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微雕第一人”的玉藝生涯—記新疆玉雕大師陳曙明
日期:2010-12-06 來源:中國和田玉網 作者:蘇長勇
在2009年的“新疆玉雕大師”的評定中,“和田市曙明玉雕藝術廠”的廠長陳曙明被評定為第三批“新疆玉雕大師”,這是對他二十多年來潛心玉雕創作的肯定,也是他玉雕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陳曙明是土生土長的和田人,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濃濃的書生氣,他學識淵博、通古達今,琴詩書畫,無所不曉。他文修兼備,既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被邀參加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頒獎活動,又是新疆作家協會會員,《西域風》文藝網站副站長,詩人氣質,才華風茂。
在他看來,自然之美是任何美的基礎,玉雕藝術創造成“良器”的過程,也是崇尚自然之美和造物原則的過程。崇尚和深化表達自然之美,就要求藝術家要以真誠的態度去創作,摒棄功利性因素,才能更好地體會和創造自然之美……
天賦異稟 與玉結緣
陳曙明祖籍四川隆昌,出身書香門第。由于受到家庭濃郁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和浸染,他從小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長大了一定要成為一個畫家。
上初中時,陳曙明展露出的繪畫天賦被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看中,并收他為學生,系統地教他學習素描、油畫、雕塑等知識。1989年7月,陳曙明考入新疆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對文學的喜愛讓他一頭扎到了書海里,刻苦攻讀,幾乎每天都讀到深夜兩三點鐘。
大學畢業后,陳曙明被分配到和田地區工藝美術公司,領導欣賞他出色的寫作能力和文學才華,讓他做秘書工作。1992年,領導見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有相當厚實的美術基礎,便選派他到江蘇揚州玉器學校玉器雕琢設計專業學習。
驀然間,一扇神奇的大門向他緩緩啟開。當看到一件件精美的玉器在玉雕師傅的手里活靈活現地展露,他感到非常神奇,仿佛是心有靈犀,他一下子愛上了這個專業。此后,他又自費到新疆藝術學院和南京大學美術專業進修深造,自此,他的人生軌跡已經定位:這一輩子要和玉結下不解之緣!
1996年,陳曙明因故離開了和田地區工藝美術公司,新疆地礦局和田地質十大隊領導慕名通過人才交流會錄用了他,請他到下屬的寶地玉雕廠任廠長兼設計師。當時,改革之風已吹遍了華夏大地,陳曙明初生牛犢不怕虎,于1997年承包了玉雕廠。
針對和田盛產的子玉質地細膩、色澤絢麗多彩、體積小的特點,陳曙明以此為載體,微刻微雕為手段,融合現代氣息,進行了艱難的藝術創新。經過摸索、鉆研,第一批玉雕作品問世了,由于內容新穎、技法新穎、構思巧妙,造型美觀,很快受到大家的喜歡和青睞。
趁熱打鐵,他采取“以商養藝”的辦法,一邊雕刻客人喜聞樂見的傳統作品,一邊進行“由匠人到藝術家”的蛻變。1998年9月,陳曙明帶著他的玉雕作品初次亮相“烏洽會”,一舉受到業內許多專家及廣大客戶的大加贊賞。
2000年3月,陳曙明創辦了以玉雕藝術創作和玉文化研究為宗旨的“和田市曙明玉雕藝術廠”。以此為開端,他的玉雕事業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穩健發展之路。
專攻微雕 豐富人生
中國的傳統藝術思想是儒道釋的融匯,玉雕藝術美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天人合一”。陳曙明在藝術創作上繼承發揚了前人的精髓,同時又融入了個人的風格。他集中國文化藝術及繪畫傳統與雕刻藝術為一體,以玉雕琢磨工具代替了畫筆、雕塑刀,結合平深淺浮雕、圓雕、鏤空雕等技藝,傾注創作激情,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作品思想。
近幾年來,他已形成了《水滸系列》、《表現寫意系列》、《黃沙夢縈系列》、《清麗冷雋系列》、《幽古夢釋系列》等七大系列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洋溢著濃郁的文化底蘊和浪漫主義色彩。尤其他的“俏色微雕”作品,更是精妙絕倫、美不勝收。作品大的不過雞蛋,小的僅拇指大小,人物個個傳神,栩栩如生,被新疆文化界及新聞媒體稱為“
和田玉微雕第一人”,并被香港陽光衛視、新疆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和國內知名報刊報道和采訪。
作品《海之女》在創作過程中有一段傳奇的色彩。他在父親家的窗臺上看到一塊巴掌大小的青花子料,樣子很難看,是他父親用來磨擦胡子的。有一天,他拿著這塊仔料認真端祥,看著看著,靈感來了,海的女兒的形象一下子在他的腦海中出現了。在雕琢過程中,他完全保留了青花玉天然的優美造型,巧用青黑和青白色調,創作了秀雅清婉的東方少女形象,笑容甜美,脈脈含情,仿佛遠望情人的歸來,散發出青春蕩漾的情懷,堪稱妙手天成之作。
陳曙明在玉雕創作上的態度是非常嚴謹的。他認為,對于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人,要學習的不僅是技巧,功夫在詩外,關鍵還在于門外的藝術修養。
僅從他創作的一大批作品的名字來看,諸如《色即是空》、《誰主沉浮》、《英雄淚—辛棄疾》、《彈琴撫長嘯》、《孔子》、《魯迅》、《烈火中的永生》、《于闐國王淚挽班超》、《夢中的樓蘭姑娘》、《蒙娜麗莎》等等,從中我們便可體會到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多言亦無言。
為了豐富自己的創作思路,在著名藝術家王念慈老師和新疆藝術學院著名西域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史曉明老師等的指導下,他往返數千公里,先后多次到敦煌、克孜爾石窟等藝術圣地,考察西域繪畫和雕塑藝術,大量地臨摹人物形象,多次參加國際性的絲綢之路文化研討會,感悟古代西域藝術的精魂,創作了《敦煌夢影》、《敦煌殘夢》、《于闐授國記》等包括西域佛教藝術的大量作品。
十多年來,除致力于玉雕藝術的創作,陳曙明還潛心玉文化和玉雕藝術理論的研究,曾撰寫發表了《觀念對當代玉雕藝術的召喚》、《地域性的文化精神、創新性的本土時代風貌》、《玉文化與玉雕藝術》等多篇論文,頗有見地,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全方位充電 不斷超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牽掛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在那些令人難忘的日子里,陳曙明不僅創作詩歌,還創作了微雕作品《母愛》、《心中摯情》、《雛鷹的關懷》等,以寄托他對災區人民那份濃濃的愛心和深深的情意。2008年,他受邀參加了由自治區文聯,在烏魯木齊舉行的由各界知名藝術家參加的大型汶川地震募捐活動晚會。
因熱愛和田市文化經濟事業,并獻計獻策,他被和田市政協兩次評為政協優秀委員。
“君子比德于玉”。陳曙明從事玉雕事業20年來,胸懷自然,足履山水,心系文海。正如他在他的論文中所說的那樣:藝術不是技巧的事業,而是心靈的事業,一個藝術家,就必須以人格的修養、精神的解放與崇高為技術的根本,要具備清純樸實的情操。正如豐子愷先生所說,“倘只有美德而沒有技術,此人固然可敬,但還不是藝術家,倘只有技術而沒有美德,其人的心手固然巧妙,但不能稱為藝術家,他們只是匠人”。擯棄“唯利”論,崇尚道德,精誠服務于人類和社會,使世人“名道”而“正身”,讓社會及人類文明更好地發展,才真正是當今玉雕藝術發展的價值取向。
在陳曙明看來,新疆玉雕藝術的發揚光大并不是靠某個藝術家、某個天才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團體的力量,需要共同從事創作的助手以及能夠領會藝術思想的技術隊伍,更需要一種互相促進的氛圍,只有這樣,新疆玉雕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我的一些成功的作品就是團體智慧的結晶?!?/div>
“藝術,學無止境,今后我要全方位地充實自己,不斷從文學、繪畫、雕塑等各藝術形式中感悟美的真諦,重塑自己,超越自己,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和田玉雕藝術品,讓更多的朋友了解、認識豐富多彩的和田玉文化和這片神奇可愛的土地!”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拍賣行情風生水起 成交率逐年攀升
下一篇:當代玉雕潮流:簡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