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來自《玉界》電子雜志 >> 點擊閱讀
近幾年來,上海玉雕界涌現出了一批新秀,于雪濤就是其中上海新海派玉雕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
進入而立之年的于雪濤對玉雕的喜愛溢于言表,而他自己也承認,白玉溫潤、渾厚的特性與自己的性格很接近,在玉雕創作的過程中,他感覺有時已經與玉合二為一,成為一體。
于雪濤很健談,談起玉雕,他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在普通大眾眼中,玉雕好像離自己很遠,它只屬于收藏家和投資者,但在于雪濤看來,玉雕其實并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它應該成為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良藥’,得到更多人的喜歡,而自己也在不斷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機緣巧合
與玉結緣
于雪濤自幼酷愛藝術,從小學習繪畫,立志考入專業美術院校。1992年從美院畢業后到天津特種工藝品廠從事玉雕設計工作。初次接觸玉石,他便被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癡迷其中不能自拔。
那時,從事玉雕的人并不多,工藝品廠里的經濟效益也不好,很多人都去了南方,為了更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造詣,他也選擇去上海發展。
“廠里的原料很少,大多是山料,子料很少,無法給大家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當時,海南剛剛開發,很多人都到那里去了。”
來到上海后,聽說上海電影廠正在招收動畫設計師,他就過去面試。面試很順利就通過了,但一個月后才上班。于是,他就在上影廠住了下來。
然而,一次偶然的經歷改變了他的命運。
一天下午,他閑來無事,在上影廠里散步。當走過一間小屋時,他聽到里面傳來機器的轟鳴聲,他立即聽出這是切料的聲音。
推開門,果然如此。一個人正在切一塊上好的和田玉籽料。對于雪濤來說,山料見得很多,而籽料卻很少見。他立即被那塊上好的籽料迷住了,眼睛久久沒有離開。
原來,切料的人就是著名玉雕大師洪新華。他的個人工作室就設在上影廠的院子里。
雖然于雪濤已經從離開了天津工藝廠出來了,但對玉雕的喜愛一致難以割舍。他請求洪新華大師能收他為徒。洪新華大師說,只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就可以教他。于雪濤沒有考慮,一口就答應了。
談起這次偶遇,于雪濤仍然無法釋懷。
“如果沒有碰到洪新華老師,我可能也不會從事玉雕,而會成為一名普通的動畫設計師?!?br />
于雪濤說,自己對金錢并不看重。當時,動畫設計師是一個熱門職業,工資也比較高,而做玉雕的人卻很少。如果看重錢的話,也不會做出這樣的抉擇?!拔艺J為,無論做什么,興趣永遠是第一位的?!?br />
從師洪新華大師后,于雪濤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玉雕上。從設計到工具的使用,從構思到整體布局,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玉雕技藝,短短幾年里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洪新華大師的眼光很遠,當時,還沒有多少人接觸和田玉,但他已經開始制作和田玉籽料的玉雕作品了。這點也是他的過人之處?!?br />
于雪濤說,他從洪新華師傅身上學到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先學做人,再學手藝。做人要厚道,這是師傅教我的,而我也從中受益很多?!?br />
從師三年后,于雪濤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了自由創作。
追求討喜 自然的風格
這幾年來,于雪濤創作上一直在追求討喜、自然的風格,作品并不抽象,觀賞性很強。業界評價說,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體,融合了古典美與現代美,令人耳目一新。
對此,于雪濤濤認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需要放松,所以,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給人以視覺和精神上的愉悅,受到各個階層的歡迎。
“白玉渾厚圓潤,就象三四歲的小孩的臉,跑了一圈回來,面色紅潤。用白玉制作出來的作品應該和材質的特性相符,不管是懂玉的還是不懂玉的都能喜歡,這是我的追求?!?br />
于雪濤說,自己一直以一種玩玉的心態來對待創造?!妗鋵嵅⒉皇峭媸啦还В回撠熑?,而是一種平和、放松的心態。
“白玉渾厚圓潤,細膩溫婉,與中國人內斂、含蓄的性格相近。而每一塊玉的形成都要經過上億年的時間,都不是完美無暇的,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用自己的創意和構思,把它變成生動、通靈的藝術品,這個過程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于雪濤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為十月懷胎孕育的孩子,他說,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放在作品里,讓作品富有生命力是很有成就感的。
對于手把件,于雪濤是情有獨鐘。2000年,市面上很少有人物把件,但他已經開始涉足了。他認為,手把件可以拿在手上把玩,能讓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在創作上,他力求手感潤滑,內容生動、討喜,讓人愛不釋手。
除了把件,牌子、擺件也是于雪濤所擅長的。他的擺件作品動態突出,整體感強,配飾精巧,大氣而端莊;牌子巧借角度,將高浮雕與薄雕工藝巧妙結合,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畫面。
玉雕的創新長期以來都是玉雕從業人員所不懈追求的目標,于雪濤在創新的道路上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博采眾長,從古畫、陶瓷、傳統民間藝術及古代雕刻中吸取營養,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用新的表現手法去做傳統的題材其實就是一種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可以挖掘的素材太多。雖然是傳統的題材,但又有新的東西,這樣的作品才是有創意的作品?!?br />
在玉雕創作上,于雪濤嘗試把薄雕與立體雕結合起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認為,現代人的工具比以前先進多了,完全可以創作出更多的精品。
以玉結友
賞玉養心
現在,于雪濤每天要工作8個小時,個人工作室也成了他以玉結友的平臺。
這幾年,和田玉逐漸紅火了起來,玉雕市場也水漲船高,價值倍增,玉器店也是遍地開花。但時至今日,于雪濤也沒有開店。他說,以后也不會這樣做。
不認識于雪濤的人以為他可能有四五十歲了,實際上,他今年才34歲。
“30歲正是精力最旺盛的階段,也是能力提高最快的時候,我會把精力都投入到玉雕創作中?!?br />
工作之余,于雪濤最喜歡做的就是和愛玉、惜玉的玉友聊創作,聊生活。他的工作室經常有朋友來訪,大家座在一起,聽一聽創作感悟,賞一賞新品佳作,是一種恬靜的快樂。
他說,孔子把玉石的品質比做君子的美德。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比喻成玉,賦予它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精神內涵。古之君子必佩玉,或小酌休憩,或品茗怡神,相互把玩隨身佩玉,摩挲鑒賞,悠然成趣。古人如此,今人也應如此。
目前,讓他感到矛盾的是碰不到好料?!昂昧?、好工藝才能出好作品,現在和田玉原料的價格越來越高,好料也越來越少,很難碰到了?!?br />
這幾年,于雪濤收了不少徒弟,但他表示,許多人學習玉雕并不是為了藝術創作,而是把它當成了掙錢的途徑,剛來就問學成后能賺多少錢,對此,他很反感。
“這和社會大環境有關,現在的人都比較浮躁,太現實。但玉雕創作絕對不能浮躁,一定要有坐冷板凳的決心。我的體會是堅持很重要,只要有目標,肯堅持。一步一步往前走,一定會出成績?!?br />
他說,白玉溫潤、渾厚、不張揚,和自己的性格很接近,能夠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并能取得一點成績,實在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和田玉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靈物,無比珍貴,因此要以沉靜的心緒去創作每一件作品,以現代人的審美視角去展示和傳承玉文化的精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歡我的作品。在玉雕創作這條道路上,我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nbsp;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和田玉3年升值超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