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與于闐國(三)
日期:2005-01-10 來源: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作者:羅新
吐谷渾所以在
和田玉貿易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國土范圍向西擴張,已經緊鄰于闐?!读簳ぶT夷·河南傳》明確說:"其界東至疊川,西鄰于闐,北接高昌。"據《魏書·吐谷渾傳》,早在445年,北魏高涼王那率軍攻擊吐谷渾慕利延于白蘭,"慕利延遂入于闐國,殺其王,死者萬余人"。當然這還只是一次流竄行為。吐谷渾把勢力伸展到塔里木盆地的東南緣(鄯善、且末),可能是在伏連籌時期,即在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即梁武帝天監七年(公元508年)[22],也有學者把時間提早到在北魏文成帝興安元年即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23]??刂屏僳飞啤⑶夷┲?,吐谷渾就可以撇開河西走廊,把傳統的西域南道與青海道完整地接通起來。
《洛陽伽藍記》卷五載宋云、惠生《行記》,記錄宋云一行于北魏孝明帝神龜元年(公元518年),取道吐谷渾地區,前往南亞,其經行鄯善一節云[24]:
從土谷渾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城。其城自立王,為土谷渾所吞。今城內主是土谷渾第二息寧西將軍,總部落三千,以御西胡。
這段話非常具體地描述了吐谷渾控制鄯善的情形。以游牧為基本經濟生活方式的吐谷渾,派出重要貴族(伏連籌的第二子),率領"部落三千",鎮守鄯善,可見吐谷渾對鄯善的重視。應當注意的是,上引文中說吐谷渾在鄯善駐重兵,其軍事防御目標,乃是"西胡"。鄯善、且末以西,隔著寬闊的大戈壁(即唐代的圖倫磧),最近的國家是于闐國。那么,這里的西胡,就是指于闐國嗎?
我認為,這里的西胡,并不是指緊鄰的于闐國,而是指這一時期已經把統治勢力伸展到大半個塔里木的韃噠(南朝史書中稱為滑國)。
《梁書·諸夷·滑國傳》: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后稍強大,征其旁國波斯、盤盤、罽賓、焉耆、龜茲、疏勒、姑墨、于闐、句盤等國,開地千余里。
《魏書·西域傳》韃噠國條: 韃噠國,大月氏之種類也,亦曰高車之別種?!淙藘春?,能斗戰。西域康居、于闐、沙勒、安息及諸小國三十許皆役屬之,號為大國。
據《洛陽伽藍記》卷五錄宋云、惠生《行記》記韃噠國云[25]:受諸國貢獻,南至牒羅,北盡敕勒,東被于闐,西及波斯,四十余國皆來朝賀。
可見這個時期的韃噠乃是蔥嶺東西最為強大的勢力之一,是絲綢之路這一區段的主要監護勢力。這個勢力在塔里木地區威風一時,在塔里木北緣的發展,曾在麴氏高昌時期到達焉耆[26];向塔里木南緣各綠洲的發展,東到于闐之后,便遇到吐谷渾的阻擋,未能跨過圖倫磧而至且末、鄯善。這正是前引宋云、惠生《行記》中稱吐谷渾駐兵鄯善"以御西胡"的歷史背景。
應當重視,吐谷渾對塔里木東南緣的控制,實質上是在與韃噠爭奪絲路貿易的監護權。吐谷渾阻止了韃噠勢力的進一步東進,從而建立了從西域南道經青海地區至益州的吐谷渾之路。韃噠勢力在塔里木南緣受阻于吐谷渾,在塔里木北緣受阻于柔然,于是出現了韃噠、柔然和吐谷渾三種勢力分割環塔里木各綠洲國家的局面,三種勢力間是否發生過軍事沖突,已無從考證,但客觀上形成了一種均勢?!段簳じ哕噦鳌份d北魏宣武帝給高車主彌俄突的詔書曰:蠕蠕、韃噠、吐谷渾,所以交通者,皆路由高昌,掎角相接。形成均勢以后,這三種勢力間,似乎還結成了一個反對北魏勢力向西域挺進的同盟。這樣理解吐谷渾與韃噠的關系,也許是符合歷史實際的。從前引"以御西胡"一語,我們還知道,即使在和平同盟的關系中,吐谷渾仍然在鄯善地區保持著對于闐方向的軍事戒備,這可能是均勢得以維持的一個根據。
吐谷渾對鄯善和且末的控制,從北魏后期一直到隋?!端鍟の饔颉ね鹿葴唫鳌贩Q吐谷渾國境"地兼鄯善、且末"。雖然且末河谷如今也已成為玉料產地之一,但是古代限于技術條件,這一地區的玉礦并沒有被開發出來[27]。吐谷渾的境土之內,不能產玉。經由吐谷渾地區進行的玉石貿易,其產品都來自與吐谷渾緊鄰的于闐國。這一時期于闐役屬于帕米爾以西的韃噠帝國,但韃噠對其勢力范圍內的附屬各國,并沒有進行直接統治[28]。于闐在貿易、外交等方面,仍然有著很大的獨立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吐谷渾之路取代河西成為這一時期的絲路干道,與吐谷渾對鄯善、且末的有效控制關系極大。是吐谷渾的政治和軍事存在,決定了絲路經由西域南道自于闐向東行,不是循著自然條件較好的河西路,而是折而進入高寒險峻的青藏高原。隋煬帝時期,河西的張掖成為絲路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其原因在于盡管吐谷渾之路仍然發揮著干道作用,而由于南北分裂局面的結束,吐谷渾之路東端的伸展不得不發生變化,只好向北繞至河西。是張掖而不是敦煌成為這一時期絲路貿易的中轉集散中心,正可說明吐谷渾之路所面臨的歷史困境。
南北朝時期,吐谷渾與韃噠在塔里木地區相對和平的關系,保證了絲路的暢通和有序。歷來在絲路貿易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的于闐國,當然會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這種作用之一,就是源源不斷地向東輸出于闐玉。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吐谷渾與中原南朝間的和田玉貿易(二)
下一篇:吐谷渾地區的和田玉問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