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來自《玉界》電子雜志 >> 點擊閱讀
作為新疆玉雕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邵飛目前雖然還不是玉雕大師,但他的名聲在圈子里已經叫得比較響了。其實,早在90年代初,他就跟隨馬學武大師去上海學習玉雕,就資歷來說,并不算新秀。
邵飛最擅長的是人物擺件,業內認為,他的作品創意巧妙,造型生動,雕法精細,富有靈氣。“他的能力挺強的,被認定為新疆玉雕大師只是早晚的事情?!币晃粯I內資深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與很多從事玉雕的人一樣,邵飛的性格并不張揚,不喜歡拋頭露面。他說,自己只是一個執著于玉雕的手藝人,永遠成為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商人,最大的樂趣就是把一件件有瑕疵的玉料變成精美的工藝品。
和邵飛交流是一件很舒服的事,為人爽快的他談起玉雕創作來總有說不完的話,而對于新疆玉雕行業面臨的問題,他也會表示出憂慮。從他的言談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這種責任感也正是新疆玉雕業所需要的……
上海8年的求學之路
邵飛從小就很喜歡美術,高中畢業后,他拜新疆玉雕大師姜慶為師,學習玉雕。1992年,他和其他12個新疆玉雕界的新生力量跟隨玉雕大師馬學武前往上海學習,而這一去就是8年。
回憶起當年在上海的生活,邵飛仍然歷歷在目。
“當時真的很艱苦,每個只有30元工資,但大家都很年輕,拼盡很足,互相比賽,互相競爭,氛圍很好。”
他說,在上海學習期間,很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嚴格的老板?!八桥_灣人,是一個很好的鑒賞家,對工藝的要求很高,我的技藝就是被逼出來的?!?
90年代初,上海做青銅器、瓷器的人比較多,而從事玉雕行業的人卻很少,玉雕方面的書也很缺乏。為了拓展思路,他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到市區去轉,而外灘則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八囆g其實是相通的,要學會觸類旁通,從其他題材中可以吸收創作的靈感?!?br />
幾年之后,與他同去的師兄第都陸續回到了新疆,只有他一個人繼續留在上海。
“看到他們紛紛回新疆發展,并有了自己的工廠和店面,我也曾想過回來。但是,為了能多學到一些東西,我還是決定再堅持幾年?!?br />
在上海的8年時間,邵飛的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他對玉雕創作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認為,做玉雕一定要站在中立的位置,不能一味地迎合顧客的需要,但也不能太自我,要找到合適的點。
“上海懂玉雕的人很多,顧客的要求也較高,這樣會促進玉雕工藝師自覺地去提高技藝。另外,上海是沿海城市,各種藝術門類都能得到認同,創作空間很大,這種氛圍是其他城市不具備的。上海8年時間,我最大的收獲是思路拓寬了?!?br />
精益求精
寧缺毋濫
2001年,邵飛回到新疆創業。2003年,他在北園春開辦了自己的加工廠,隨后又在玉器店比較集中的八樓附近開了自己的專賣店——玉無雙。
雖然已經是一名商人了,但邵飛卻說,其實自己仍然是一個手藝人,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商人。
經過這么多年的摸索、實踐,邵飛認為,玉雕創作一定要因材施藝,要根據原料本身的特制進行創作,在此基礎上,要體現出與眾不多的創意。
“一次,我買到了一塊紅皮的羊脂玉,料很好,朋友建議我做老虎。其實,做老虎也可以,但這樣就太普通了。我思考了幾天,也沒有想到好點子。一天,我拿著這塊玉在燈光下照,發現肉里有一縷縷黑色,很象狂草的’壽’字。我的靈感立刻就有了。我利用這些黑色的紋路,在正面雕了個‘壽’字,背面雕了一個八仙過海,作品的名字就叫福山壽海。這是典型的利用缺陷做文章的例子。”
邵飛說,自己創作的原則是寧缺毋濫,盡量不重復。“我每年出不了幾件作品,但做出來的一定是精品。玉雕創作構思很重要,必須要有大膽的想法,如果沒有成熟的構思,我是不會輕易動手的。”
對于邵飛來說,作品少并不代表他缺乏創作的激情,創意枯竭,只是他對玉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任何對玉不負責任的做法,在他看來都是不可容忍的。
談話中,他拿出了幾件在市場上購買的不成功的玉雕作品?!斑@些料都很不錯,但是雕工太差,題材也太俗氣,現在也沒法改了,非??上?。”
目前,市場上玉料漲價很厲害,顧客對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邵飛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前幾年,新疆市場對工藝的要求很低,可以說是‘九分料,一分工’,只要料好就行,客戶對題材也沒什么概念?,F在,這個情況慢慢有所轉變。我認為,在創作上即使慢點也沒關系,一定要有出精品的勇氣和態度,在技藝的提高上花費更多的和精力。”
他說,自己七八年前構思的作品到現在還沒有實現,不是沒時間去做,只是條件還不成熟,有料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一種追求完美的心態讓自己無法輕易付諸行動。
“一件作品剛做出來的時候自己可能感覺很滿意,但過一段時間再看,可能還會看出問題,這說明你的技藝提高了。”
邵飛坦言,目前仍然處于經驗的積累階段,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是追求的目標。
“條件成熟的時候,我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F在,我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店面的管理上,以后會精力更多地放在創作上?!?br />
這兩年來,在新疆寶協舉辦的國石玉雕評選中,邵飛的作品多次獲獎,這也是對他辛勤耕耘的最好回報。
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
在交談中,邵飛一直在感嘆,現在學習玉雕的新疆人越來越少了,很擔心新疆玉雕業有人才斷檔的一天。
從藝18年來,邵飛帶的徒弟已經不下五十個,全國各地的都有?,F在,在他的玉雕廠學習的人也有十幾個,但新疆本地的卻非常少。
他說,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身子,他們吃不了苦,嫌工資低,一般學上一兩年就走了?!拔以浀胶幽峡疾爝^,那里學習玉雕的學徒非常能吃苦,大冬天的在院子里雕刻,手凍得通紅也沒有人叫苦。新疆孩子缺少的就是這點。我一直在給學徒說,千萬不要把玉雕看成是掙錢的行當?,F在,我店里有一個烏魯木齊市的小伙子,很有悟性,也很刻苦,我會好好培養他?!?br />
邵飛認為,師傅和徒弟其實是相互促進的,他希望所帶出來的徒弟都能獨當一面。面面俱到不可能,但要有自己的特長。他表示,會毫不保留地將學習到的東西傳授給弟子。
剛回到新疆的時候,邵飛曾經提出做新疆人自己的玉器,從現在看來,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要走。但他說,自己會堅持下去,要為新疆的玉雕事業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同一快玉料賣原料和賣成品價值相差懸殊,因此,要大力發展新疆的玉石加工業,使其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新疆不僅是原料的產地,更應該成為產品加工生產基地。而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也是基礎,需要新疆玉雕業的所有從業人員付出努力?!?br />
邵飛深有感觸地說,從事了18年的玉雕事業,玉已經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玉很神奇,一旦鉆進去了,一輩子都難以割舍。我正處在創作最好的年齡,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出更多精品,不辜負前輩藝人的期望……”。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玉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