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秦、漢代玉器看新疆和闐玉對中國玉文化的發展和影響
新疆和闐玉是中國玉文化主要的載體,大約在夏、商、周時期就輸入中原地區,影響著中國玉文化的建立和發展。
早商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一件玉柄形器,明顯是用新疆和闐白玉制成,商殷婦好墓出土755件玉器中有一部分是新疆和闐玉,其中玉怪鳥飾、玉羊首飾等多件是由新疆和闐白玉制成。從商代出土玉器中.我們看到新疆和闐玉已經開發、生產并應用于商代玉文化各個領域,影響著中國玉文化體系的建立。
然而,中國玉文化體系中所有玉器玉料的來源,并不是一種.同時,在各時間段應用的玉料也有所不同。新疆和闐玉來到中原可能比商代還要早,但要從出土玉器中給以證明,還有待今后的發掘和對發掘出的商以前玉器玉料作肉眼和科學的分析鑒定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到了戰國、秦、漢時代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出土的新疆和闐玉玉器明顯增多起來,質量高起來,分布廣起來,可見新疆和闐玉已經大批量來到中原地區,并逐漸形成玉文化載體的主要代表玉料。
戰國早期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56節48厘米活環插榫佩飾、玉帶鉤、玉四節佩飾、玉獸面紋琮,故宮博物院藏玉舞人紐印、玉合璧、玉燈,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玉人騎獸佩,都是由新疆優質青白玉、或白玉制成。其他墓葬中出土的青玉、碧玉、墨玉璧、璜、佩等玉器中也多見新疆優質玉料的品質特色,可識別出這些玉器料源出自新疆。
漢代墓葬出土玉器非常多,慨括了從西漢甲.期到東漢時期約400年的玉器概況,從出土的玉器料質看,優質新疆和闐玉已成為主要料源。
1968年陜西省咸陽市韓家灣狼家溝出土了白玉皇后之璽,約為2.35厘米見方體,上有螭虎紐。此璽出在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的長陵附近.推測是呂后的玉璽,用白玉制作代表皇權的印璽得到了證明。白秦始皇制玉璽以來,歷代帝王都喜用白玉制璽。
同地L葉J土了和閥橘紅皮白色子玉熊和辟邪,成為和閩子玉用于玉器例證的典范。另外還有白玉仙人奔馬圓雕,玉質潔潤。其他如玉鋪(燈)、玉舞人、玉蟬、玉貝、玉剛卯、玉佩、玉帶鉤、玉簪、玉璜、玉璧、玉豬、乇具劍玉飾、玉卮、玉杯等等,無論是人身佩飾,器物鑲嵌飾,還是陳設藝術品,都選用了優等新疆和闐白玉制成,反映了漢代應用新疆和閩白玉,包括子玉的廣泛性。再如青玉、碧玉、墨玉等新疆和闐玉料也廣見漢代玉器中,漢代出土的金縷玉衣玉片,雖然有遼寧產的透閃石玉,但大部分料源都產自新疆,可見在漢代新疆和閬玉已源源流人中原。
中華民族崇尚玉,有很長時間的選玉過程,到了戰國、秦、漢代明顯把新疆和聞玉推為最典范的優質玉料,這是中華民族對玉認識的成熟?!妒酚洠笸鹆袀鳌份d“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自張騫出使西域以來,新疆和闐玉源源流入中原,成為中國玉料源的主要產地已成事實。對比秦漢以前出土玉器的玉質、玉色質量以及沁色程度,能很清楚地判斷出新疆和闐玉與其他玉質量的差別。
對古玉玉材的分析,雖然已經受到重視,但研究的還不夠深入,分析古玉玉材,古人首德而次符,當然對于它的化學成分就沒有條件進行,現代不然,現代能用很科學的分析得出結論。因此,現代應對古玉玉材分析列為重點項目,以解開古玉料質的本質,這里邊還包括對古玉埋于地下千年的蝕變,沁色及其成因,給以科學的解釋,以便于對古玉的全面了解,配合古玉造型、紋飾、工藝技術、古籍文獻中禮教文化、政治、經濟進行綜合研究,詮釋古玉的成就。因此研究古玉,不單是考古文物部門的事,它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地質、工藝、民俗、宗教、歷史、政治、經濟等學科都有義務來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中國玉文化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小問題,它是中華民族起源、形成及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不了解中華民族對玉的感情,就不能全面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玉應該與中華民族的成長同步。
古人看玉如人的高尚品德,如人的氣質、精神,子貢問孔子:“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見《禮記·聘義》)孔子說:“不是珉多就賤,玉少就貴?!笔且驗橛駵貪櫇崈?,重而下重,敲之有聲,好壞分明,代表了人的各種優良品德,所以人們重視玉,贊美玉,崇拜玉。管子、荀子和后來漢代許慎的《說文》都敘述了玉德,可見玉的品質就是人的品德。這些論述正是春秋戰國到漢代在繼承前代對玉認識的基礎上的終結,使玉成為中華民族的化身。
玉,在中國文字中是王,和王同用,三橫是天地人,一豎貫通,玉成為天地人之主宰,因此,玉有王者之尊,天神之靈驗,地廣之博大,《紅樓夢》中說得好,寶玉銜玉降生,玉是通靈,有了是福,失了是禍,它有通天之功能。從原始社會就有葬玉,漢代的金縷玉衣厚葬正說明了中華民族對玉崇拜的深厚?!栋谆⑼x》說:“玉者,德義之至也,故為陽精之純者?!薄敦斬浽戳鳌贰坝?,天地之精靈也?!薄秶Z.楚下》“玉以庇陰、嘉谷,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玉的功能齊天、齊人、齊地。這些就是古人對玉的認識,它代表天,代表地,代表人,一句話,玉的美德太完美了.成為中華民族美學一部圣典,支配著社會精神,支配著人們的靈魂。到了戰國、秦、漢代對玉的崇拜達到了極限的程度,形成了完整的玉的美學思想,玉的內在美,外在美正是中華民族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表現。
我們討論新疆和闐玉的玉文化,在有充沛的玉器文物的現代,時機已經成熟。
(1)歷史地看待玉的含義,對中國玉進行歸類和劃分,明確中國玉廣義和狹義的范圍和意義。
新疆和闐玉故然是中國玉最優秀的代表,但它絕不是惟一的。按漢。許慎解:“玉,石之美,有五德?!奔从竦臏貪?、鏗鏘、里外如一、紋理純度、脆性是最重要的性質,從觀、摸、敲、琢中能體驗出來。這些性質新疆和閬玉、岫巖玉都有,只不過新疆和闐玉為最好,是玉之上品。
新疆和閬玉雖然是最好的玉,但產出稀少,還有大量的各地玉用于民間,這也不能不說是中國多種類玉存在的必然結果,正確地給各種玉定位也非常必要。
鑒于以上觀點,中國玉文化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新疆和闐玉玉文化、岫巖玉文化、獨山玉文化、石英巖玉文化統統包括在其中,只不過它的歷史作用有著各自的特點,屏棄任何一種玉文化的研究都是片面的。
(2)每種玉在歷史中分階段地起著不同的作用,例如,相對來說,最初使用的玉多是當地的.紅山文化玉器料源主要來源于遼寧省岫巖縣,良渚文化玉器從料質分析上還找不到料源產地,但推測應為當地產出,原始時代玉器用的料源以當地為主,邊遠地區為輔。在原始社會幾千年的玉料認識過程中,對各種玉料經過認識、提高和篩選優化,使好的玉料逐漸多起來,這是原始玉文化成長走過的必然過程。到了夏、商、周時期有了新疆和闐玉,到了戰國、秦、漢時期新疆和闐玉應用普遍,證明新疆和闐玉已經取代了較次的玉品種,然而在戰國、秦、漢代一般玉器中仍不乏玉的多品種化,并沒有形成新疆和闐玉是絕對的一種現象,這個結論從古玉玉質分析中可以得到證實。
古玉的沁色研究也很重要,分析沁色要對古玉出土地域的土壤介質,及地下潮濕冷熱變化進行分析,對玉質受沁難易進行分析,現代仿古玉作偽為我們研究沁色既有脾益也增加了難度。漢以前古玉多受沁,并變化大,尤其較次玉種和玉料受沁嚴重成為主要特點,例如,新疆和闐玉受沁少,岫玉受沁多,新疆好玉受沁少,新疆次和闐玉受沁多,這種現象應引起注意。
科學的研究古玉沁色對辨偽也很有幫助,現代用次玉、次石仿古玉在市場上泛濫成災,有個科學方法,而不是用肉眼來區分已顯得非常必要。我們現在用肉眼來分辨真偽古玉已經感到力不從心,熱切盼望沁色研究的出現和有所成就。
(3)自漢代以后,新疆和闐玉愈來愈受到重視,直到清代出現全盛時期,現代新疆和闐玉仍是主要和優良的品種,新疆和闐玉玉文化貫穿中華文明的始終,自它出現到現在三四千年間,從未中斷過,而且地位愈來愈高,它的發展史是一部中國玉文化史的領銜,不研究新疆和闐玉玉文化,就不可能了解中國玉文化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新疆召開這次玉文化學術研討會,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影響是深遠的。
注:本文摘自《中國和闐玉玉文化研究文粹》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新疆且末縣和闐玉近代采礦紀實
下一篇:從相關成語看玉的文化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