從此陪伴在我的身旁這種詩歌主題的轉折,突兀而絕妙。詩人把兩種不同的感情和一種本質的情感,
內在自然地連接在一起,詩人說:“如今,母親將玉鐲/戴在一個女孩的手腕/溫潤的玉鐲輝映著母親的笑顏”。這種厚重、珍貴和圣潔的愛,從母親身上慢慢浸入新娘的血脈,溫潤著詩人的心靈。情緣玉緣,心有靈犀,和田玉把詩人的母子情、夫妻情一層層蘊涵和珍藏,也把詩人孜孜以求的心象,飽含其中。
和田玉的溫潤仁澤,毓瑜忠貞和清越樂然,讓詩人的詩情洋溢在對母親的愛和對妻子的愛中。《和田玉》一詩在整體結構上,自然清新,無雕琢刻意之痕。在主題情感上,厚重內斂,美而不華。在詩歌的意象和表達方式上,在情在理,尋常而真切。其詩最妙之處在于把母子情和夫妻情的圣潔、高貴、忠貞和美麗,通過一只玉鐲從母親的手上,又傳戴到新娘的手上,自然真切地傳達到了讀者的內心,這是讓我興奮不已的。
作為一個新疆詩人,我站在紅山塔下,可以感觸到身在北京的詩人祁人對于和田玉的那種摯愛之心,深情之靈。也祈愿和田玉能永遠修養我們的性情和詩心。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山子的審美意趣
下一篇:玉器知識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