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莆田手工藝術歷史悠久,可追溯千年?!翱棠俱懶奶?,乘雷可升騰”,莆田民間傳說,北宋時期,宰相蔡京在家鄉莆田九鯉湖驚夢而悟,便將當地工匠召集在一起,按照夢中的想法將京都宮廷器用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制作出了風格獨特的木雕家具,這一舉動開創了后來蜚聲遠近的“仙作”工藝之先河。
作為全國知名的工藝美術大師、曾經多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作品等殊榮,天下玉家領銜設計師的佘國珍的玉石雕刻創作,在傳承中不斷突破創新,融入時代氣息和當代美感。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莆田木雕名匠佘文科、朱榜首、陳仙閣與著名畫匠劉榮麟,將國畫大師李耕的人物畫意韻揉入雕刻作品中,形成以莆式武將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多位大師通力合作創作民間藝術經典的事跡至今令子孫門人贊嘆不已。如今斯人已去,他們的作品仍以藝術的形式流傳下來。在前輩們生活過的地方,至今散布著他們的作品,供后人欣賞。涵江園下村關帝廟的關羽像、仙游靈山寺的大佛、荔城區九峰村方氏九間廂等老民居里的建筑木雕裝飾,都是傳世的杰作。福建省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其中莆田木雕榜上有名。莆田木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獨特的傳統風格。從有作品傳世的年代算起,最早可溯及明朝。
問:佘家是雕刻世家,您家族獨有的傳統工藝或者創作理念是什么呢?
答:家父佘文科和兄長佘國平都是福建省知名的民間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我自幼跟隨學藝,深為熏陶。那時為了生計,一家人到過全國許多省份為當地寺廟或庵堂塑佛造像,在一次次實踐中,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也豐富了閱歷。而今想來,歷經多年雕塑事業,佘氏家族最厚重的積淀當是“心如止水,方有大家”這八字。父親常教誨我們說,評價一件雕刻作品特別是佛像作品優劣的標準除了其技巧、形式等元素外,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內涵。作為雕刻藝人,必須保持一份平常心,努力做到心如止水,才可能雕塑出真正莊嚴靜穆的佛像作品。他要求我們在創作理念、藝術視野、文化修養等各方面都要加強,在吸收繼承傳統工藝精華的同時,勇于創新,大膽結合現代雕刻手法,為傳統工藝美術注入新的生命力。
問:天下玉家推出的玉佛雕塑有什么共有特色?
答: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兩點:
一是注重神韻。我認為“傳神”二字是中國藝術精神不可動搖的傳統。特別是在塑造佛像這類性別不清的形象時,我更強調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講究人物之間、人物和祥禽瑞獸之間的呼應。而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大程度上依賴人物面部表情,特別是眼神的精細刻畫。比如讓人專注的《南傳佛祖》和如法如儀的《持經觀音》。第二就是很大程度上糅合木雕技法,這與我早年習事木雕不無關系。我喜歡將莆田木雕中立體圓雕、精微透雕和三重透雕等傳統絕藝移植于玉石雕刻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玉石雕刻風格,比如作品《普陀巖》和《西方三圣》。
問:請詳細談談關于著名作品《圓滿觀音》的創作?
答:《圓滿觀音》是我近期創作的一種觀世音菩薩的造型,其最大特點是簡約而自然,樸實而莊嚴。在造型上大膽舍棄了傳統佛像造像儀規里一些教條主義,如不再顧及常出現在觀音塑像里的凈瓶、楊柳、經書或者“白衣飄飄”等元素,而是通過觀音自身的莊嚴面容和淡定儀態來感化眾生,而這應該是佛法在現代人間最大的“圓滿”。無須法器,無關威嚴,無需香火,有的只是心靈之上的感應以就足矣了。在工藝技法上,采用荔枝面的處理方式(粗面)來對佛像衣飾進行處理,玉材因此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的視覺效果。這個作品深受許多大德高僧以及收藏家們的喜愛,印尼先達觀音寺的釋定雄法師評價這一作品是“是將傳統工藝技法和現代審美趣味融合應用到佛像題材的一個成功嘗試?!?/p>
問:木雕雕法融于玉雕創作的鮮明個人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我們都知道,木雕創作中刀技是關鍵,因為通常木雕刀具十分鋒利,可以說輕輕的一劃就會產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效果”,所以我在早年習事木雕的時候就養成了“慢想快手”的創作習慣。受此影響,在從事石雕的實踐當中,我認為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正所謂“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慎付東流”,在雕刻之前,應該經過深思熟慮,作品的基本雛形應當提前在腦海中有了深深印跡,在下刀或者劈石的階段應該果斷,速度要快,“十劈十準”,有一種“穩操勝券”的堅決,而不應該是切一點兒想一會兒,惦記著過后可以這里再修點那里再補點,這樣猶猶豫豫肯定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玻璃種翡翠憑啥賣億元天價
下一篇:痕都斯坦玉器無疑成市場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