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珍視自己“感覺”、“感受”、“感應”的人。|
十幾年前,心情壓抑時曾采訪一個神神叨叨的姓名學大師呂先文,他一見我名片,脫口而出:“你姓名有玉身無玉,易生?。 ?/P>
想想自己疲于奔命的記者生涯中,稀里糊涂生過肺病、腎病、肝病、心臟病和血液病……五臟六腑常常興風作浪,難道就是因為“姓名有玉身無玉”?
信則靈?;丶液蠓瞿赣H傳給我的一只玉鐲,上面還隱隱約約透出翠綠的色彩,戴上它,如同在大風大浪的生活汪洋中套上了一只“救生圈”。
身心自在如玉,但天有不測風云。那天,我騎自行車去看望來自外地的朋友。一輛摩托車從后面疾馳而來,把我撞了個人仰馬翻,旁邊一輛公交車緊急剎車,車輪離我腦袋僅三十厘米。嚇壞了車上車下的路人,紛紛沖過來看我“犧牲”了沒有。
我忽地從地上爬起來,拍打著身上的會灰塵,嘴里嚷嚷:“讓開!讓開!”扶正歪了的自行車龍頭,準備騎車趕路。路人驚嘆:她還敢騎車!也不檢查一下自己傷著沒有!有個好心的老太太發現地上碎成三截的玉鐲,便拾起來交還給我,自言自語道:“玉碎人不碎,玉保命啊,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從那以后,我玉不離身,朋友喜慶之日,生兒育女,我也愛送玉。出門在外,有機會逛玉器店成了我人生的一大享樂。無意中挑選幾件賞心悅目、物廉價美的玉器收藏。對于那些價格昂貴、造型獨特有寓意的古玉,我會癡癡地觀賞它、品味它。過一陣子再去那店再見那玉,如見久違的朋友。
中國人從石器時代至今,琢玉、用玉、崇玉、愛玉的理念和風氣源遠流長。隨著文明長河的蕩滌,玉文化返璞歸真不斷走向復興。如今,在愛玉玩玉和藏玉方面人人平等。
真正的和諧世道,才會有真正的玉文化的復興。我理解的“和諧”的“和”就是“禾”字旁邊有張“口”,意思是人人有飯吃;“諧”的寓意是言字旁邊一個皆,人人皆可說話。人人有飯吃,人人可以說話的社會,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文化含量極高的玉器,在和諧氛圍中自然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而在壓抑、郁悶的日子里,玉文化更有神奇的脫俗作用。我的以為摯友生肝癌,被開膛剖腹,又因化療被折騰得死去活來。穿越生命煉獄的他手握玉觀音,堅強地說自己在享受一種愛,覺得自己被愛撫攜著,生病后真正懂得了“日日是好日”的含義。
“活在趣中”,是我中年追求的境界。做有趣的事,想有趣的問題,看有趣的書,讀有趣的人,玩有趣的玉。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坦蕩,多一份仁愛,多一些理解,就多一份身心自在,多一分氣質,多一些韻味。
我喜歡古德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會在我六十歲的時候,尋覓一塊上好的和田籽玉,請一位雕刻家刻上這首古德禪詩,把這塊玉石,放在我的床頭和我相依為命,心心相印。
有位百歲老壽星,他的養生秘訣只有一句話,“六十不死就該活埋”,有了被活埋的勇氣和智慧,視自己是該為年輕人挪地的人了,就不會有貪欲、貪財、貪色、貪心,就能降心、煉性、超界。
不過,到我六十活埋時,只貪一塊玉觀音配身保佑。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祈福納祥話“如意”
下一篇:談玉說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