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戰漢、唐宋、明清,一個個玉器高峰積淀著深厚的傳統玉文化。而今,全民的玉文化意識再次覺醒,在這個時刻,我們驚喜地發現——
中國玉器在歷史上到底有幾次高峰,學術界不同的專家會提出一些不同的說法,而在歷經久遠與滄桑的積淀之后,中國玉器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賦予了中國玉器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隨著繁榮的開啟,中國玉文化展開了一次廣闊而全面的復興,中國玉器正在迎來歷史最高峰。
產業:群星閃耀
11月,又到了中國玉雕、石雕天工獎頒獎的日子。五年過去,如今的天工獎每年會有上千件作品送審。天工獎已經成為中國玉雕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作為天工獎的組織者,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巖對中國玉器行業的高速發展有深刻的感受。
奧巖說:“從生產的規???,可以肯定地講,我們達到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時期。由于中國玉器的歷史已經由人力采掘過渡到機械開掘的年代,大量的原料供應為市場與玉雕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過去中國軟玉的總產量也不過幾千斤,但現在每年的產量都超過千噸。過去我們講玉,基本就是白玉的概念,但是現在,玉的概念已經涵蓋白玉、翡翠、瑪瑙、獨玉、岫玉等等一系列玉石品種,并且在市場上受到喜愛和追捧。”
由于出產和田玉的昆侖山脈綿延2500公里,因此人們循著昆侖山脈先后找到了俄羅斯玉和青海玉。從物理性能來講,俄羅斯玉、青海玉與和田玉是一樣的。俄羅斯玉與青海玉的出現等于為和田玉找到了替代品?,F在市場上大部分白玉就是俄羅斯玉,而俄羅斯玉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河南省南陽縣以出產獨山玉聞名,但是真正讓南陽發生巨變的卻還是在2000年。在此前后,當地建成了三個大型的以玉雕為主的工藝品集散地。其中最大的玉雕灣市場占地達到了幾十畝。南陽玉雕95%集中在鎮平鎮,他們依靠獨山玉的帶動,將玉雕擴展至全國各玉種。一個小小的鎮平,玉雕從業人數有15萬之多。
藍田玉是我國另一古老玉種。雖然名氣不低,但是市場接受度與發展情況并不理想。而從2004年藍田玉通過了原產地域保護之后,僅僅兩年時間,藍田玉的門店就從四五十家增長至350多家,當地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面臨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措施得力,在跨越了起步階段之后,開出3500家店也是可能的。
位于遼東的岫巖滿族自治縣盛產岫巖玉。他們目前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國家礦業聯合會申報“中國玉都”的城市命名。在報告書中,岫巖縣宣稱,目前該縣從事玉石開采、玉器加工和玉器銷售的人員達10萬人,年創產值25億元。1995年,岫巖已建成玉器交易市場7處,并投資興建了“中國玉都”和中國玉雕精品工藝園。目前,岫巖還正在建設世界玉雕博物館,開發巨型玉體旅游區。此外,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玉雕會展中心占地10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
從中國各個產玉地區的情況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玉器并非是哪一個玉種的時尚流行,而是整體玉石產業的全面復蘇。換言之,中國玉器正在徐徐打開寶庫大門,在這扇大門已經展開的空間里,我們看到了歷史上從未同時綻放光彩的無數寶藏。
工藝:日新月異
新疆當地的和田玉市場是全國玉器市場中變化最為劇烈的一個中心。由于和田玉價格的上漲速度太快,剛剛拿到北京、上海等地市場的玉,在貨源地新疆的漲幅就超過了這些目標市場。于是,進入北京、上海的玉又很快回流新疆,而與這種快速變化的市場相適應,玉雕的品種以及工藝變化都在市場要求與風吹草動中變得極為敏感。
據介紹,作為玉石原產地,和田玉雕刻主要依靠外地加工,而這些加工地在河南、蘇州、揚州、上海等地不斷變換,原因就是為了適應市場對于玉雕工藝的需求。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說:“我的感覺是,現在玉雕的水平每個月都在提高,你的貨品工藝水平提高如果跟不上,這個月剛出的東西,下個月就幾乎不能賣了?!?
玉雕工藝水平與市場的高度結合是當今時代賦予行業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而新技術的應用則是實現這一變化的基礎條件。
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玉石制作的工藝條件越來越優越。以前切割一塊10厘米厚、2平方米左右的大板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現在用帶鋸加工即可完成。傳統手工加工玉器的砣也被電動加工設備所取代,而一些新的雕刻手段,比如激光雕刻,完全是以往時代所無法比擬的。隨著現代工藝技術的提高,電腦等新的科技手段融入,玉雕工藝的新突破已經具備了必要的保障和條件。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玉雕行業新人輩出,高手不斷涌現。目前,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初期培育的一批玉雕名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已逐漸退出創作一線,但人們曾經擔心過的玉雕技藝后繼無人的局面并沒有出現,相反,一大批中青年雕刻家正在迅猛崛起。他們具有嶄新的視野、相當的文化水平和極強的創新意識,結合當代科技,創造出了大量廣受歡迎的作品。這些人中,有的已獲得了市場的充分認可,有的已成為新一代工藝美術家的代表性人物。
收藏:全民愛玉
產量在增加,工藝在進步,價格在上漲,這一切都源于需求的旺盛——玉器收藏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的各大收藏品市場中,玉器商戶都是隨處可見;在全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古玩博覽會等一系列文化博覽會上,各式各樣的玉器作品都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歷代和田玉博物館館長池寶嘉認為,如果把現在的玉器發展和中國歷史上的幾大玉器高峰進行比較的話,仍然存在兩個缺欠,一是頂級原料的匱乏,二是作品的文化內涵尚待突破。但是縱觀歷史,頂級原料加工的作品歷來只是被帝王顯貴所獨有,是極少數人的追求,原料稀缺的客觀存在不會影響當代玉器發展走向新的高峰,真正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作品的文化精神。目前,絕大多數作品仍然沿襲著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題材,這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也是時代精神在玉雕作品上的缺失。這一問題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它需要工藝美術界、收藏界的共同推動。
在世所公認的概念中,集中國傳統玉器于大成的時代為清乾隆時期,但是在清乾隆時期,頂尖玉器作品只能服務于宮墻之內,或者為少數達官顯貴所擁有。換言之,乾隆時代只是玉器雕刻的黃金時代,與當今玉器介入現代生活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人們有理由相信,對全社會而言,一個前所未有的產玉、雕玉、愛玉的歷史巔峰正在來臨。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中國當代玉雕工藝區域解讀(二)
下一篇:當代玉雕藝術品的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