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6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浸含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基因。保護了它,就等于保護了這個民族最優秀的傳統。玉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興衰和文化血脈的延續。
日前,記者就《非遺法》出臺的意義和我國玉雕產業的現狀等問題,采訪了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
玉雕產業迎來大好機遇從業者得到應有的尊重
對于《非遺法》實施,宋世義顯得特別高興和激動。他一直期盼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啊斗沁z法》實施將會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是非物質文化產業從業者的第二次解放。”宋世義認為,解放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非物質文化產業從業者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得到很大提高,這是從業者的第一次解放。
他認為,《非遺法》實施進一步表明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力度,也提高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知名度,整個行業的從業者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鼓勵,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從業積極性和創造力。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從業者待遇也得到顯著提高。
宋世義回憶說,玉雕產業在新中國解放前叫做“手藝人”,與唱戲的“戲子”等行業一樣都是被人瞧不起的。解放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玉雕產業的社會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成為工藝美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涌現出了一批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的工藝美術大師?!坝墒炙嚾藫u身一變成了藝術家,這不是簡單的身份的改變,而是反映出一個國家對玉雕產業的重視程度?!彼问懒x說,玉雕產業由原來的輕工部門管理,現在隸屬文化部門,這也不僅是簡單的隸屬部門的轉變,更是對產業層次的提升,正式成為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
誠信危機成為玉雕產業發展的大忌
最近幾年,玉雕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也創作出很多工藝水平較高、文化內涵豐富且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但是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也顯現出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宋世義結合目前的市場現狀,分析認為,誠信危機、道德缺失,金錢與道德失衡,成為玉雕產業發展的大忌。這一現象如果得不到徹底的改變,對玉雕產業將是一次沉痛的打擊。它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
宋世義認為,很多所謂的玉雕大師“甘為五斗米折腰”,在利益的驅使下,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他舉例說,現在一些老板或者玉雕人員,雕刻出一件作品,為了提高身價,沽名釣譽,拉大旗作虎皮,邀請一些知名大師為其作品冠名,并付給大師一定數額的冠名費。受利益驅使,很多大師就甘愿冠名。很多作品這些大師們見都沒見過,就成為某某作品的監制等等。優秀的作品,大師為它冠名也還無可厚非,但是很多作品都是一些粗制濫造的,大師為其冠名,豈不是毀了自己的名譽和道德尊嚴。
“這是行業的悲哀,更是從業者的恥辱?!彼问懒x憤然感嘆說,目前玉雕行業商業欺詐現象也特別嚴重,一些違心商家以種種手段欺騙消費者。比如一些商家受利益驅動,出賣假貨,以別的玉石冒充和田玉,有的冠以某某大師現場點評等等,欺世盜名,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有很多商家想讓我為他們的作品冠名,有一些還是我的朋友,并愿意付出可觀的費用,我都婉言謝絕了。我這把年紀了,為了這點冠名費毀了自己的名聲不值得?!睂τ诋斍笆袌霈F狀,宋世義表示,現在真正有才華的大師的作品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沒有得到很好的市場定位,大師的價值和預期價值都沒有體現出來。
原材料價格上漲嚴重制約產業發展
玉石原材料上漲已是不爭的事實。股市、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很多熱錢流入到翡翠和玉石等各種不可再生資源,致使翡翠玉石原材料價格猛增?!坝袷牧蟽r格上漲過快,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彼问懒x認為,玉雕大師是靠自身技藝生存的,由于原材料的價格上漲過快,沒有足夠的錢賣材料。這樣他們就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有的大師“賣了活,卻買不起料?!边@令大師們很苦惱,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BR> 宋世義認為,當前只有兩種人可以從事玉雕產業,一是有錢的人,二是有技術的人。有錢的人可以買到原材料,可以生存;有技術的人靠自己的技術也能生存。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從事玉雕產業是相當艱難的。宋世義在談話中也表達了玉雕大師的苦衷:現在工人的工資逐步提高,玉雕大師的工作室運作十分困難,有的僅靠來料加工維持生計。自己做的精品又舍不得賣,所以經營成了大問題。
同時,宋世義還強掉了普及玉石文化的重要性,讓消費者進一步了解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值得收藏。他認為,優秀的作品不僅是材料要好,最重要的是工藝要精,出自名家之手那就更好了?!昂昧喜⒉灰欢ㄊ囚浯?、白玉等高檔的材料,瑪瑙、玉髓等其他品類的玉石也能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這就要求大師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彼问懒x說。
年輕玉雕從業者素質偏低,亟待提高
玉雕產業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年輕的玉石雕刻人才,這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玉雕產業的傳承與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些年輕的玉石雕刻人才在技藝上有的已經達到很高的造詣。但他們的文化水平偏低,很多是初中沒有畢業就開始學習玉雕,把玉雕當作一門手藝,以此維持生計。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玉雕視野,模仿作品的比較多,創新的比較少。
宋世義認為,新一代玉雕從業者素質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慢慢的過程。不過現在的學習環境比較多,渠道很廣,比如網絡,報紙和書籍等都能促使玉雕人才去學習,去發現,進而提高和創新。我們還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年輕人自身進步非???。他們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無論如何,培養新人是我們這一代玉雕人的責任。只有一代一代的新人出現,才能把把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后代也能欣賞到祖先留給我們的高超技藝。
對目前的“玉雕大師滿天飛”現狀,宋世義也談了自己的看法?,F在各地對大師的評定不太規范,門檻太低,市場無序。他建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嚴格大師評定機制,提高大師的含金量,這樣才能使大師成為名副其實、業內認可的大師。
正確把握恒定性與活態性的關系
宋世義認為,玉雕產業的傳承與發展一定要把握好恒定性與活態性之間的關系。所謂恒定性就是,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一些傳統的題材。因為一些傳統的東西,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文化精髓,必須原原本本地繼承。喜愛戲劇的宋世義比喻說,比如昆曲,如果增加了燈光、舞美這些現代元素,看起來是更加時尚了,但這也不叫昆曲了,沒有一點昆曲的味道了。京劇也是一樣,優秀傳統劇目一定要保留,各個流派的都要原汁原味地保留。活態性就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傳統的東西煥發出新時代的活力。
“恒定性就是要留住根,根就是傳統的精髓。留住了根就是保留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基因?!钡撬问懒x也表示,我們一定要兩條腿走路,傳統與革新并存。以傳統題材為根基,加上現代人審美取向,增強時代感,創作符合現代人時尚生活需求的作品。這是未嘗不可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只有堅持傳統與革新并存,玉雕產業才會越走越遠。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籽料與其仿制品的鑒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