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玉雕界,海派玉雕以其玲瓏剔透、俊俏飄逸的藝術風格而著稱,并涌現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人才。彭正和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1歲的彭正和小學畢業就開始學習玉雕,而這一干就是36年。36年的積累,讓他在玉雕創作中長袖善舞,自由馳騁。無論是花鳥還是動物,都得心應手,妙筆生花。業內人士認為,他的作品雕工細膩,清新淡雅,充滿了情趣,海派風格濃郁。
對于已取得的成績,彭正和并不以為傲,他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自己一貫的風格,以后也會一直如此……
時間越長 對玉越喜歡
玉器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文化內涵最豐富、藝術成就最輝煌、經濟附加值最高貴的特種工藝美術品,在歷代政治、文化、道德和宗教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當代玉雕業迅猛發展,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為精神,“細膩精致”為特點的海派玉雕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成為中國南北流派的典型代表。
20世紀60年代始,國家重視人才培養和雕刻裝備的改進,海派雕刻行業發展迅速,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70年代中期,小學剛畢業的彭正和有機會進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學習。而這一學就是11年。
“在上海玉石雕刻廠的學習為我將來的創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可以說是受益終生?!?BR>
1987年,彭正和從玉雕廠出來,開始了獨立奮斗的生活。談起這段經歷,他依然感概萬千。
“自己單打獨斗的生活壓力很大,完全依靠個人努力。這和在玉雕廠相對安穩的日子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而正是這種磨礪,使我的玉雕技藝得到了很快地提高?!?BR>
彭正和說,在玉雕廠做學徒時,白玉和翡翠都做,從廠里出來后,慢慢地偏向白玉的創作。他認為,白玉的溫潤、細膩與自己的性格更接近,在創作中,對于白玉的喜愛愈加濃烈,已經無法割舍。
“和田玉越盤玩越舒服,只要用心去做,一定會給你回報。玉雕是藝與術的完美結合,因此好的玉雕作品既要充分突出玉雕的材質美,還要運用玉雕技藝和設計理念表達和強化玉雕的美學價值。每塊和田玉的材質都不一樣,根據玉石本身的特質,因材施藝,把它的美充分展現出來,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實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玉雕創作中,1998年,彭正和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吉玉軒玉雕工作室。
如今,個人工作室已經成立11年了,彭正和也在玉雕領域自由馳騁,追求著屬于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讓玉雕煥發活力
要將天然玉材變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內容的可視玉雕作品,離不開玉雕制作技藝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為神奇。
作為造型藝術,玉雕特別強調服從形式美的規律,注重表現。
在彭正和的玉雕創作中,螃蟹可以說是他最擅長的。他雕刻的螃蟹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令人稱絕。他說,螃蟹自己做了十七八年,已經到了非常熟悉的程度。
“螃蟹的雕刻其實很復雜,它的爪子、鉗子都很講究,每個細節都要處理到位。我開始雕刻時,追求寫實的風格,但后來逐漸認識到,在寫實的基礎上,有些地方可以處理得寫意一些,這樣效果會更好?!?BR>
去年,他的作品《荷塘秋蟹》參加了天工獎評選,最終獲得優秀獎。這也是對他多年刻苦鉆研的肯定。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對于雕刻師來說,形成自身的風格是很重要的,彭正和說,自己所擅長的是立體感強的玉雕。
“經常做立體的作品,再做平面會感覺容易很多,反之則難度就很大。這需要幾十年積累,不是一兩天就能掌握的?!?BR>
除了螃蟹,彭正和的花鳥、動物等題材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并成為藏家收藏的佳作。
一件精美玉雕作品的成功,除了要提升玉雕技術之外,融入文化藝術元素是體現一件玉雕作品神韻之美的重要手段。因此就需要玉雕師具備豐富的經驗、深厚的美術功底、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淵博的知識。
彭正和通過30多年的勤奮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功底,為海派玉雕的繁榮做出了自身的貢獻。
從一件玉石原料到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玉雕師們通過創意和構思,將靈感和人文精神融入作品中,使玉雕有了永恒的生命,讓原本沉默的石頭煥發出了活力。這是玉雕師的幸福所在,也是中國玉雕工藝得以發展的源泉。
低調做人 默默耕耘
彭正和的低調在業內是知名的,他很少參與各種展會,也很少做宣傳和推廣。他說,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外在的榮譽和名望并不是所追求的。
對于近幾年飛速上漲的和田玉價格,他認為,漲價是正常的,市場有起伏也不必大驚小怪。對于玉雕藝人來說,還是要在提高技藝上多下功夫,不要讓俗事占據太多的創作時間。
“只要是精品,還是不愁市場。我的個人工作室走的精品化道路,作品不一定很多,但每件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BR>
目前,創新這個話題在玉雕界成為熱議的話題,彭正和認為,不論什么時候,玉雕創作都離不開傳統的題材,依然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能一味地為創新而創新,太現代的作品市場是無法接受的。
如今,彭正和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個人工作室進行創作,構思、畫圖、設計、制作,很多環節他都親歷親為,也正因如此,每年出的作品并不多,但每件作品都凝結著他的心血和汗水,讓他珍愛備至。
從事了36年的玉雕創作,他對和田玉也有著更加深厚的理解。
他說,縱觀和田玉興衰和輝煌的歷程,這種被賦予了更多意義的石頭,已不再僅僅停留于本身的價值,它的含蓄內在已深深融入了這個古老國度人民的品質之中,承載了中國文化最高品質和最高境界的理想,成為吉祥、權利、財富的象征。
一位作家曾說過,在玉成為器物的瞬間,即已綻放出無以復加的柔情似水和優秀質地。而讓它們煥發出無限光彩的,則是那些默默耕耘的玉雕師們。是他們用自己巧奪天工的雙手,給我們這個社會留下了無數藝術珍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他們的辛勞,我們不會忘記。
彭正和36年的玉雕創作生涯見證了和田玉的興衰,正如他所說,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和田玉雕工藝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呈現出它應有的時代特征和特有的文化藝術審美情趣。
我們也相信,在以后的創作生涯中,彭正和會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將玉雕這一這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代代長壽
荷塘秋蟹
連生貴子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雕作品的鑒賞與評價心得(二)
下一篇:玉:石頭到玉器再到文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