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來自《玉界》電子雜志 >> 點擊閱讀
有位名人曾說過:一個人最可貴的是要有進取之心,能認識自己的無知,善于從無知中尋求有知。
作為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堅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雖然翟倚衛真正從事玉雕創作的時間只有3年多,但他所取得的成績卻是有目共睹。
他的作品構圖新穎,精致素雅,很好地將中國古老的玉雕技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獨具匠心,意境高遠,頗受人們的喜愛。
對于玉雕,尤其是對玉牌創作的執迷,翟倚衛毫不掩飾。他說,面對一塊晶瑩的白玉,創造出自己心中的藍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細細把玩翟倚衛的玉牌雕刻作品,雖形制簡約卻刻畫凌厲,薄浮雕、淺浮雕以及陽刻、陰刻等不同組合透射立體感與空間感,剛柔相濟,深淺互倚,層次豐富,展現出白玉獨有的令人折服的氣韻與生命力……
三年苦學 終有所成
翟倚衛自小接受嚴格的繪畫訓練,14歲時被保送到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學習玉雕。上海玉石雕刻廠當時是上海僅有的幾家出口創匯企業之一,而工業中學則成為了上海玉雕人才的培訓基地,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
一個酷愛畫畫的少年,從此接觸到正規的美術基礎的學習和傳統玉石雕刻工藝的培訓,與玉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面對璀璨眩目、玲瓏精巧的玉器,心中暗暗歡喜,那時的他并不知道玉器藝人的成功經歷了多少艱辛,更不知道雕玉原來是件艱苦的活。
玉是一種比較堅硬的東西,且又有韌性,一般的刀具是刻不了的??逃?、切玉、磨玉都是靠解玉砂(現在為金剛砂鉆石粉電鍍在工具上)。從前制玉的匠人就更加辛苦,一手托玉,一手添沙,兩條腿踏著踏板以帶動陀旋轉琢玉器,至今,大多的工具都喚做陀,如斬陀、壓陀、勾陀等等。
翟倚衛學雕玉時,已開始使用金剛砂的工具,但有些環節上還要自己去敲沙,去做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直至今日,在制作工具有了極大提升的時代,有些特殊工具還要自己去制作,去完善??梢?,琢玉匠人的靈巧雙手,其實是經過冰火的洗禮與鍛鑄。
翟倚衛說,到了寒冬臘月,沒有空調,剛上玉雕課,布滿凍瘡的雙手浸淋在寒水中微微顫抖(雕刻時需要用水來降溫以防爆裂)的滋味,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焊錠工具時,手經常被火漆、酒精燙傷,至于因劃傷、割傷縫幾針即便是老師傅也都是家常便飯的事。
這期間的艱難學藝,現在回想起來,他倚然歷歷在目。
與翟倚衛同班的還有吳德升、易少勇等人,如今,他們都已經成為上海玉雕界的中堅力量。
“我當時在爐瓶車間學習,爐瓶做起來比較難,講究規矩,左右對稱,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做了,但它是玉雕打基礎必不可少的一步,真正的玉雕大師如果不經過爐瓶制作這個過程,是成不了大師的。爐瓶做好了,再去做花鳥、人物就比較得心應手。我很慶幸能在爐瓶車間學習?!?br />
翟倚衛坦言,現在之所以能在玉牌創作上有所突破,與當時做爐瓶有很大的關系。
由于學習刻苦,翟倚衛的專業課程在班級里中總是名列前茅,并最終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一波三折 重回創作
從工業中學畢業后,翟倚衛辦理了停薪留職,先后在電影廠做過美工,也為雜志畫過連環畫和插圖,后來,抱著對藝術的渴望,他把腳邁出了國門,到世界各地游學,吸取藝術的營養。從1988年到2001年這十幾年的時間里,他有一半時間都在國外。
在日本游學期間,翟倚衛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參觀各種藝術館和畫廊,他驚異于日本工藝美術的形式多彩,藝術風格的獨特,它們將東方的靈秀傳神、西方的精密細膩巧妙地融合在藝術作品中,屏棄了匠氣,制作者就是創作者,也是設計者。而后來的“水晶之鄉”瑞典之行更加深了他的創作覺醒。他認識到,工是一切藝術創作的骨架,藝是作品靈魂的外化,就像跳芭蕾舞,需要形神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
翟倚衛說,雖然這期間沒有從事玉雕創作,但始終在關注美術,空閑下來就會信手亂涂。多年的游歷使他對玉雕有了更深的認識,而視野的開拓、閱歷的增長也讓他的創作邁上了更高臺階。
回國后,翟倚衛開始從事玉器的網上交易。20世紀初,玉器市場逐步進入了繁榮時期,網絡銷售還是新鮮事物,憑借專業的眼光和敏銳的觸覺,網絡銷售做得紅紅火火,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萌發了他進行玉雕創作的沖動。
經過深思熟慮,2005年,翟倚衛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專心創作。對他來說,這是個很冒險的決定。丟下漸入佳境的營銷,用價格昂貴的白玉原料去設計制作一些新的題材,接受市場的檢驗,能否成功他心里并沒有完全把握。但他對自己的決定并不后悔。
“玉雕一直是我割舍不下的至愛,而在外游歷的幾年時間里,也讓我對玉雕創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希望把所學到的、領悟到的東西付諸于藝術實踐中。一個藝術家必須要有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風格,創作是一個藝術家的靈魂表述?!?br />
厚積薄發 另辟奇妙
自工作室成立, 翟倚衛對于白玉雕刻,特別是玉牌制作產生了強烈的欲望,一發不可收拾。
玉牌是集書、繪畫、雕刻為一體的高度結合的一門技術,是和田玉飾品中最能體現文化底蘊的一種,業內傳統的玉牌通常被稱做“子崗牌”。將玉牌作為玉雕創作的重心,翟倚衛有自己的考慮。他說,要在方寸之間體現出個人的風格,還不能有任何閃失,這是很難的,也最能體現出一個玉雕藝人的技藝。
玉雕創作要耐得住寂寞,從那時起,他的世界唯有白玉,癡迷伴隨著他閉門苦修,研究白玉雕刻技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晚上三四點鐘回家是很正常的事。
對于白玉的創作和工藝,似乎有相對的范圍,題材不外乎人物、花鳥、爐瓶等等,而翟倚衛在人物、題材、時代、構圖、處理方面的選擇卻另辟奇妙。仕女的造型、服飾,尤其神態讓人觀之有耳目一新之感,在山石樹云的處理更顯示出翟倚衛傳統藝術的深厚功底。.
翟倚衛不倚傳統的技藝來對璞玉進行簡單加工,而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對石料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他擴大了玉雕藝術的題材和內容,使玉雕從神秘走向了和世俗的審美趣味相投的自然境界。
他懷著強烈的創作欲望,將自己游覽日本與歐洲所獲得的藝術靈感融入作品之中。比如在羅丹藝術館觀賞雕塑時對自己很有啟迪,他便將傳統題材與歐美雕塑風格相結合,在白玉上表現古代仕女體態的婀娜多姿與性格的溫文爾雅,也大膽展現當代女性多姿多彩的生活,從而創作了別開生面的玉雕作品。
翟倚衛的作品汲古而不泥舊,推陳出新,不論在玉牌造型或是整體布局上,均追尋一種非常自我超然的格調。他將各種書體的詩詞刻畫的渾然天成的玉牌上,時而將詩句與畫意相融,創造出一種淡雅細膩的神韻與趣味,時而突出玉皮部分,俏色工藝有如神來之筆,化腐朽為神奇,將玉石的材質美與雕刻技法的工藝美相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這種特殊的韻味,使他作品中散發出一股前所未見的“氣質”,從視覺上跳脫出歷來對玉牌的刻板印象。
他說,在玉牌創作風格上,自己所追求的境界是將美術性、構圖性和可讀性完美結合起來,作品要經得起觀賞,要有回味,能留給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投桃報李,經過幾年的努力,翟倚衛的作品在各種大賽中屢獲殊榮,《夜宴》獲得2006年度“天工獎”銀獎,《滿園春色》、《月季》獲第四界中國玉雕“天工獎”優秀作品獎,《鳥語春暖》,《盛世豪情》獲首界中福玉雕大師“珍藏獎”金獎,《尚賢坊》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中國白玉研究會授予的“玉鼎杯”銀獎,《倩影》獲得2007年“天工獎”金獎。
翟倚衛表示,對于將來的創作方向,依然會以玉牌為主,全力打造“海派玉牌”。在題材上,將嘗試選取京劇、江南水鄉的建筑等內容,豐富玉牌的內涵。
作為玉器領域的開拓者、大成者,在玉雕這條充滿艱辛道路上,翟倚衛仍正在不斷求索,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他有更大的成就…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界》第四期 搶鮮閱讀