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是中國古今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是中國古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基石,而玉文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中必然有所反映,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實。但是,由于中國文學在中國古文化中出現得較晚,文學作品的誕生便大大晚于玉文化誕生的年代了。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305篇詩歌,其中有不少涉及到玉器或與玉有關的名篇名句,如‘知子之來之,雜佩(見圖)以贈之。’(《鄭風·女曰雞鳴》)其意是:我知道你來慰勞我,把由幾種玉組成的佩玉贈送給你。‘言念君子,溫其如玉?!ā肚仫L·小戎》)之意為:想起我那心上人,溫文儒雅有如美玉。屈原《九章?涉江》中云:‘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司涫钦f:登上昆侖山品嘗玉之精華,可與天地一樣長壽,像日月一般光輝。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之后,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等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有不少用‘玉’字的句子或題名,還有涉及玉的主題與情節。描寫玉工碾玉勞動及其不幸愛情遭遇的宋話本《碾玉觀音》,與玉的關系就更為直接。元明雜劇《玉玦記》、《拾玉鐲》、《一捧雪》等,也都是以玉文化素材為創作線索的代表作品。清代著名小說《紅樓夢》與玉、玉文化的關系最為密切,從《石頭記》──《紅樓夢》,從女媧補天遺石──通靈寶玉──‘命根’──賈寶玉──林黛玉……直到全書悲劇性的結局,無不貫穿著玉文化的諸種理念。
總之,正如一句老俗語所道的‘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樣,玉、玉文化給予中國文學以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中國玉器發展歷程
下一篇:和田玉龍喀什河挖玉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