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談玉石文化——玉的價值在文化
記者: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玉的價值如何判斷?
田翔:玉石有其自身的評價體系,玉石的價值在于其自身的文化底蘊。玉石原料貴,玉的設計理念雕琢手法也很貴,但是玉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其包含的文化底蘊上。比如說一些古代留下來的玉器,其實就材質來說,并不是非常值錢的,但因為它承載了歷史文化,所以它的價值就非常高。
中國人喜歡玉,是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漸漸形成的一種傳承,從最初的古樸,到秦漢的豪放,再到明清時發展達到了頂峰,玉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很特殊的地位,而數千年的玉文化也讓“黃金有價、玉無價”。
記者:有人說這兩年玉市場受到了沖擊,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田翔:受到影響的主要是低端的玉器市場,中高端的玉石、玉器,有好的創意創作的產品依然保持了堅挺的態勢。
通過這樣的市場沖擊和洗禮,整個市場沉淀下來,沉淀出了真正喜歡玉石的行家。而目前的情況,對于收藏者來說也是一個機會,買家少了收藏者挑選的余地更大,也能夠挑到更多好東西。
2、談揚州玉器——“天下玉揚州工”名不虛傳
記者:您如何看待揚州在全國玉市場上的地位?
田翔:揚州玉器是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揚州也是中國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現在的揚州是全國玉工藝和制作的集散地和市場。揚州也是個淘玉精品的好地方,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玉石商人趕到揚州,來采購玉器。
記者:您如何看待揚派玉雕在全國的地位?
田翔:“天下玉、揚州工”。揚州的琢玉工藝源遠流長,根據史料記載,揚州琢玉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清代的揚州玉器,現珍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有不少均是由揚州琢制而成的。揚州玉雕千百年來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特征,以巨雕、山籽雕名聞遐邇。揚州的玉雕構思復雜、器形復雜、精品迭出。
就現在來說,你可以說上海等地,在玉器的市場開拓上,可能比我們要做得好,但是如果就論玉雕的工藝,玉雕的精細度來說,還是沒有哪個地方的工匠能比得過揚州。
3、談技藝傳承——堅持熱愛天賦缺一不可
記者:您的父母都是揚州做玉器老一輩的人,您覺得他們對你的影響大嗎?
田翔:當然很大,我的父親是玉器廠解放后的第一批設計師。當時父母們忙于工作,我在他們身邊玩耍,耳濡目染,受到玉器文化的熏陶。后來,又是在父母的鼓勵下,我才走上了玉雕這一行。
但是除了父輩的影響以外,自己的堅持和熱愛也很重要,玉器這一行的淘汰率太高了。對于所有學玉的人來說,雖然玉雕學習有規律,但是沒有捷徑可走,因此必須要堅持,只有付出了才有可能有收獲。當然,如果真的和玉無緣,即使付出了可能也不一定能看到成果。
記者: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揚州有不少老玉人曾經走出去,您當時為何選擇留守?
田翔:其實制作《漢柏圖》的時候,有一位上海朋友看到這幅作品,當即打算以10萬元的高薪聘請我去上海設計加工玉器。當時我家女兒才出生,我很留戀家,加上我覺得相比較于賺錢,我更想踏踏實實做出點兒東西,最終沒有選擇走出去。
現在想來還是覺得很慶幸,因為有不少人出去以后技藝荒廢了。
記者:那么作為“玉二代”,您打算讓您的女兒也接班嗎?
田翔:學玉雕要講求緣分,我的女兒學的是理科—化學工程。對于孩子,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如果硬性要他們學習這門技藝是學不好的。
記者:對于招收徒弟,您有什么要求?
田翔:就像剛才說的,學玉一定要講求緣分。以前我曾經招過一位徒弟,他的父母很支持他學習玉雕,他自己也很勤奮肯學,但是學了好幾年一直做不出成績,最后改行做生意卻做得有聲有色。換句話說,這種緣分,也就是個人的一種天賦。
當然除了天賦以外,干這一行還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每天設計繪圖雕刻,每一步都需要動腦筋,有的人在其中找到了樂趣,有的人卻最終沒有堅持下來。特別是揚派玉雕,比如精品山籽雕,如果不花個五年以上的時間細心努力學習,很難上手。
記者:在揚派玉雕上,您覺得傳承的最大難題是什么?
田翔:傳承的最大難題就是人才,現在玉雕行業出現了傳承人青黃不接的現象。我覺得,這一來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浮躁;二來也是因為一些有美術文化底子的年輕人因為這行很苦,放棄了從事玉雕行業。
4、談市場——吸引人才才能更好地發展揚州玉器
記者:那您認為要突破這些困境,揚州玉器如何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田翔:我認為,揚州玉器未來要有所發展,要多出精品,就必須要多吸引人才,鼓勵支持手藝好的人去創作?,F在愿意學習玉雕的人,很多都是沒有玉器基礎的,最終做出來的玉器作品充滿了“匠”氣。
而那些真正院校畢業的、有著扎實工藝基礎的人不愿意來,未來揚州就是要研究如何吸引住這部分人才,多出一些精品之作。我們工作室現在也正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記者: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不少電腦雕刻的作品,您覺得這樣的作品會不會對手工的玉器雕琢產生沖擊?
田翔:相比較而言,手工雕琢更有靈動性,而電腦雕刻出來的玉器一看就很死板僵硬。我記得,電腦雕刻其實是在上世紀90年代時,由臺灣引進大陸的,當時也風靡了一陣子。但是現在人們收藏玉、購買玉還是愿意選擇手工雕琢的作品,這些作品里包含了手藝人的心血。在我看來,電腦雕琢的更適合需要大批量產出的旅游市場。
記者:現在玉器收藏很熱,但是玉器造假也很多,普通市民如何辨別?
田翔:玉器行業有著很強的專業性,收藏人也需要花很多時間的浸淫,才有可能學到更多的玉器方面的知識。
作為行內人,我覺得無論是買玉器作品還是買玉石的原材料,一定要謹慎,一定要到可靠的地方購買。前兩年我也曾遇到一位客戶,帶著6萬多元錢買來的翡翠請我們加工。我看了這塊料以后就明確地告訴他,這是翡翠,但是硬度不夠,上面還有裂紋,做出成品需要花費大幾千的設計制作費,最后這塊翡翠只值500元。
像這樣的例子,我們遇到的太多了,所以在購買收藏玉石時,一定要先懂行再購買,做足了功課,才能產生專業的判斷力,對工藝才能有所判斷,不然最后很有可能就是花錢買個教訓。
妻子眼中的田翔——談戀愛時也在琢磨工作
剛認識田翔時,田翔的妻子說,他正在日以繼日地鉆研作品《漢柏圖》。
“因為工作忙,我們平時相處時間并不多。即使見面了,也常常覺得他在發呆。”田翔妻子回憶說,一開始以為他是有別的想法,后來詢問后才知道原來因為在制作的過程中他遇到了難題,“雖然談著戀愛,他也會想到工作中,考慮如何才能將難題攻克?!?/span>
結婚以后,妻子幾乎包辦了家里所有的事情,有時候她也會開玩笑地對田翔說:“在你心中工作比家庭還重要,家似乎就是我一個人的?!?/span>
其實,為了讓田翔能夠專心搞制作,她也樂于承擔家中的工作。在她眼里,田翔的工作很重要,“他也確實是一個認真、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我也能理解他的誠懇和事業心重。”
不過這樣的丈夫,還有將生活轉化成藝術的本事?!爱敃r我家女兒還小,平時專心工作的田翔那段時間老是坐在窗前觀察女兒的睡姿、表情變化。”妻子后來才知道,原來田翔正在鉆研《百子圖》,為了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童子形態,他將自家的女兒做了范本,“后來一位工藝美術的行家看到這件作品后嘖嘖稱奇,說上面都是自家女兒的千姿百態,十分生動?!?/span>
同行眼中的田翔——對玉器愛到骨子里
趙躍建既是田翔的同行,也是他經常合作的好伙伴兒。
在趙躍建看來,田翔是一個技術上過硬、和藹可親、能吃苦耐勞,對徒弟指導有方的人。“可以說他對玉器的熱愛已經傾注到了骨子里?!?/span>
趙躍建也曾在揚州市玉石料市場擔任設計和制作的工作,兩個人一起合作了不少大型的玉雕作品。趙躍建至今還記得,當年他們一起制作《清明上河圖》插牌時,田翔所付出的努力。“當時我們每天八點上班,田翔總是提前一個小時,到單位設計研究制作工藝,遇到難點他有時候可能成夜不睡覺考慮如何攻克?!壁w躍建說,當時田翔每天干到夜里12點,回家除了吃飯的時間,其余全部浸在設計制作上了,通宵達旦日以繼日地工作,終于出了好成果。
“當時聽說他的夫人身體不好,他也沒有主動回家休息過。”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有關蝙蝠的吉祥圖案,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薄意山水玉雕成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