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挺
白玉三剛
天官雙耳爐
和田青花籽玉壺
青玉薄胎對碟
薄胎寶相花紋瓶
白玉瓶及琴爐
青玉薄胎茶壺
黃玉瓶
以玉石雕刻蜚聲海內外的東渚鎮,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玉雕大師,他們不僅技藝嫻熟,更是德藝雙馨,而俞挺則當之無愧為其中的佼佼者。俞挺出生于1973年,自小愛好繪畫,年僅15歲就進入表哥開設的作坊學習玉雕手藝,并拜上海玉雕名家嚴嘉德為師學習玉雕技藝。選料、開料、設計、打稿等處處用心,兩年后創辦了自己的小作坊,并在2000年正式創辦了鈺軒工作室。
俞挺雕刻的作品無數,但沒有一件是仿照的,沒有兩件是一模一樣,這也是他引為自豪和驕傲的。一開始俞挺主要雕刻以動物為題材的仿古小件,但時間一長,喜歡創新開拓的他感到仿古件比較死板,沒有挑戰性,于是他轉型做器皿件,大膽創新,把瓷器的造型運用到玉器上,形成獨特的、富于個性的玉雕精品。20多年來,他一直都堅持自己的創意,“粗制濫造實在是太罪過,要出精品,給時代留一些經得起檢驗的作品。”此外,早些年蘇州玉雕市場抄襲、仿制現象較普遍,但無論何時,他自己從不喜歡模仿,更不會抄襲,他潛心學習玉雕知識,傳承技藝。傳承是必須的,但絕對不是依樣畫葫蘆,應該學的是技巧,展現的是神韻。玉石雕刻是手藝活,更是用心、用腦來完成的,當將一件精品看得行云流水,看出精髓所在讓人過目不忘,那作品離經典就不遠了。
俞挺的創新還在于用青海碧玉做薄胎器皿件,用他的話說“我是蘇州第一個采用青海碧玉做薄胎器皿件的人!”。10余年前,俞挺為客戶修整了一件薄胎玉器,從此,他喜歡上了這種美 麗的薄胎玉器。玉雕藝人往往都注重 在刀法、技法和題 材 上 創 新,但在材料上的新嘗 試還鳳毛麟 角?!〗?nbsp;過 一番研究 俞挺發現,青海碧玉聲音顯得沉悶,其質地細潤均勻,塊度大,屬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質感不足,做薄后尤為輕飄,歷史上青海碧玉很少有薄胎器型,于是他決定嘗試一下。
為了迎接第五屆“子岡杯”的到來,一件名為《薄胎寶相花紋瓶》在其妙手輕琢間呈現。該作品選用優質青玉,運用多種玉雕技法,一眼望去,細膩通透。浮雕西蕃蓮紋環繞蓋子和球體表面,但與之前薄胎作品相比,紋飾明顯減少,瓶蓋與瓶體采用子母口扣合,嚴絲合縫。作品通體清澈透亮,厚度不足0.5毫米,透過燈光能從內壁清晰地看到外壁的紋樣,充分體現了蘇州玉雕工藝的“空”、“飄”、“細”的特點,代表了國內玉雕工藝的最高水平。
如今,蘇作碧玉薄胎器皿件已成為蘇州玉雕界的一塊招牌,但俞挺稱路漫漫其修遠兮,自己絕不會停下創新的腳步。
俞挺簡歷
1973年生于蘇州,高級工藝美術師。現任中國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蘇州工藝美術學會理事,蘇州市玉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蘇州高新區東渚鎮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蘇州高新區東渚鎮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玉雕分會會長。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第五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優秀青年民間文藝人才,第一屆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第二屆蘇州市民間工藝家,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州高新區政協委員。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