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九螭璧】明,清宮舊藏(故宮博物院藏品)
古人認為螭是龍的一種。宋、元以后,多以螭龍紋裝飾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際的廣闊,以九螭表示皇族的興旺,應是明代宮廷用品。
螭龍之“螭”在古代文獻中有多種解釋。
在《左傳·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魎”一詞,“魑”通“螭”,做“獸形山神”解釋;
《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有“蛇龍赤螭”詞,有作“龍子”也有作“雌龍”解釋的;
最詳細的是《說文》,將其作“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解釋。
【玉螭鳳云紋璧】戰國(故宮博物院藏品)
此璧為新疆和田白玉制。璧兩面各飾勾云紋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陰線成形。璧孔內雕一螭龍,獸身,獨角,身側似有翼,尾長并飾繩紋。璧兩側各雕一鳳,長身,頭頂出長翎,身下長尾卷垂。
現代人普遍將“螭”解釋為“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即《說文》中的“無角曰螭”。從古玉器中所雕螭龍多獨角,偶爾雙角,幾乎沒有無角情況。因此,對螭的解釋還應以前者“若龍而黃”更顯妥當。因“若龍”,人們通常就稱其為“螭龍”。
螭龍紋是原始社會形成的圖騰標志之一,在古代玉器中經常出現,較為人熟知?!端螘分镜诎酥杏涊d:“初,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玉璽,螭虎紐,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傳國笠’,與斬白蛇劍俱為乘輿所寶。”表明秦始皇玉璽上雕刻螭虎。隨后,各朝紛紛仿效,常以螭為紐制作寶璽。雕、繪螭紋多做“蟠”狀,即“盤”狀,因此謂其“蟠螭”。
【白玉螭紐“落花滿地皆文章”璽】清(故宮博物院藏品)
玉器上出現螭的形象,正好與文獻記載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戰國時出現,此后的漢魏、元、明、清一直延續。唯唐、宋略少,是螭形在玉器上出現的低潮期。其名稱有叫蟠螭、螭虎、螭龍者。
【白玉夔龍紋蟠螭觥】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品)
【白玉獸面紋匜】清(故宮博物院藏品)
最后,再拿出幾件玉界臻品的與螭龍有關的玉雕作品,一并與您分享:
▲ 青玉-螭龍柄小水注 | 編號:145180
▲ 青玉-螭龍柄小水注 | 編號:150960
▲ 青玉-(把玩)螭龍匜 | 編號:140245
▲ 白玉-饕餮紋螭龍匜 | 編號:152897
▲ 白玉-饕餮紋螭龍匜 | 編號:152913
▲ 白玉子料-螭龍把玩章 | 編號:153173
▲ 新疆青玉-螭龍佩 | 編號:161459
▲ 羊脂白玉-螭龍扳指 | 編號:161686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玉界臻品·8月和田玉新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