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上海玉雕界涌現出了一批優秀人才,崔磊、黃罕勇、徐志浩、于雪濤、汪洋、郭萬龍、王桂平等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上海九小龍”。他們的作品構思奇巧、工藝精湛,頗具沖金奪銀的實力。
郭萬龍作為“九小龍”之一,師從國家級玉雕大師劉忠榮,在玉雕工藝上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并且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開創出了自己的工藝特色,現在已經成為海派玉雕的棟梁。
年僅34歲的郭萬龍為人低調,癡迷于花鳥、動物題材的創作。在他看來,每塊玉料都不相同,將玉最美的一面表現出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對于未來,他沒有過高的期望,只是希望在玉雕創作這條艱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8年苦學打下扎實基本功
郭萬龍出身于安徽,從小就喜歡畫畫。高中畢業后,他只身來到上海,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入玉雕廠開始學習玉雕。
這無意中的選擇卻決定了他一生與玉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于大多數初學玉雕的人來說,一般都是從爐瓶、器皿等大件開始學起,而郭萬龍卻從動物入手,開始了他在玉雕廠8年的學習生涯。
對此,郭萬龍這樣解釋。他說,人物、爐瓶的局限性較大,而花鳥、動物的創作則可以天馬行空,發揮余地更大。
當我們驚嘆于一件玉雕的巧奪天工、美輪美奐,卻不知玉雕藝人為此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其實,做玉雕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可以說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高度結合,如果沒有對玉的喜愛,沒有堅強的毅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郭萬龍說,當時做學徒時,各方面條件都很差,待遇也很低,在學習途中,一些與他一起進來的人陸陸續續離開了,最終堅持下來的只有兩個人。之所以堅守到現在,郭萬龍認為,關鍵還是對玉的喜愛。
“剛開始學習玉雕只是覺得好玩,但是越接觸玉,我就越是喜歡,后來就不想出去了。每一塊玉都不一樣,把玉最美的一面體現出來,真的有一種成就感,而這也是我最大的樂趣?!?BR>
對于8年學習的收獲,郭萬龍說,主要是找到了玉的感覺,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在這其中,劉忠榮大師對他的影響最大?!八麑€條、塊面的處理非常獨到,讓人叫絕,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BR>
雖然學習是艱辛的,但回首往事,郭萬龍依然覺得那段時光是值得永遠珍藏在心底的。畢竟,青春是短暫的,能夠充實地度過青春歲月,并找到將來的發展方向,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現在學習玉雕的人比較功利,不會花很多功夫去打基礎,而是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賺大錢,這種心態是不足取的?!?BR>
郭萬龍認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完美,做玉雕也是這樣。即使你人不在了,你的作品依然還在,美譽不是自己封的,后人自會做出評價。
鐘情于花鳥、動物創作
2000年,郭萬龍成立了個人工作室。與其他工作室以“玉”命名不同,他的工作室就叫“郭萬龍工作室”,一目了然,簡單明了。
郭萬龍最擅長的是花鳥和動物的雕刻,在他看來,充滿情趣的事物往往最有發揮空間。
為了提高技藝,他博采眾長,不僅充分借鑒國畫的技法,而且還博覽群書,不斷拓展和豐富自己的視野,在短短的幾年內,玉雕技藝就有了長足的進步。
雖然花鳥、動物題材的作品都是手把件和掛件,沒有山子那樣的氣勢,但郭萬龍卻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他說,自己所追求的是簡單、洗練的風格,根據不同的材質,創作不同題材的作品。
對于創新,郭萬龍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根據玉料本身的特質,因材施藝其實就是一種創新。
“有時簡單的幾根線條就能把作品的意境表達出來,你也可以抽象,但要給人以舒服的感覺,就像國畫的大寫意,即使看很多遍也不會讓人生厭。但太抽象就會讓人無法理解,受眾面太小,把自己局限死了。玉雕創作,首先要體現出玉溫潤的特性,如果做不到這點,干脆就別去做玉了?!?BR>
郭萬龍說,經常和做玉雕的朋友座在一起探討玉雕的發展方向,大家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玉雕題材沒有限制,沒有什么是別人不認可的,只要是精品,一定會有市場。
“市場的變化逼著你去動腦筋出好作品,這個過程其實也挺痛苦,靈感并不是隨時都有,有些放好幾年的玉料,直到現在還不知道怎么去做。拿起筆來又放下,畫了幾十遍也做不出來?!?BR>
用“痛并快樂著”來形容郭萬龍的狀態并不為過。其實,藝術創作就是如此,破繭成蝶的質變不是輕易完成的,有時要經歷千辛萬苦才能實現,而這個過程對于每一個成功者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現實生活中,郭萬龍也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他把對花鳥、動物的喜歡也移植到了生活中,家里不僅養了很多花,小貓、小狗等可愛的小動物也成了他的最愛。
他說,自己喜歡大自然,花鳥、魚蟲、可笑的動物既給他的生活增添了樂趣,也讓他在緊張、繁忙的創作之余,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
一路堅守一路行
2008年,和田玉市場相對低迷,有些人開始動搖。對此,郭萬龍認為,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兩級分化將會越來越明顯。
“市場的透明化越來越高,一些經營不規范的商家將會被淘汰出局,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雖然市場格局在悄然發生變化,但對我們工作室的影響并不大,藏家并不會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停止收藏。懂收藏的人依然會選擇好作品,玉雕精品的銷路還是不錯的?!?BR>
現在,郭萬龍每天要工作8—10個小時,不僅自己從事創作,還要帶徒弟。他坦言,帶徒弟非常辛苦,可以說比創作還要累。
目前,他只帶了6個徒弟,這些徒弟以前并沒有學習過玉雕,可以說是從一張白紙開始起步。對此,郭萬龍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外面招來的師傅比較格式化,新人則能夠更好地領悟、貫徹自己的意圖。
閑暇之余,郭萬龍最大的樂趣是和同行交流心得。“大家座在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互相探討,切磋技藝,有時靈感就在隨意的聊天中產生了?!?BR>
如今,這樣的交流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氛圍,郭萬龍也從中受益良多。
對于將來的發展,郭萬龍說,自己從來不會設定明確的目標,扎扎實實地走下去就可以了。“花鳥、動物題材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在創作的道路上,我還要不斷去摸索,不斷去努力?!?BR>
他最后說,真正沉淀下來的,一定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精品,無論這條路走得多么艱辛,自己都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即使付出太多也不會后悔,因為與玉結緣是畢生的幸?!?BR>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由龍紋斷代明清玉器
下一篇:博大輝煌的中國古代玉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