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彌勒佛又稱大肚彌來佛。中國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將其尊俸在寺廟的前殿。由于大肚彌勒佛像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信眾尊重。
男女老少都在見到佛像時,激發出輕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這樣的對聯與彌勒佛像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啟迪人們寬容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氛。
據民間傳說大肚彌勒佛像的形象來源于一個名叫契此的和尚,據《宋高僧傳》載,契此是五代明州(今寧波)人,號長汀子。他體態肥胖大腹便便,常常錫杖上掛著布袋游方化緣。故稱“布袋和尚”。
傳后梁貞明二年,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廡下磐石之上,圓寂前留下一偈言:“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后來宋崇寧三年,岳林寺住持曇振為他建閣塑像。從此大肚彌勒佛的形象就流傳開來,成為中國大乘佛教佛寺的佛像之一。
▲ 白玉子料掛件-彌勒佛 | 編號:161541
大肚彌勒慈顏善目,笑口常開,所以又被稱作笑佛。其形象往往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顯莊嚴于詼諧,現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也蘊含著人們對于美好未來的期待。和田玉文化常說的“男戴觀音女戴佛”中的佛,指的也正是大肚彌勒。
▲ 白玉子料掛件-佛引福來 | 編號:149690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遠近聞名的對聯正是對大肚彌勒最好的詮釋。大肚能容常人難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煩惱,耐住歲月寂寞,不爭一時之氣,方免百日之憂。
▲ 碧玉-佛牌 | 編號:161889
▲ 黑青玉子料牌-佛引福來 | 編號:161888
▲ 黃玉掛件-佛引福來 | 編號:161533
▲ 白玉子料掛件-彌勒佛 | 編號:150737
▲ (翠青)白玉掛件-彌勒佛 | 編號:151309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碧玉市場的發展之路
下一篇:癢癢撓引起的風波—祈福納吉話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