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海派玉雕推陳出新,兼容并蓄,在江浙地區玉雕藝人的雕刻風格基礎上,既融匯揚幫、蘇幫、南幫以及宮廷玉雕的工藝風格,又繼承了中國明清玉雕精華,博采眾長,在“細膩”上下功夫,由此涌現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玉雕高手。
在海派玉雕名家中,玉壇奇人倪偉濱大師有著“雕刻教父”的尊稱,他培養了一批海派玉雕高級人才,在當代玉雕界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原籍蘇州的徐志浩就是倪偉濱大師的高徒之一。經過十幾年的勤奮耕耘,他在上海已經小有名氣,并和崔磊、尤之光、于雪濤、黃罕勇等大師被譽為“上海九小龍”。
徐志浩說,做玉就是做人,要經過不懈努力和精雕細琢,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玉雕師,而不是普通的匠人……
9年苦學打下扎實根基
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動權在每個人自己手里。
去上海發展之前,徐志浩在蘇州一所中專學校學習美術,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入倪偉濱大師的雅園玉道學習玉雕,而這一學就是9年。對于徐志浩來說,這次難得的機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并讓他收獲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進入雅園的頭幾年,我對玉并沒有感覺,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對玉越來越喜歡,并完全投入其中。”
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喜歡,并將其作為畢生的事業去經營,徐志浩說,這離不開倪偉濱大師的教誨。
“在每一件玉雕作品的雕琢過程中,他都會親歷親為地去講解、示范,使學生更快地領悟個中要領。你只要想學,他都會教給你,毫無保留。在雅園,每一位學生都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和雕琢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信心?!?/P>
“倪大師從來不會問我們催活,即使你一個月做一件產品也可以,精益求精一直是他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我們沒有壓力,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P>
9年的學習實踐,對于徐志浩來說最大的收獲是:為他今后的工作和將來的發展夯實了堅實的根基,使他受益匪淺。
“在雅園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如何去表現玉。海派玉雕將古典與現代結合,著重于沿襲并超越傳統,不再刻意追求單純的玉質和工藝,而是將精神層面的感悟用藝術的手法加以充分的表現。玉雕須呈現中國詩詞和文言的意境,才能給觀賞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間。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對玉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對將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P>
專攻人物 探索風格
2004年,徐志浩成立了個人工作室——三多堂,開始了獨立創業的歷程。離開了雅園這個金字招牌,擺在徐志浩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樹立自身的風格,盡快被市場接受。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只有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狠下功夫才能有所成就。徐志浩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經過深思熟慮,他把人物件的創作作為主攻方向,而這也是雅園所擅長的題材。
在玉器的品種里,人物是一個大的品種,因為它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同時,它題材廣泛,但對原材料的要求又特別高,所以,創作的難度相當大。
從玉器人物產品的整體性來看,神和形是統一體的兩個方面,只有將兩者融合為一體,才能使作品充滿藝術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形與神的塑造上,玉雕人物的塑造是通過抓住人物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瞬間的動態和形象,用特定的構思和造型表現出人物的故事情節,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傳達給欣賞者,從而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
“如果要做到這點,就要求創作者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積累,要有創新探索的思想,這樣才能創作出神、形兼備的藝術作品?!?/P>
為了提高技藝,徐志浩廣泛涉獵,吸收姊妹藝術中的養分,琢磨人物的神態刻畫。在創作中,他追求寫實的風格,而在表現手法上,則注重虛實對比,作品風格可愛,文化氣息濃郁。
在今年的“天工獎”評選中,徐志浩創作的《昭君出塞》獲得銅獎。作品布局合理,主題突出,人物刻畫傳神,充滿了動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這是一塊比較大的料,我以前看到過一幅《昭君出塞》的畫,就想以這個題材為基礎,雕刻一件作品。在構圖上,昭君、胡人和馬的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料特性,人物之間有呼應,有情節,馬頭是轉過來的,與人物的形態形成了互動。作品既有故事性,也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在手感的把玩上,也做到了圓潤、不扎手。這是我比較滿意的一件作品?!?/P>
對于玉雕的審美,仁者見人,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而我們往往可以從一件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意境中品悟到作者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這就是所謂的“風格”,它是一個創造者個性成熟的標志,也是一系列作品達到較高藝術水準的標志。
徐志浩的作品給人以溫文爾雅的感覺,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而這種風格與他的性格也比較吻合。
“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味道’,這種‘味道’是創作者多年創作實踐的積淀,也是一種理念的表達。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夠經得起人們的慢慢品味,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P>
徐志浩坦言,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明確的風格,依然在摸索中?!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我不會退縮。”
持之以恒 用心琢玉
玉雕藝術就是把玉作為載體,通過雕刻、琢磨等工藝手法,以景寓意,借作品內容表達創作者思想的藝術。藝是工的升華,它帶給人們的首先是視覺上的美感,進而是精神上的啟迪。
做玉器就是做人,徐志浩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玉雕師,而不是一個普通的匠人。
“我的第一桶金已經賺到,現在要做的就是專心創作。目前對于我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尋找靈感。沒有靈感,創作力也就枯竭了。靈感是不斷實踐、累積經驗和的結果,我會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藝術的靈感,讓自己的作品獲得市場的青睞?!?/P>
近幾年來,上海涌現出了一批富有拼搏意識的玉雕新秀,他們相互競爭,相互切磋,形成了良好的創作氛圍。在徐志浩看來,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這種氛圍是分不開。
“在這樣的氛圍中,每個人都在有意識地根據市場的變化去創新。一件成功的作品必須適應原料,適應市場,適應自己的強項。你如果永遠一成不變,早晚是會被淘汰。作為我來說,玉雕創作已經不是為了討生活,而是一項事業和追求。”
自古以來,琢玉人的創作就像在做夢。多少佳作,就像一首首無聲的詩,一個個神秘的夢。只有把藝術創作與生命結合在一起,琢玉技藝才會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琢玉是磨練一個人意志的工種,除了一定的天賦、認真的態度,還需要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切忌浮躁。
“和田玉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靈物,無比珍貴,因此要以沉靜的心緒去創作每一件作品,以現代人的審美視角去展示和傳承玉文化的精髓。在這條艱辛的道路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不斷努力,不辜負前輩的教誨和期望,為海派玉雕的發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
哥倆好
擊鼓
昭君出塞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雕題材設計體現歷代生活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