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國玉器經過七千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已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玉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商代是我國第一個有書寫文字的奴隸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
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鬼)、青玉簋等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仆、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嘆服和最為成功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匠還運用雙線并列的陰刻線條(俗稱雙勾線),有意識地將一條陽紋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使陰陽線同時發揮剛勁有力的作用,而把整個圖案變化得曲盡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感,又增強了圖案花紋線條的立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于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熬訜o故,玉不去身?!泵恳晃皇看蠓颍瑥念^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復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俺槔[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保ü鶎氣x《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雖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兵馬俑,但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于地下考古的新發現。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并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
為祈求尸體不朽而制造的葬玉,有玉衣、丸竅塞、玉琀和握玉四種。玉衣因死者身份、官銜高低有別,又有金、銀、銅縷之分。九竅塞是填塞或遮蓋死者的耳、目、口、鼻、肛門和生殖器九個竅孔之用的,目的是防止人體內的“精氣”由九竅逸出,以達尸骨不腐。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水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玉觹(xi希)等。近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王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井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漢代玉器飾紋除沿用戰國的勾連谷紋外,還大量使用饕餮紋和螭虎紋。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蘇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河北定遠出土玉屏上的陰線刻東王公、西王母,即是一幅白描線畫。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一個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杯和玉盞。這與當時風靡一時的佛教美術和陵墓石刻藝術極不相稱。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坝褚嘞伤帲y得耳?!薄胺鹫?,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痹缙谟衿鞯拿佬g價值和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余,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游于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清代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明清玉器干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爐、薰、瓶、鼎、簋仿古玉器,器型仿三代青銅彝器,而其紋飾則反映了玉匠的見解,工藝更是典型的明清時作。玉器與社會文化生活關系日臻密切,文人在書齋作畫、書寫,往往也用玉做洗、注、筆筒、墨床、鎮紙、臂擱等文具,或以玉作陳設裝飾。玉山子是清代新式玉器,《大禹治水圖》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玉山子。清代兼蓄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琢玉成就,琢制了一批胎薄如紙,輕巧雋秀的“番作”玉器。明清玉器惜鑒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合貫通,綜合應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中國玉器經過七千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后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無所不能,無處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延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軟玉,英文寫作Nephrite,它源于希臘語,有“腎臟”之意。古代歐洲人和美洲人與中國人一樣,都迷信玉,認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可以治愈腎病。然而,在用玉歷史、碾琢技藝和用途方面,無論是日本古玉,新西蘭毛利族玉器,印第安人玉器,還是阿拉伯玉器,西伯利亞古玉,歐洲古玉,都無法與中國玉器相提并論,它們或是曇花一現,或源流無緒,或玉質粗劣,或碾琢草率,或種類單調,或用途狹隘。中國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藝史上占有絕對優勢,中國既是產玉大國,又是琢玉大國。中國玉器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中國近現代玉器鑒賞
下一篇:新疆和田玉資源及其旅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