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使用玉的歷史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時代末期,距今約有8000年。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綿延時間最長的國家,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中華民族對玉石的探求可以追溯上萬年,這是一種自洪荒時期就結下的不解之緣。
經過數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從史前的古樸雅拙到秦漢的雄渾豪放,又發展到明清的玲瓏剔透、博大精深,玉器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名片之一。
在原始社會,人們奉承的是“神玉文化”,認為玉石經幾千年的修煉早已具有其靈氣,具有通靈的法力,認為它是神靈、天地、祖先神奇法力的象征,以玉通神,作為溝通天地人的媒介。
到了奴隸社會,人們奉承的是“禮玉文化”,《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到了春秋戰國之后,人們奉承的是“德玉文化”,賦予了“玉”人的品德。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p>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p>
后來隨著玉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對玉越來越多的認識,玉也從皇室貴族中逐漸走進了民間,玉不再是百姓眼中的奢侈品,它更加的貼近民間的生活,沒有特殊的階級屬性。
玉器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被廣泛的熟知,特別是明清時代,玉雕藝術可謂是又邁進了新的高峰。玉器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不論是雕工技巧還是工藝鑒賞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自有著生動清新的藝術風格。
在中華傳統文化不斷被拋棄與遺忘的今天,玉文化的現狀也令人堪憂。因此我們應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將這一文化傳承下去,讓中國文化生生不息,在未來依然燦爛多彩。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的顏色分類
下一篇:體薄如紙的“薄胎玉器”制作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